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水·酒·药

2018-05-22甘其勋

博览群书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鼎钧文学

甘其勋

王鼎钧是一位跨时代、跨地域的散文大家。但是,几十年来,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华语散文家,中国内地认识他的人并不多。王鼎钧散文存在“外热内冷”的现象 :在外国很热,在国内却很冷 ;行内专家评价很高,行外读者却常常不知道“鼎公”为何许人。其实,王鼎钧在台湾和海外的声望不亚于余光中、董桥,而作为中国文化的脊梁,王鼎钧的意义绝不止于散文写作这么简单。

——这是网上的一段评论。

不久前,大陆读者最熟悉的“乡愁诗人”余光中已归道山,促使我把下面这篇时写时缀的书评抓紧写完。

初“知”王鼎钧,始于 2001年。当年教育部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一些专家讨论初中语文新教材编写方案,我忝列

其中。在新课文的备选篇目中,有王鼎钧的《那树》,我看文章立意高远,写法新颖,文采斐然,余韵悠长,就毫不犹豫地画了对号。2003年《那树》选入人教社九年级下册,教学时受到师生欢迎。课文注释介绍他只有 6 个字 :台湾当代作家。我对作者的了解也仅此而已。

再“识”王鼎钧,一晃十多年后。2015 年,在中原图书大厦发现刚出版的《书滋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年 1 月第 1 版) ,如逢故人,立即入囊,并于往返杭州的动车上两气读完,如饮甘醇。因为《书滋味》首篇《“一九四九”三棱镜》,对《文学江湖》和齐邦媛的《巨流河》、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而我上世纪80 年代就写过《“比较教学”初试》的文章,一直关注比较文学。所以“回忆录四部曲”中,我最先于“乙未春”购入《文学江湖》(三联书店 2013 年 1 月版) ,之后又购了其他三本,依次读完。能一字一句读完近百万字的“回忆录四部曲”,我对自己表示惊异。王鼎钧先生被誉为“中国人的眼睛”,我也更加心悦诚服。但要为这四部书写点感想,却不知从何下笔。

鲁迅先生曾主张“拿来主义”,我也从王鼎钧自己的文字中拿来吧! 2014 年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会授奖词称,《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以在场叙事的姿态,提供了百年中国现代史最独特的个人经验、世纪尘烟在作品中沉淀后的宁明叹息、大道若简的人类智慧及在场散文的高端笔意。而王鼎钧并不在获奖现场,后在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

我的回忆录第一卷《昨天的云》,少小时期,心智还没有成熟,有家庭和乡党替我承受压力,况味如饮乳,气如泉涓涓而始流。第二卷《怒目少年》,在国难中渐渐长大,战时流亡,宛转难伸,其况味如饮水,气如江流回似九曲肠。第三卷《关山夺路》,无可如何之遇,逆天逆势,麻木中与命运决斗,况味如饮酒,气如江河万里、挟泥沙以俱下。第四卷《文学江湖》,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疗伤止痛,修补残破的人格,安身而不能立命,况味如饮药,气如聚水成渊,郁结蒸腾。四卷的文字风格因此略有不同。

“饮乳、饮水、饮酒、饮药”!王先生自己的概括何等精辟!拿来作标题,更是何等恰切!

《昨天的云》:啜饮传统文化甘甜乳

回忆录四部曲每部都有序或代序。我把它们看作理解作品的钥匙,读正文之前、之后,有时读的过程中,都要反复读序。《昨天的云》小序的开头,引用乾隆问臣子的典故,说明江心帆船往来,装的不仅有名、利,还有情、义。作家解释 :“所谓情义,内容广泛,支持帮助是情义,安慰勉励也是情义。潜移默化是情义,棒喝告诫也是情义。嘉言懿行是情义,趣事轶话也是情义。”王鼎钧申明 :“我不是在写历史,历史如云,我只是抬头看过 ;历史如雷,我只是掩耳听过 ;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与孤鹜齐飞何以成为千古名句。”而对于书名的由来,王鼎钧说 :“‘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诗人痖弦的名句。一本回忆录是一片昨天的云,使片云再现,就是这本书的情义所在。”

按照这样的读书指南,我把《昨天的云》看作是一本尊情、重义,感恩、戴德,怀乡、思亲的书。

王鼎钧的家乡山东临沂兰陵镇,是名人之乡,史有专书可查的多达 50 多人,其中包括荀子(葬在兰陵) 、汉代太傅疏广、开国皇帝二萧、《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等。因李白的名诗“兰陵美酒郁金香,……不知何处是他乡”,更让兰陵成为享誉中外的美酒之乡。幼年期的王鼎钧,曾亲目县长范筑先“清似水、明似镜”的德政。传统文化对作者的影响可谓巨大。(第一章·吾乡)

