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西葫芦繁育改良技术研究

2018-05-21

种子 2018年4期
关键词:种瓜西葫芦种田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太原 030031)

西葫芦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 ℃,开花结果期一般保持22~25 ℃最佳,15 ℃以下及30 ℃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病害。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 ℃,13 ℃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 ℃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 ℃,夏季气候凉爽,是春露地西葫芦生产及西葫芦杂交种制种的主产地。山西省西葫芦种子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北部的忻州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全国80%以上的西葫芦种子产自山西。近几年,由于市场对种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质量好,产量高,纯度必须在98%以上,甚至要求达到100%。山西西葫芦种子产地虽然制种历史较长,但由于播种简单,管理水平粗放,生产的种子质量差、纯度低。同时,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殊年份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种子产地的声誉,也打击了制种户的积极性,为了保住山西省西葫芦制种基地及提高制种户的收入,必须对繁育技术进行改良,生产的种子达到市场要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作为山西省西葫芦品种选育及制种研究的科研单位,经过几年的技术改良及示范推广,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山西制种区种子繁育的制种技术。

1 制种地的选择

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沙性土壤。播种前必须调查清楚制种地周围土地种植情况,要保证制种地周围1 000 m范围内无西葫芦种植。制种地要施足有机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3 m3/667 m2为宜,播种前要浇足底水,深翻土地,起垄,垄宽0.8 m左右。

2 播种方法

在垄的中间挖大穴,一般穴深约5 cm,穴口直径约10 cm,种子表面盖湿土,厚度约2 cm,覆土后用手压实,播种后覆土表面离穴口深度3~5 cm,株距为45 cm左右,表面盖地膜,地膜要绷紧。播种后穴内有一个小空间。该方法与传统的播种方法相比,能有效防止晚霜,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制种基地为例,播种时间为4月25日左右,5月2日左右出苗,一般晚霜在5月1日前结束,如果遇上特殊年份,晚霜在5月10日以后出现,给制种西葫芦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绝收,比如2013年,忻州地区晚霜时间为5月13日,130余hm2西葫芦制种田全部冻死。播种期提前5~7 d,授粉时间提前7 d左右,生长周期延长10 d左右,产量提高15%以上(见表1)。

表1 改良制种与常规制种技术比较

耐低温能力播种时间(月/日)始花期(月/日)授粉时间(月/日)生育期(d)产量(kg)改良播种-3℃以上04/1505/2005/2711592常规播种5℃以上04/2505/2806/0310580

注: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葫芦制种基地为例试验。

3 放 苗

在西葫芦挖大穴播种过程中,放苗是最关键的环节,播种后穴内覆土表面离地膜高度3~5 cm,穴内就像一个小温室,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4月下旬温度为例,晚上比穴外温度高5 ℃以上,白天中午比外界高10 ℃以上。西葫芦种子破土后,由于当时外界温度较低,穴内温度更适合西葫芦生长,在叶片未接触到地膜之前,不必放苗,一般能在穴内生长7 d左右,当叶片顶住地膜时,要及时放苗,方法为在西葫芦上部地膜擢一个约1 cm大小的洞即可,防止烫伤。待晚霜过后(一般在5月10日左右,关注当时天气预报),把苗全部放出,苗周围用土封严。

4 植株调整

西葫芦生长周期短,在生长到3叶1心以后,即蹲苗期结束后,生长速度很快,制种田西葫芦较生产田种植密度较大,一般2 000株/667 m2以上,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去雄时,制种田已经封垄,去雄操作较困难,而且不易去净,会造成杂交种纯度降低。因此,在西葫芦去雄前进行植株调整,即在去雄前5 d左右,喷施3 000倍12.5%烯唑醇溶液1次,喷后叶片颜色变深、变厚,叶柄变短,节间缩短,生长点生长缓慢,整体株型变小,有利于去雄授粉,一般药效期在20 d左右,但是不影响雌花的发育,通过喷施烯唑醇植株调整技术,节省人工3个/667 m2,纯度提高3%,能有效防治白粉病的发生,产量提高5%以上。

