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共艺术创作思维中的抽象思维

2018-05-21祝林鹤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空间

祝林鹤

摘 要:人类的公共环境是一个社会群体部落形象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类生存环境。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思考和对待乃至改造公共环境是人类在今天不断准求高质量生活水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利用一些创作思维去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公共艺术既是对我国公共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开拓,也能为人们单调的生活空间增添几分色彩。

关键词:公共艺术;创作思维;空间

一、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在十几年前的我国是不具备公共艺术设计相关条件的,城市建设的同时公共空间的利用也与之同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地的公共艺术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目前能接触到最多的公共艺术是以“快速、腾飞、发展”之类口号式、功利式的样板“艺术品”城市雕塑充斥着各个城市的广场、路口,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东西似乎不能完全称为公共艺术。另一种普遍的情况就是照搬西方现有的现成的别人的艺术品,将它稍加修改甚至不加任何改动就植入某一个公共空间中,也不管这件东西是否能与环境相融合。

二、公共艺术中的抽象思维

创作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模糊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运用创作思维来启发创作灵感是设计师们常常会用到的方式。而抽象思维便是其中一种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运用抽象思维来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抽象是艺术家在生活当中将具体事物中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结果。例如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交通工具,得出交通工具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抽象必须要比较,通过比较来找出事物在本质上共同的、本质的部分。而抽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早期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政府出资把美术馆里的艺术品(雕塑、绘画等)移至公共空间,那一时期受美术发展的影响,公共艺术作品大都是具象的形态。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公共艺术作品对“公共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以及公众审美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受到当代美术发展的影响,公共艺术的形态从最初的具象、具象变形逐渐发展成抽象、简约抽象以及多样化抽象的形态。

余积勇作品《飞翔的心愿》(图2-1)在形态上酷似一条随风飘扬的丝带,但没有具体的飞翔内容和心愿内容,只是一个迎风飞翔的姿态。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随意的联系自己当时的情感,将自己的愿景和希望通过公共作品所展现的姿态带入其中,从而得到共鸣的思考。

广西著名公共艺术家张燕根的作品《对话》(图2-2)坐落在广西南宁民歌湖广场,面朝东盟国际会展中心。该公共艺术作品中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或者动物的形态,而是抽象表达了一种交流的概念。三个相同的形态相对,但每个形态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表达一种交流、对话的状态。这样一来对话的就不再是具体的与某个人、某个事物之间的对话,而是可以上升到与世界,与全人类、与大自然、与一切万物的对话。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件公共艺术作品是在对当下人们生活匆忙、缺乏交流的一个反省,同时鼓励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多对话。由此看来,该公共艺术作品利用简约抽象的形态,可以把观赏者带入很多联想的可能。这样一来观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思想认识、经历、阅历等对同一件作品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情感共鸣。

三、抽象思维的延伸

抽象表达是对设计对象的本质揭示,是建立在人的感情之上的,通过公共艺术的形态来表达人们某种特殊的情感。抽象的公共艺术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样的形态是公共艺术家通过在某种或某些具体形态的分析、抽离、再塑造出某种形态或形态元素,通过这样的形态给人以启发性和联想,从而产生共鸣,引起人们相应的思考和反省。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样的心理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这与后来的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以及教育都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这样的抽象形态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产生共鸣。人们对形态的感知包括对形态方向的感知和对形态美的感知,感知的过程会受到形态方向、动感、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心理活动产生相应的变化。公共艺术家们则可以利用形态的心理作用,根据不同形态的本质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抽象形态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中所谓的情感抽象其实是公共艺术家先对人们的感情共性有所认知,而不是像传统艺术家那样单纯的表达自我的感情和思考,通过分析、抽取、再设计,从而给欣赏者呈现一个形态,让欣赏者在一个抽象形态的启发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联想、思考、诠释,从而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2] 靳埭强.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论坛研讨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周敬.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4] 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 马钦忠.公共艺术是制度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6] 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1.天津工业大学;2.艺术与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