兰陵王氏是世家,有清一代,出了五位进士,酒香之外,兼有书香。王鼎钧的祖父王翔和是卓越的商人,1915 年带着自家酿造的兰陵酒参加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得到金、银质奖章。但后来家道中落,大约十进的祖宅,分给几个小家居住,他曾在冬夜帮父亲喂牛,唯一的使女出嫁后,母亲亲自做家务。家乡曾历旱灾、蝗灾,他家又遭匪劫、火灾。最后一个小高潮,是县长——父亲的同学来访,但父亲淡泊名利,安居乡间。(第二章·吾家)

第三章,王鼎钧写到他的几位老师拆庙兴学、拆除孔像、传播新知、教唱新歌、演抗战剧、慰问抗日伤兵等故事。第四章则详写大老师王思璞(荆石) ,他为家乡引进注音符号、话剧、木刻、外国文学、新式婚礼,甚至于马克思。还有二老师王思玷,曾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七篇小说。王鼎钧盛贊大老师如杜甫,如诸葛亮,如史,如乳 ;二老师如李白,如周郞,如酒,如诗。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乳汁,滋养着求知少年,为王鼎钧后来的写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12 岁的王鼎钧在家乡亲历敌机轰炸、逃难。跛腿的六舅散尽家产组织抗日游击队,自任司令。寄寓在大舅的书房里,“云雀”般的二姐让他读到苏雪林的《棘心》《沈从文自传》《家》等,以及郁达夫、赵景深的文集。“我开始梦想有一天成为作家。”作家梦诞生于“血和火的洗礼”中,这也许是王鼎钧不同于同齡少年的特殊经历。

日军进攻山东,国军在台儿庄英勇抵抗。王鼎钧则亲历家乡沦陷后日本兵的暴行,他也看到拼死反抗强暴的烈女的报道。他们一家人逃到江苏宿迁的教堂暂居,亲眼看到许多乡亲在日军的轰炸下家破人亡。台儿庄会战结束,他们回到兰陵,城外参天的松柏全不见了,老宅里的门窗、木制家具荡然无存,院子里的枣树、石榴树也没有了。他们一家人在大姑家暂住时,父亲把他送进私塾,自己去打游击抗日。

自乾隆以下,兰陵王氏出了五位进士。最后一位进士衍公的庶子,身处乱世,以佯狂自保,被称为“疯爷”,他组织了游击十二支队,以保境安民。但日本人说他是游击队领袖,游击队又说他是汉奸领袖,他成了照镜子的猪八戒。父亲受聘给他的两个女公子教论孟,王鼎钧也来到进士第,拜疯爷学诗。那是一个“危行言孙”的时代,可是疯爷常常语惊四座,奋不顾身,使酒骂座,歌哭无常。王鼎钧懂得,疯爷不疯,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胸中的郁愤,不避灾祸,我行我素。终于引来日本人的翻译官,收缴了游击队的枪支,还受到勒索。父亲决定离开进士第,王鼎钧呈上给疯爷的最后一次作业 :

一代书香共酒香,

人间劫后留芬芳。

祖宗基业千斤鼎,

乱世文章九转肠。

盏底风波问醒醉,

梦中歌哭动阴阳。

无知童子有情树,

回首凝望柳几行。

《昨天的云》从头到尾写的是情义 :邻里乡亲的支持帮助,父母长辈的安慰勉励,老师的潜移默化,“疯爷”的棒喝告诫,社会贤达的嘉言懿行,朋友玩伴的趣事軼话,无一不是深情重义!王鼎钧如实叙述那个时代的巨变轶事,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故里、对乡亲、对师长、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情深意浓,读来令人心热。

《怒目少年》: 渴饮江流九曲一瓢水

《怒目少年》写 1942 年夏前往抗战后方起,到 1945 年秋抗战胜利约三年间,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即王鼎钧 17 岁到 20 岁期间,对中国社会的感受、思考、行踪与认识。

这三年,王鼎钧以“流亡学生”的身份,随国立二十二中西迁。关于“流亡学生”, 王鼎钧说现代中国前后有三个梯次 :第一梯次,“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青年入关。第二梯次,“七七”抗战开始,沿海各省青年内迁。第三梯次,内战期间,各地青年外逃。他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有千万百万,流亡很苦,很孤独,有时也壮烈,危险。这四个形容词,可以看作“流亡”者或这部书叙事的基调。

在疥癣肆虐的恶劣环境里,王鼎钧努力学习新知。化学老师说 :哲学研究神的意思,科学研究神的方法。数学老师用逻辑给他启蒙——作文就像数学推理。英语老师当年就采用了“疯狂英语教学法”,也让他们懂得了 :中国人必须比日本人更“斯巴达”,才可能救亡图存。1943 年 11 月常德会战之后,空军学校、海军学校都来招生,许多同学挺身报名。他还因为作文成绩好,受到一分校女国文老师的开导 :“完备的人”既能“磨刀入谷追穷寇”,又能“泣涕循城觅弃孩”,既能“横眉冷对千夫指”,又能“俯首甘为孺子牛”,既能“躬耕草庐”又能“统师六出”,既能留下拿破仑法典,又能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种人可大可小,能刚能柔,这才可贵。——这也许就是王鼎钧终身追求的理想人生吧?

