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正面舆论教育对策研究

2018-05-21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舆论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本文将着重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剖析如“三微一端”这样的新媒体在大学生教育方面体现的积极作用,研究使大学生接受正面舆论教育的途径,让“正能量”影响学生,用正面的舆论教育学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5-02

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布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被大学生群体广泛运用,在其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大学生经常通过新媒体媒介了解国内外的新闻热点问题,关心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各种信息不分利弊,交错融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还提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指明了高校传播正面、积极文化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体现了正面舆论教育是关系高校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习近平同志在坚定文化自信这一章节里,还对校园舆论引导提出了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新媒体的传播及其对社会舆情的影响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方便、互动性强,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数据庞大,且内容繁杂,这些未加以筛选的信息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了正面或负面的舆情,特别是“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以及客户端)时代的到来,热点事件万众瞩目、反转新闻比比皆是,新媒体环境下热点新闻的言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些新闻以及相应的言论给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自身对于正面信息的自主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引导他们接受正面舆论的教育值得高度重视。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正面舆论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大学生文化素养呈现出文化多样化的特征,其价值观也多样化,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大学生自制力欠缺、抗诱惑力差,渴望认同且会将价值判断外化于行动,因此,大学生成了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他们也是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主流舆论的传播者。

2.新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

纵观我们的新媒体网络文化,不乏有积极的正面新闻和消极的负面舆论,面对这些舆论,大学生群里很难进行正确的判断,一旦被消极舆论带偏,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生做出不正确的行为。例如近期,上海就报道过大学生来沪实习,砍死情敌的报道。花季年龄的大学生,本可以凭借自己所学,在城市打拼奋斗,但却因为收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导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这把剑是“利剑”还是“凶器”,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引导大学生接受正面舆论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在正面舆论教育方面已经做出很多的努力,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党委把网络宣传平台视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舆论引导和教育宣传中尤其强调新媒体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学院微信公众号现建有:济光学院、济光团委、济光建筑、济光建工、济光机电、济光经管、济光护理、济光思政、济光后勤、济光设计以及部分社团微信公众平台等十余个,为正面舆情教育提供了场所,济光网络文化研究室的成立为舆情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不仅如此,学院创办济光讲坛,人文系列讲座,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把正面舆论教育建设内容项目化、实践化、常态化,积极探索正面舆情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发挥了学校优势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绪军,吴信训,黄楚新.《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6).

[2] 何新生,等.《裂变与整合》[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9).

[3] 张志安.《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

[4] (美)亨利·詹金斯 .《新媒體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商务印书馆,2012(10).

[5]王继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6]侯静.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

[7]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

[8]陆晓娟.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济光学院网络文化研究室。

作者简介:张静(1989-),女,汉族,江苏南京,助教,法学硕士,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舆论新媒体大学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