5 杂交授粉

5.1 父 本

在杂交制种过程中,父本的管理至关重要,在有效隔离范围内,父本的周围不能有除母本以外的西葫芦植株,授粉之前一定要检查每株父本的纯度,授粉时取花粉有2种方法,一是前天下午将第2天开花的雄花摘回家,将雄花成捆,叶柄插入水中;二是前天下午将第2天开放的花戴纸帽,第2天早晨授粉前摘花,纸帽脱落的花不要。一般每朵雄花最多能授2~3个瓜,授粉完毕后即可拔除植株。

5.2 母 本

在授粉之前进行彻底的去雄去杂,一般在授粉前整体去雄1次,在授粉过程中要注意把遗漏的雄花及时摘除。去杂即在授粉之前逐片逐株检查,拔除杂株。授粉过程中,第1个瓜一般不留作种瓜,因为始花开放时,植株较小,始瓜留作种瓜影响产量。一般以第2个瓜或者第3个瓜为宜。现在西葫芦制种,由于制种田混乱,隔离区无法满足制种要求,母本授粉必须戴帽,即授粉前1天下午将次日开放的花戴纸帽,开花当天早晨摘下纸帽,授完粉后再戴纸帽,同时将上部未开花的瓜全部打掉,并在瓜柄处套橡皮筋作为授粉标志,在授粉过程中如果发现纸帽脱落,要及时摘除,保证种子纯度。 正常情况下,单株结瓜1~2个为宜。如果植株生长一致的情况下,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授粉结束。授粉结束后,视品种长势情况决定是否摘除生长点,制种田中各株未授粉但能摘除的小瓜全部去掉,同时将未授粉的小植株拔除。整理完毕后,浇1次水,促进种瓜生长,同时喷施3 000倍液12.5%烯唑醇溶液,有效防治白粉病。

6 种株后期管理

授粉后,制种田的管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保持植株不早衰,延长植株生长期,促进种瓜籽粒饱满,提高种子的质量及产量。虫害主要以防治蚜虫为主,喷施农药效果明显。结瓜后期,制种区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瓜类白粉病发生严重,隔2周左右喷施一次3 000倍液的烯唑醇溶液,效果明显。授粉完50~55 d左右,种瓜成熟,采收前必须对制种田进行1次细致的检查,对没有标志的种瓜、未授粉膨大的瓜以及瓜形、颜色和种瓜不一致的瓜要全部清理出地,防止混杂,降低纯度。

7 种瓜采收

种瓜成熟后,收获戴有标志物的瓜,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采收,现在大多数制种基地采用机器采收,刚掏出的籽粒必须用干净水进行淘洗,即在水中滤去瘪籽及瓜瓤,晾晒在纱网上,种子不能直接晾晒在水泥地上,防止烫芽,影响发芽率。晾晒的过程中注意湿种子不能堆放在一起,影响种子质量,种子晒干后,搓去表面的薄膜,经过精选后,按制种户编号装袋,注意编织袋内外均需要有采种户的信息。取样在实验室进行净度、水分、饱满度、芽率检测,在露地或者保护地内进行纯度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即可上市销售。

参考文献:

[1]汪社英.不同授粉技术对西葫芦制种产量的影响[J].安微农学通报,2005(3):28.

[2]王敬民,刘玉栋,李敬华,等.西葫芦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2(3):119-121.

[3]张慧齐,姜丽芳.配施肥和合理密植对西葫芦制种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23):59-62.

[4]赵天波,李聪聪,李情,等.授粉次数、种瓜坐果节位与坐果时间对西葫芦种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6(8):17-21.

[5]杨海江,王艳芝.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2006(3):59-60.

猜你喜欢

种瓜西葫芦种田
贪心金库变石山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手机在线浇水、施肥 5G种田就像在玩『开心农场』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胖胖猪种瓜
有毛刺的西葫芦,新鲜
中国农村真的“无人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