APP下载

中美贸易争端与摩擦原因和应对办法

2018-05-22李浩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争端贸易

李浩源

中美是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不仅有利于中关两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中关之间由于贸易失衡问题,由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作祟,中美贸易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美从互补性的贸易关系走向竞争性的大国关系。中美贸易争端和摩擦不断,且近期持续升温。如何有效管控和应对中关贸易争端和摩擦,避免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

中美贸易关系曾经历了甜蜜的十年,那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到2010年。十年间,中国从开放、巨大的美国市场收获了不少红利,出口的高速增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美国也从中国市场、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分享了红利。随着中美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对美贸易的大额顺差。中美贸易摩擦与争端越化严重,美国认为中国单方面追求贸易顺差,认为中美市场利益分配不平衡,认为中国市场不够开放,认为中国政府没有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长期以来支撑中美贸易关系的压舱石正在逐渐消失。中美将从互补性的贸易关系走向竞争性的大国关系。中美贸易关系正处于交叉路口,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高度关注中美贸易,对中美爆发贸易战的恐慌情绪也在上升。中美贸易战真的会全面爆发吗?

一、中美贸易现状

(一)2017年中对美贸易顺差创新纪录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2%。其中对美出口2.9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5%,自美出口1.04万亿元,增长17.3%,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最大的,创纪录的贸易逆差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贸易争端。这个贸易数据加剧了特朗普政府的忧虑,从一定程度上也坚定了美国政府将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2018年可能会恶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将淘宝等9家中国市场列入其所谓的“恶名市场”名单,令外界提前嗅到了美中贸易战的火药味,这也是中美潜在贸易战的一个最新爆发点。美政府将采取的动作包括:一是“双反”,二是动用301贸易条款,三是动用337知识产权条款。在中美贸易中,层次高的用知识产权打中国,低的用“双反”来压中国。

(二)中美贸易争端和摩擦事件不断升级

仅从2017年11月~2018年2月近三个月时间里,美国商务部就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铝箔、可用于机加工的冷拔管、胶合板产品,工具箱(柜)等5项发起了或调查、或初裁,或终裁。中国商务部作为回应,也在2月4日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2月12日,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美国,韩国及台湾地区的进口苯乙烯有倾销之实,从2月13日展开临时反倾销措施。这样密集的贸易摩擦在中美贸易史上是罕见的。

除贸易外,美国还对中资企业在美投资活动进行了各种障碍,如华为有关手机产品在美国销售受阻,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也被美国监管机构以“威胁公民数据安全”为由予以否决。

(三)中美貿易对美同等重要

对中美彼此而言,金球金融危机之前中美贸易关系对中国而言重要性要明显高于美国。2000年以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尚不足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对美国而言越来越重要。目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也达到14%。按官方数据,美国62%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14%的棉花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对华出口支撑了美国百万个就业岗位。这就是说,中美贸易关系越来越对等,打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贸易战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当然对中国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统计口径导致数据差异大

除了离岸价、到岸价的差异外,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香港中转贸易统计问题。美国在统计进口的时候,把源自中国经过香港转口到美国本土的,从原产地规则纳入了中国对美出口,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统计对华出口的时候,却把美国出口到香港再转口到中国内地的贸易,统计为香港出口。这样美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放大了,不完全真实可信。

(二)美方统计没有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

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大量的投入品原材料来源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甚至一部分来源于美国,在中国加工后再返销到美国,这是全球分工深化的一个结果。比如iphone的生产就是一个典型,手机芯片来自台湾和韩国,显示屏来自日本和韩国,设计来自于美国,最后这些零部件在中国组装,成为中国运往美国的iphone手机。从商品附加值看,一部中国运往美国的iphone手机,实际上是韩国、台湾、日本、中国和美国自己在向美国出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金额可能减少40%~50%。

(三)美国的低储率和高消费造成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低储蓄率、高消费的国家,低储蓄和高消费中间有所大的差额,这个差额就需要贸易逆差来补充。美元又是国际货币,美元想要流入全球其它国家使用,就需要美国人用美元换取别人的商品和服务,然后钱再流出去。美国不仅对华出现贸易逆差,对如日本、韩国等许多经济体也都出现了贸易逆差。

(四)中美贸易失衡未考虑服务贸易

中美双边贸易合作内容广泛、全面。所谓贸易失衡只讨论了货物贸易,未考虑服务贸易。以2016年为例,中美服务贸易是1181亿美元,其中美方顺差就高达556.9亿美元,占中国整个对外贸易逆差的23.3%。同时大量美资企业在华建立工厂,未投资前,美资企业是靠出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后,它们的产品直接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个金额实际上也是巨大的。

(五)中国商品有成本优势

中国商品由于劳动力成本,资源丰富等因素,物美价廉得到全球认可。美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中国生产的钢铁、洗衣机、光伏等产品。消费品的进口,大大降低了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这实际上也是改善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

三、中美贸易战可能性上升

(一)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解决不了贸易失衡问题

美方坚持认为,中国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更低,反映了中国政府并浸有意愿推动互惠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经贸往来。特朗普政府多次强硬表态,要求中国政府开放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在内的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并坚持认为中国金融市场早在加入WTO的时候就应该开放。但现在中国本土的金融业已经稳固地占领了市场,给外国企业的机会不多。即便现在开放金融市场,对美国的吸引力也不够大,也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

