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技巧

2018-05-21谢绪山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教育教学

摘 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批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根本目的要引起学生思想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少犯错误。但是批评又是一种对个体某种行为采取否定性评价的负强化,总会刺激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批评技巧;教育教学;语言艺术

在工作中,教师为了抑制和纠正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必要的批评还是要坚持,但若处理不慎,应用不当,常会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和消极不良情绪,造成心理抵制。如何使批评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呢?我认为,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实施批评时,掌握批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做到有理、有节、有分寸,慎重行“批”,真诚施“批”。

一、 以爱心和真诚作为批评的前提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这样说出的话学生才能接受,同时教师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而是师生之间思想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所以,批评时要诚恳,要有善意,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 要掌握批评的语言艺术

(一)多肯定少否定

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要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等否定式的语言。这些否定式的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用赞扬代替批评

“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大多学生都喜欢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甚至一听到批评的话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不足之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或者巧妙地运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这样比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有这样一位学生,他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总爱说话。老师想使他全面发展,于是就经常批评他的缺点,却忽略了表扬他的长处,结果引起他情绪上对立,身上的缺点不但未改,自觉性反而更差,成绩也一落千丈。而还有一位较差的学生,在班上是一小伙差生的小头目,搅得班级很难管理。老师找他谈心,先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等长处,之后对他说:“如果你不是只团结那几个哥们,而是团结全班的同学,那样,在全班同学中威信就更高了。”结果,那次谈话后,他判若两人,带着那伙学生在班上做好事、积极上进,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三)巧妙地指出学生的“美中不足”

一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也先用了赞扬原则,但他们在赞扬之后却来了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有的学生一听“但是”两个字就很反感,认为老师前面讲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不但批评不会奏效,前面的表扬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如果不用“但是”这个转折词,效果可能就不同了。例如在教育一个只顾学习知识、自私自利的学生时,老师对他说:“你的成绩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关心同学,多关心班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们欢迎。”这样间接的提醒,比“但是”后面接着批评的更有效果,学生也乐意接受。

(四)循循善诱,少用问号

一些老师习惯于用各种不同的问号来批评学生,诸如“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等等这些批评,是教师镇住学生最好的武器,但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例如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口角,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学生的名字,问:“你为什么骂人呢?”学生说:“是他先骂我”,“他為什么只骂你,不骂其他同学呢?”学生无语可答,便与老师发生了顶撞,“你为啥只批评我?”结果批评教育就成了僵局。如果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两个学说:“我不能全怪你们中任何一个,我也知道,你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是故意要破坏纪律的,但是你们这样做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是不好的。”教师循循善诱的谈话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所以两位同学很快就向老师和同学们认了错,并和大家一起去听课了。

三、 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习惯总是把批评看做贬义,受到批评后,感情上不免会发怒、不平、焦虑。所以,老师注意批评之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后,要诚恳地和学生交流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挨了批评后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寻求改掉缺点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可见,做好批评的善后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批评技巧,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改正缺点,积极上进。

作者简介:

谢绪山,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教育教学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