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四个变化欣赏语言

2018-05-21姚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期

姚静

摘 要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从“小圣施威降大圣” 这个题目中,可以读出小圣施威想要降服大圣;《西游记》中大圣有72变,小圣有73变,本文抓住一个“变”字,大圣小圣赌变化、弄神通,情节曲折生动紧张中透着诙谐。在地点之变、神威之变、称呼之变、心理之变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语言可谓是精妙绝伦!

关键词 四个变化 《小圣施威降大圣》 欣赏语言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识码:A

1地点之变

两圣一共经历了七次斗法,如图所示:

斗法地点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二郎神的地盘“灌江口”,一直想要逃脱的大圣,为什么最后还自己送上门去呢?表面看来,大圣被二郎神追赶得四处逃窜,但大圣之所以无心恋战,不停逃跑是担心猴子猴孙伤亡严重,想脱身去救他们。但他遇到二郎神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发现他与之前不堪一击的天兵天将不同,玩心骤起,升起戏弄对手之心,便不再逃跑,于是直奔灌江口去扮演了一回二郎爷爷,还仔细察看庙里的“香火”,真像是没有把二人的打斗放在心上。斗法地点的变化一则体现了大圣的“猴性”:虽然心系花果山,但玩心很重;二则也表明大圣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更像玩闹,不像格斗;三则反映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敏,深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之理。

2神威之变

在两圣最初斗法时,孙悟空变作了一只麻雀,麻雀极为常见,说不定大都是旁边就有麻雀,而二郎神也不易察觉,孙悟空此举算是聪明之举,也有躲闪之意。此时,他是一心想要逃脱,尽量变化成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物体。但大圣一次次被二郎神识破之后,竟变了一座土地庙儿。要知道二郎神就是灌江口的主人,对庙的形制非常清楚,看到孙悟空变作的小庙,马上就认出是假的。最后大圣更是直接变成了二郎神本人,他越往后变化的外形越是二郎神熟悉的。这是为何?并非大圣越来越笨,而是大圣渐渐轻视这位对手,对他已经无所畏惧,变成对手的模样更是有挑衅的意味。更有趣的是,孙悟空变成了二郎爷爷的模样后,并不损坏灌江口的建设,而是优哉游哉、有模有样地察看“香火”,给前面一连串你追我赶、的紧张变化增添了几分幽默风趣。

在前四次斗法中,二郎神对大圣一直苦苦相逼,不给大圣一丝喘息时间,但唯有一次,二郎神不愿靠近——就是大圣变作花鸨的时候。旧时认为这种鸟低贱无耻;二郎神却自重身份,不愿拢傍。这个情节表现了孙悟空无所顾忌、二郎神心高气傲的性格特点。大圣心中没有贵贱之分,没有等级观念,但二郎神看重身份等级,不肯纾尊降贵。而且从此之后,二郎神都是“现原身”,不再变法。

3称呼之变

在两圣斗法之前,四太尉、二将军这样称呼大圣的:

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泼猴、猴精”都充满了对大圣孙悟空的蔑视。在四太尉、二将军看来,大圣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等奉命抓拿的要犯。四太尉、二将军是二郎神忠心耿耿的手下,他们的内心独白或许如此:小样,敢跟我大哥斗,看你怎么死?经过了六次斗法后,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

四太尉、二将军称二郎神“兄长”,却尊称孙悟空“大圣”,称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太尉、二将军目睹之前的六次斗法后,发现这个“泼猴、猴精”竟然和他等崇拜的二郎神难分胜负,对大圣的武艺和机敏反应感到由衷的佩服,才会脱口而出“大圣”。

二郎神本人对大圣的称呼前后也大有不同。在见李天王前,二郎神有几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是这猢狲了!

断是这畜生弄喧!

“猢狲”、“那猴”、“猢狲”“这畜生”都是蔑称,二郎神心里并未将他视作平等的对手,而是一个不堪一击、即将手到擒来的逃犯。当二郎神请李天王高擎照妖镜时,却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二郎神赶回灌江口,问众鬼判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猴王”、“齐天大圣”都是对大圣的尊称,是对大圣能力的肯定。原是立场不同成为对手,在一次次的变法中,不自觉地产生“识英雄重英雄”之心。

可见,无论是四太尉、二将军,还是二郎神,皆在第六次斗法后,对大圣称呼发生变化,体现了这些天兵天将们在打斗过程中,不知不觉从“轻视”转而流露出欣赏大圣之情。

4心理之变

请看第一次斗法时,大圣是如何开始变法的: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虽然由“捏”、“藏”、“变”、“飞”、“钉”这一系列的动词可见大圣孙悟空反应灵敏、随机应变,但“慌”还是透露了他心里的慌张和被动。大圣的“慌”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大圣看到“本营中妖猴惊散”,作为花果山首领,担心猴子猴孙们受伤,“关心则乱”,所以他才收了法象,抽身就走,而并非实力不足。第二个原因是就在大圣逃跑时,后有二郎神一路追赶,前被二郎神的手下“梅山六兄弟”挡住了去路,可谓“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因而斗法之初,大圣是被迫应战。那么当大圣变成了麻雀儿后,小圣是如何应战的: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从“收”“撇”“卸”“摇”四个动词,足以看出小圣二郎神变化之有条不紊、从容淡定。二郎神的自信淡定从何而来?一则二郎神武艺高强,有七十三般变化(《封神演义》40回介绍到),二则他认为自己“由观音菩萨推荐、玉帝下旨前来抓拿妖猴”,临危受命的他理所当然视自己为正义的化身。这种正义感也会让他自信满满。

到了第三次斗法时,(大圣)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鷺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此处描写对仗工整,相互呼应,大圣和二郎神的心理、行动都惊人地相似:看到对方时同样的感受、同样的逻辑思维、同样的谨慎小心、同样灵敏的反应。此时二圣无论在武艺上,还是心理素质上,都难分上下,旗鼓相当。

请看最后一次斗法:大圣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来到灌江口,一本正经地办公时,二郎神怒气冲天地赶来。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仞神锋,劈脸就砍。

大圣孙悟空先气定神闲地办公,被撞破后并不慌张,还耍嘴皮子“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占据心理优势;二郎神二话不说,劈脸就砍,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心理已呈劣势。

通过以上三处斗法,不难看出人物的心理经历了微妙的变化:小圣临危受命,降服大圣,越战越慌;大圣被迫迎战,戏耍小圣,越战越勇。

从地点之变、神威之变、称呼之变、心理之变中,一个桀骜不驯、争取自由的大圣孙悟空形象呼之欲出,而一个武艺高强、自恃身份的二郎神形象也跃然纸上,足见本课语言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