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这边亦好

2018-05-18袁国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综合性学习语文

袁国萍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有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的强烈意识,创新活动主题,选择开展灵活多样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本文通过“我读名著”、“唱响秋之曲”、“短信文化”、“庙桥踏青”四个主题活动,把握文本特点,整合学科资源,融入时尚元素,挖掘地方特色,以此来创设丰富多彩语文课堂,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97-03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建议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这种新型的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课本与生活的壁垒,给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尽管在思想意识上,综合性学习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面对新型的课程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综合性学习难开展,问题恐怕出在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的选择上。初中阶段共有36次综合性学习,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与写作、口语交际杂糅在一起,内容庞杂,任务繁重,不可能一一完成。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①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少不了教师的指导,而如何指导学生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尤为重要。《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安排正为语文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资源,独立面对教材,既可以把握文本特点,拓展语文教材;也可以整合学科资源,跳出语文教材;既可以融入时尚元素,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也可以挖掘地方特色,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功能,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 把握文本特色,感受经典魅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名著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特级教师余映潮也说过:“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② “我读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在感受经典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主题活动一:我读名著

构想:把握文本特色,感受经典魅力

践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笔者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了“我读名著”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在教授《杨修之死》前,让学生把《三国演义》借来阅读,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杨修死前及死后的相关回目,在自主阅读中寻找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生学习交流《杨修之死》,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精彩纷呈,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在学习《智取生辰纲》后,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指导学生完成读书笔记:试概述《水浒》的故事情节;杨志在智取生辰纲后的遭遇会怎么样?试描述一下;在108好漢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主题阅读后完成阅读记录卡并开展笔记交流活动,学生踊跃参与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交流,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实现了与人物的沟通、情感的碰撞。这样的主题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思考:因为学生阅读范围、阅读兴趣等不同而造成教学实际的差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对教材的部分内容产生一种实际脱离感,教师如何解决这一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审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③ 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对教材中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修正,调整,甚至可以舍弃。现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基本上是每单元一个专题。除了教材本身结合单元专题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外,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文本重组或拓展延伸,从中生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案例分析,特色如下:

⒈立足文本,立足于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与许多阅读拓展往往超越文本,甚至与文本毫无关联不同,本案例是立足于文本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文本其实就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地,脱离文本,往往也就脱离了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案例的阅读是不陵节而施,立足于九年级课内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让他们根据自己喜爱的人物,在课外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

⒉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真正提升阅读能力。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关于“杨修”部分,然后再对杨修之死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品评人物的能力。《智取生辰纲》的阅读也是以此为规律,这样学生就更能从课内顺利地走到课外,并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

⒊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案例中教师按阅读需要精心设计了读书卡,要求学生做好读书卡,并且对读书卡要进行交流。这是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我们的课外阅读很容易变成随意放羊型。所以精心设计读书卡就能用更灵活有趣的方法进行调控,既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能把握好阅读的方向,有的放矢的培养阅读能力。

名著阅读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好窗口,所以根植于語文的文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课外阅读,更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更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也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水平。

二、整合学科资源,丰富生活体验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跨学科的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主题活动二:唱响秋之曲

构想:整合学科资源,丰富生活体验

践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单元。十月份正好是金秋时节,应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笔者组织七年级语文教师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展了以“唱响秋之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美文《秋天》,吟古诗《山行》,品学生的新作《秋语》,写对秋的独特感受;信息课上,电脑老师带领大家上网搜索,查找有关秋天美景的图片,下载有关秋的歌曲或flash;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唱《丰收歌》,还有时尚的歌曲《秋天不回来》;美术课上就更热闹了,美术老师领着大家来到校园中寻找秋的感觉,用画笔和相机捕捉秋天的美丽;科学课上,科学老师也不甘示弱,干脆和学生一起研究起了树叶变黄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也和孩子们玩了“找秋天”的游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再要求学生谈秋的感受,写有关秋的文章,还怕学生没话说,没内容写吗?融合各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思考:王崧舟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意味着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学习的情感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构想中,教师应思考如何在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两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整合学科资源就是两者情感点的基础。分析案例,在资源融合上,具有以下特色:

⒈动之以情,用情让学生对自然充满热爱。秋色宜人,秋高气爽,每个同学对秋的认识深浅不同,感受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情感细腻的女生,一篇黄叶,一片落红,就可以激发她们写下真情的述说。对于好动、粗心的男生,讲秋的特色氛围融入到动手动脑的实验中、游戏中、劳动采摘中等,他才能真切地感受秋的步伐,秋的内涵。在凉爽的秋风中高亢地吟诵秋词,或悲壮、或慷慨、或寂寥之情感都会展露无疑。

⒉引之以悟,用悟让学生把自然与文字表达结合起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春朝”,刘禹锡的一首《秋词》写出别样的秋意,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写写眼中不同的秋呢?笔者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大自然、实验室等形式的尝试,学生的感悟将会是多样化的,甚至的独特、深层的思考、透过秋色,感受秋意以及联想起人生的秋季。