(二)美国放松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解决不了贸易失衡

中国认为,如果美国放松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或许可能缓解中美贸易间失衡的问题。但由于中美在世界上都是大国,既互补又竞争,且竞争的层面更大一些。美方不可能大规模的放松对高科技产品出口对中国的管制,尤其是军事作用的产品,大幅度放宽的空间极为有限。有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军事科技类产品仅占美国此类产品出口的2%,即使中国能进口额翻几倍,在中美贸易巨额差异中也显得杯水车薪。

(三)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趋势明显

回顾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从来没有停止过,中美经贸关系也一波三折。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妥协,又有摩擦。中美双方其同推出了“百日计划”,开启了首次全面经济对话,签署了经贸大单。但随着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猛增15%,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创了新纪录,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繁,措施强硬。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多次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设置“玻璃门”、“弹簧门”,似乎中美贸易战全面开火一触而发。

(四)从中美贸易结构看,中国产品的替代威胁性大

从中美两国贸易结构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是机械设备仪器(家电、电子类)以及纺织品、金属、鞋帽伞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运输设备、相物产品、化工产品。美国对中国依赖程度较高的产品包括玩具,皮革、鞋、家具、陶瓷等。概括地讲中国对美国出口偏消费,而美国对中国出口偏资本品和科技产品。

尽管纺织品、家电部分个人耐用品,家具装饰行业在美国私人消费占比高,贸易战可能导致这些产品进口关税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上升,更有可能导致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但我们也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考虑目前中美劳工成本的差距仍大,纺织品、个人耐用品,家具装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受美国本土产品的替代威胁,相对较小,但其它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劳工成本更低,竞争优势已开始凸显,中国产品受这些国家产品的替代威胁性相对较大尤其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必然性,中国拥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将逐渐减少,这种风险更大。而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汽车零部件、微电子产品,小家电受本土产品的替代威胁则相对较大。

(五)美国反建制派推波助澜

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争端的立案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除了常规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调查,美国还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贸易手段对中国进口的产品施加限制,如“201调查”、“232调查”、“301调查”,虽然贸易冲突尚未大规模暴发,但警笛此起彼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甚器尘上,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对中国过去40年快速发展的担心,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他们把贸易战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中大批反建制派,他们督促政府采取非常规的方式,为美国本土企业争取更多的机会,这致使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长期坚持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转向以实力为基础的单边主义。

四、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贸易摩擦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合作少些摩擦,多些务实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个国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我们既要引导中美经贸关系朝“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社共赢的方向发展”,也要积极应对挑战,作到有备无患。

(一)主动调整缓解风险

針对美国的贸易诉求,要求降低重要产品关税,降低贸易补贴规模,放开美国对华投资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中国政府可以主动作一些调整。在一些领域加强与美国合作,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同时影响美国国会议员的贸易政策方向。中国可以增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降低畜牧产品贸易壁垒,尤其是加强与佛罗里达州的农产品贸易,加强与德州等传统能源州的能源贸易,包括页岩油等非传统能源和传统能源,并考虑扩大对德州能源技术和服务的进口;这两项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有这两个州在众议院的席位影响大,是可以影响白宫的贸易政策的。中国政府还可以在旅游、软件、工程服务、交通运输、育婴养老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服务业领域提高开放程度。对金融领域也应该在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金融稳定的前提适当放宽。

(二)制订报复清单

利用美国的分权制度,挑选部分进口量大、产地集中,影响敏感的行业、产业制定清单。触及美国人口大洲、垄断行业利益。让美国部分国会议员主动站出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和走向。比如可以着手针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汽车、飞机等领域制订反制措施。

减持美元资产也应出现在报复清单之中,中国在连续几个月增持美债后,中国于2017年6月再次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一旦中国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华尔街的反应势必是强烈的,美国国债的信誉度会下降,并从心理上影响其它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的信心,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金融稳定。

(三)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全球化的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的今天,对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负面的因素。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都是反对并抵制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大的国家,应积极联合其它国家,其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坚持在WTO框架下解决争端,督促WTO缔约国恪守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日落条款”的承诺。以官方或非官方国际论坛的方式提出中国主张,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国内改革发展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管制方面持续改革,让国内民营资本投资更加活跃,给予国内资本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渠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人类共同命运体”的良方,耍积极妥协实施。不断地推进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东盟等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贸易合作。

(五)建立中美贸易争端解决新模式

此前中美贸易争端主要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然而这种多边贸易体系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复杂而又漫长,无法根本上减少两国的贸易争端。随着两国贸易争端越来越多,中美两国高层也就经贸关系进行了频繁的对话,例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百日计划”等,但效果均不理想。中美应通过对话,把两国之间最关切的议题固定下来,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家安全问题的边界、服务和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取消政府补贴,降低过剩产能,政府对国企的干预等。通过谈判,形成一个有约束力的,高于WTO标准的双边协议可能才是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新模式,中美双边投资f办定(BIT)已经过29轮谈判,已形成了许多的其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短期内不可能完全避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升温,贸易战的可能性在上升。但从分析看,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还是较强的。贸易失衡的问题是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关键症结所在,这个问题通过双方努力尽管得不到改变,但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中美双方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渠道一直是畅通的,中美签定双边协议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最近美国政府对中国频频出手,无论领域和手段都没有新意。或许是为了增加中美交往中的筹码,中美贸易关系一直伴随着诸多的争端和摩擦,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中美全面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猜你喜欢

争端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贸易统计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