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考

2018-05-21夏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制约产教融合

【摘要】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还存在政府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高校内部环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制约因素。宁波工程学院从建校之初就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当前正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载体及实施途径等措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坚持地方性与应用型特色,坚定探索应用型本科之路。

【關键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产教融合 制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2-02

一、相关概念

1.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所谓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为优化高等教育服务产品供给,在供给端对高等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和革新,目的是使供需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和效用最大化过程中取得相对平衡。

2.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内涵

所谓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内涵,首先,就培养目标而言,主要是经济产业、社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工程师和管理专家等; 其次,就教育形式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注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注重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对实际工作的理论提升。最后,就师资队伍而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带动学生一同参与技术研发。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制约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因素

1.政府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

(1)制度保障缺失

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在很多文件中体现了支持产教融合的意愿,但在实践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并不完善,多数法规和政策往往存在着号召性的特点,缺乏硬性及有效的规定。

(2)经费保障不到位

作为公益性服务事业的高等教育,尽管高校已经开放收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由于人员经费的制约,使得针对高校教师进行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培训也出现了障碍,导致出现师资队伍力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3)协调和监督机制不配套

当前,没有统一的机构组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这就使得在具体工作中企业和学校不能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良性的运行机制。同时部分学校和企业也往往将产教融合的工作停留在对于合同的签订上,其合同也只是出于应付检查的目的。

2.高校内部的制约因素

(1)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高校教育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缺乏对于产教融合的深度认识,使得其不能够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合理的人才结构。其二,缺乏与企业沟通方面的认识,使得其在产教融合实施的过程当中无法与企业进行实时对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难以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2)供给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欠缺

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仅仅停留在企业对学生实习接收的这一浅层次上,高校也无法依托校企合作方式创建平台,将优势创新资源有效地整合进高校,将行业企业重大创新任务融入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从而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无法供给。

(3)培养一流人才的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有些高校从行业和企业上引进了一些技术人才来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但仍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方面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这导致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当中还存在着缺乏大量适用于产教融合的双证教师的瓶颈问题。

3.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于国家在教育方面提出产教融合的要求并不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产教融合的风险有着相当的恐惧心理,还由于缺乏政府方面的激励和引导,比如缺少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政策,或者政府相关行会组织的主动指导和引导,导致了其对于产教融合参与程度的不足。

三、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宁波工程学院产教融合的做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经过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宁波工程学院明确应用型定位与争试点创示范目标,以学生为本,按照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兴趣和就业需求等实际情况,面向基层、综合培养,学生服务更加精细化。校长信箱、校长助理制度、访谈、教务在线、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倾听学生呼声,及时解决问题。

(2)以能力为重的理念

在《宁波工程学院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中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就有鲜明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校注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构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推进产教融合工程,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鼓励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坚持统一培养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按“合格+特色”的要求组织教学。

(3)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学校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实践中。目前学校已建立合作关系企业300多家,有合作协议并有实习实训活动的合作企业63家,实现了学校办学与行业产业的不断融合,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5年,学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争试点创示范”的目标,学校章程强调学校发展“坚持地方性与应用型特色”,坚定探索应用型本科之路。

(2)三大实训平台建设为载体

学校工程技术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包括三个平台:建筑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平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实验实训平台、临港化工与现代物流实验实训平台,共15个实训中心。通过三大平台的建设,能够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相关行业产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为行业、企业提供科技与社会服务;建成国家级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学科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方向紧密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学校已有40个专业,工科专业占65%,经管专业22.5%,文科专业12.5%,应用型专业达到80%以上。学校建设5大专业群对接5大产业群,分别为机械专业群对接汽车、先进制造业,化工与材料专业群对接石化、新材料、能源产业,建筑与交通专业群对接智慧交通、建筑产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群对接互联网+、智能设备产业,经济管理专业群对接港口经济产业。

(2)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

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应用技术研究创新能力。1)4个院士协同创新平台:由周绪红院士团队、沈昌祥院士团队、丁文江院士团队、张玉奎院士团队组成的院士工作站。2)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与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建设集团等企业共同组建的宁波分中心。3)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4)10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3)参加“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通过参加“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来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通过 CEEAA工程类专业认证,交通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计划5年内8-10个专业通过各类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来促进专业建设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考——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成果,项目编号:G17-ZXLL42。

作者简介:夏萍(1984-),女,硕士研究生,山东潍坊人,宁波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制约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紧迫性与制约因素的认识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军队建设受战争实践制约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