1944 年,战火蔓延到阜阳,王鼎钧几乎被战争呑噬。那年暑假,第二十二中分批西迁,全程两千华里,其中山路占八百华里。这才是真正的流亡生活。流亡是逃命,是拼命,是乩童跳灰过火。王鼎钧掉队,一人独行。本想把祖国大好河山当作风景,慢慢走,慢慢欣赏,但必须追赶大队。他沿途看到壮丽的河山,憔悴的人民,丰润的草木,凋敝的民生,惘然怅然。

1944 年 12 月桂(林) 柳(州) 会战前夜,号召学生参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二十二中从军入伍的大约 300 名。王鼎钧因为视力太差,第一个报名第一个被刷下来。王鼎钧写到他的五叔,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跟日军的战争,全都参加过,曾对朋友说过 :打日本,我算是过足瘾了。但王鼎钧也批评国民党政府的专制 :除了敌人的残忍,这里面还有我们自己的残忍。

王鼎钧在第五部写到,二十二中于 1945 年 5 月被合并,“享年”约七年,加上前身成城中学,合计约八年。七八年间,王鼎钧随时代大潮起伏,“渴饮江流九曲一瓢水”。他如实写出自己的经历、感受,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在附录《难忘的岁月》中,王鼎钧向为校史撰文的校友遥致真诚的敬意。他说 :七年岁月,是读书的日子,受苦的日子,也是骄傲的日子。往事如烟,烟已成风景 ;往事如云,云已化甘霖 ;往事如水,水利生万物 ;往事如风,风制造气候。王鼎钧重温旧事,心潮难平。

《关山夺路》:闷饮泥沙俱下混浊酒

《关山夺路》写王鼎钧在国共内战时期三年半期间奔波 6700 公里的坎坷。书前附有一幅中国中西部地区略图,把他“奔波”过的城市都标注出来,按先后顺序应为 :汉阴、安康、西安、徐州、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青岛、济南,计 11 个城市。可惜没有画箭头,只有读完全书,才能把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有三千万人要东迁,王鼎钧所在的二十二中迁不回去,但他必须回去。他需要职业,赚钱养家。为了返乡,他报名参加在汉阴招生的宪兵学校,说是要到北平去“接收”。他随学校经过安康,穿过秦岭到西安,在宝鸡附近训练,接受奴化教育,要求绝对服从。后来王鼎钧随学校从宝鸡到西安,经徐州到南京,再到上海,海军把他们运到葫芦岛,再到沈阳,一共 3670 公里。

在这 3670 公里的轮椅上,他目睹了国军一天天败退,共军一天天壮大的历史剧变。如辽沈战役,国军损失 47 万人,而共军出关 13 万人,到东北全境解放时为 130 万人。1949 年初,蒋介石“引退”,北平解放。王鼎钧 24 岁,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接受半个月训练后被释放。王鼎钧随船从青岛到了上海。见到了父亲,并侥幸地一起挤上甲板,开往台湾。

“天地一舞台,人生一戏剧。” 上世纪 40 年代后期,确有独特的东西,独特的迷离,独特的激动,独特的觉悟。时代潮流泥沙俱下,被裹携的王鼎钧只能咽下这杯混酒、浊酒、闷酒、苦酒。他说 :“为了雕这块璞(指《关山夺路》) ,我磨了十三年的刀。”

《文学江湖》:郁饮疗伤止痛苦涩药

王鼎钧在代自序《有关〈文学江湖〉的问答》中说 :

文学在江湖之中,文学也是一个小江湖。在台湾三十年,只写这一本回忆录,只写文学,其他都割爱,所以叫《文学江湖》。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己,我是借着自己写出当年的能见度,我的写法是以自己为圆心,延伸半径,画一圆周,全部回忆录是用许多“圆”串成的。

这些话应该是进入《文学江湖》的入场券。

1951 年 通 过 应 试, 他 成 为“文艺创作研习部小说组”30 人中的一员。他听过梁实秋等名家讲心理学、辩证法、讲《红楼梦》、莎士比亚,懂得了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文学作品。他还听到“取法乎下”的别解——“下”就是人生和自然,就是古人说的“师造化,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诗外、物外、象外。他记住了创作活动的六大要素是 :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有了这六要,文学写作就可以“困而学之”。