⒊用之以活,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多方面融合资源。今年浙江省主推语文的拓展性学习,10月下旬在嘉兴桐乡六中举行了“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专题研讨会,会上就强调:从语文的课程本质出发,围绕着语文学习能力,整合语文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料,培养能适应未来复杂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人。因此鼓励估计学段特点采用书面测试、口头表达、才艺展示、模拟表演、实验操作、探究记录、调查报告、作品展示等多样化评价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实效。而笔者这次全面的尝试,就是符合了这一理念和要求。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各门学科教学都是息息相通的。融合各门学科的“唱响秋之曲”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秋的认识,更是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憧憬,对学习的热爱。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和“主题活动”都仅是手段,在“综合”和“主题活动”中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是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各门学科简单的整合,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为出发点,虽百转千回,但凝结不变的仍是语言文字的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三、融入时尚元素,注入时代活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主题活动三:短信文化

构想:融入时尚元素,注入时代活水

践行:现在手机越来越普及,学生对短信更是不会陌生了。学生常在节假日给老师发一条短信息来表达自己的祝福。一条好的祝福短信犹如一首优美的诗,一篇优美的文章。语文教师应该敏锐地觉察到,短信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代特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笔者以“享受短信文化”主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课外搜集有意义、有哲理的短信,接着在课堂上交流、欣赏各自的短信,分别归类整理改编后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发一条短信,甚至有些学生创造了自己的短信息:“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水晶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拾到多些,有的人拾到少些,我愿将我的分给你,让你比别人更幸福!”一节课的交流,学生意犹未尽。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不仅拉近了距离,还从短信中学会了不少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些恰恰是学生平时写作语言中所缺乏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④ “享受短信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和真情的温暖。

思考: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涵盖范围、深入程度,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地方和学生的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注意开发身边的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学习生活语文。结合案例,综合性活动体现了以下特色:

1.优化结合时常(现代)资源。手机,电脑等现代资源非常丰富,日常教学中善于整合这些现代资源,既能很好地发挥短信的沟通交流作用,拉近亲情、友情之间的距离,更在短信的收集创作这样的简单易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参与和了解,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⒉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语文意识,潜移默化进行渗透。短信因其短小、方便、灵活、易于沟通而成为人人喜爱的交流方式。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善于利用富有时代性、生活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教材学习,放眼生活世界的天光云彩,领略生活的文化芬芳,把握时代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于短信的收集分类创作中感悟生活的语文魅力。

⒊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来自于日常,却高于日常,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语文来源于生活,比如每周或者每月孩子们有看电影大片的习惯,我们可以及时组织学生奉上自己的感受,电影开幕前的猜想,放映中的点滴感受,以及放映完毕后的的整体评价。比如就10月上映的电影《小王子》组织评论,再鼓励同学去读七年级下必读的名著《小王子》这本书,这种结合生活实践的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劲头,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与团队精神等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经验,学科教学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等局限,学生所学的不是完全的知识。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立足于生活实践,它能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实践使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相结合,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四、挖掘地方资源,体验民风乡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中我们发现,不管是“联系”、“沟通”还是“结合”,它的主题活动设计起点都是立足于语文,围绕“语文”,最终还是要回到“语文素养”上来的。

主题活动四:庙桥踏青

构想:挖掘地方资源,体验民风乡情

践行: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桥,相传叫庙桥,那里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班级大部分学生都非常熟悉这座桥。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以“庙桥踏青”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展开活动:第一小组负责查找桥的历史,学生可以用相机拍摄,可以动手绘画,也可以用文字描述,把庙桥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第二小组负责搜集名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走访老一辈人,查找资料等各种途径了解名人在本地的活动足迹。第三小组负责描述庙桥周围的风景变化,用照片或者文字来表现家乡如画的风景,更反映家乡这几年来的变化。

通过一周的活动,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庙桥踏青”成果展示会。各小组的收获各有千秋,不相上下。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大大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了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到这本“大书”的精彩。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学习资源,语文学习将会精彩不断。

思考:地方特色是非常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家乡的自然风光、古迹名胜、乡风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实际上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结合案例,体现以下特色。

⒈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在生活体验方面,一般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缺乏;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也许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⒉结合实践的课题更具有家乡特色,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把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实现综合性学习效果的最大化。⑤ 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立足学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发掘地方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和设计只是师生组织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蓝本和引子,师生作为教学主体,需要也能够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善于从身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开发资源,而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整合这种语文学习资源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亲近的地方,开展熟悉的活动,于不知不觉中进行语文的实践运用,既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更能逐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尝试,就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

语文综合性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综合性活动主张走出课堂、走上社会,为学生的个性养成提供条件。笔者通过语文综合性主题活动的探究和实践,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学生的认知傾向,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感世界等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25页

②李福灼欧阳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第200页

③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34页

④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5页

⑤蔡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第166页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六册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蒋玉萍《中学语文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师范大学2005.

[5]蔡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李福灼欧阳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综合性学习语文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