台湾的“现代文学”由上世纪50 年代发端,到 60 年代蔚为大观,这件事对王鼎钧有重要意义。“抽象畫”首开新潮流,台湾现代诗先驱是纪弦。然后痖弦、管管、大荒、杨牧、余光中的诗大量出现。洛夫、覃子豪、余光中都是新诗的发言人。

1952 年, 赵 友 培 教 授 成 立“中国语文学会”,创办《中国语文月刊》。他认为语文教育是文艺事业的根本,无论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欣赏,都得先有某种程度的语文修养。他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把文字还原为生活,写作教学就是把生活改换为文字”。上世纪60 年代初王鼎钧一度担任月刊主编,针对中学生的需要设计了十个专栏,也用本名和笔名写了无数零碎文章。还为中学生写了一本书,推广赵教授的创作“六要”: 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陆续发表后出版单行本,叫作《文路》。

这段时间,王鼎钧还为《自由青年》写文章,给青年朋友谈读书,谈写作。主编吕天行把《自由青年》办成当时青年人喜爱的刊物。

2015 年 7 月 20日 夜, 读 完 此 篇, 我 情 不 自 禁地批注 :“大家如王鼎钧,也为语文教育尽力,难能可贵!”我在中小学教过语文30年,在省级教研室当过中学语文教研员15年,退休后又应聘主编省级语文报刊11年。从 1965 年至今发表文章上千篇,但我先后出版的三部语文教育论文集,收录的大都是为教师写的理论性文章,而上百家报刊约我为学生写的小文章,虽然我尽心尽力,也很受小读者欢迎,但我自己视为“小儿科”,几乎都未入集。但我知道,正是这些来自教学实践的小文章,为大块的理论文章提供了素材基础。看来这几百篇 600 来字、1000 字左右的小文章,也并非毫无价值。当然我有自知之明,水平不能与王鼎钧相提并论。

1976 年 1 月,王鼎钧 51 岁退休。文学境界高了一点,眼底美感添了一点,认识到文章水准有三个层次 :“职业认可”“社会认可”“历史认可”。酬世的文学在手在口,传世的文学在心在魂。作家必须有酬世之量,传世之志。他比喻酬世者多卵生,传世者多胎生。他回顾与检讨自己的写作生涯,贪图小成小就,避难就易,执简弃繁 ;贪图急功近利,热衷短线操作。于是“由博返约”,放弃电影,放弃文学理论,放弃戏曲和音乐,放弃新闻评论。他久已向慕“狭义的文学”,通过意象来表现思想感情。他说 :文学艺术是花落之后的果实。卑鄙的心灵不能产生有高度的作品,狭隘的心灵不能产生有广度的作品,肤浅的心灵不能产生有深度的作品,丑陋的心不能产生美感,低俗的心不能产生高级趣味,冷酷的心不能产生爱。王鼎钧决心提升自己心灵的境界,过简朴的生活。

王鼎钧回忆自己出书的经历,此前出过八本书,手里握着自己的书,那种温暖的感觉,像母亲的手掌抚摸你微微发烫的前额。王鼎钧曾说 :“鱼不能以饵维生,花不能以瓶为家。”他退休时回忆 :在台湾三十年,自己见过多少老油条,老狐狸,老官僚,老江湖,那些人面目诡异,语言暧昧,使他苦于周旋。王鼎钧把写作当作疗伤止痛的苦涩药,郁郁寡欢,闷闷独饮,杯杯硬咽,滴滴灼心。他不愿围绕在大人物身旁猜谜斗牌消耗余年,1978 年 9 月 28 日毅然出国,应聘至美国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三联书店在四部曲的前勒口介绍 :

从 1992 年至 2009 年,王鼎钧历时十七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这四卷书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这些评价可谓言简意赅,让我掩卷而心潮难平。

再读楼肇明对王鼎钧散文的评价 :

拥有泰山日出、雷霆万钧的阳刚气象 ;汪洋恣肆、突兀峥嵘的想像力和排山倒海、阅兵方阵般驾驭文字的能力,将散文的阳刚之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余、王二氏,艺术风格和心理气质上存在差异,余为雄健豪放,王则沉郁顿挫 ; 余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情感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王则更为关注民族审美心理、文体体式之变异,及散文容量空间的拓展上。但他们两人可谓珠联璧合,共同为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

我在“回忆录四部曲”中亦步亦趋,踏着王鼎钧先生的脚印,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闻嗅三年内战的硝烟,观看台湾三十年的悲剧、喜剧、闹剧、丑剧。作为一个老年的文学爱好者,在“狭义的文学”园地做了一次“逍遥游”。从2015年 6 月 28 日开始读《文学江湖》的代自序,到 2018 年 2 月 15日写成这篇读后感,虽然前后费时约两年半,但我扪心自问 :值!

(作者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

猜你喜欢

王鼎钧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等待
人才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等春天
欲生存,先了解
智者心语 性灵文字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