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写作范例研究

2018-05-18岑朝满

关键词:模仿写作研究

岑朝满

【摘要】 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 模仿 范例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104-02

0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无计划,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只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漫无目标,无针对性可言;更多的教师是紧跟所谓考试方向走,七年级开始瞄准中考作文,学生忙于背范文,教师忙于指导所谓的技法。到最后,学生没有学会写作文,更没有写出好文章。

作为精选入册的课文,结构内容,主题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资源。比普通的作文选更适合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课文进行适当创造,如对素材主题、结构样式、写作技法分析、归纳,使之形成一般可模仿的模式。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积累写作题材,丰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模仿写作思路

思路是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他又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一篇好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的。如七年上册课文《植树的牧羊人》,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对牧羊人石屋陈列简洁朴素来说明他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重点写牧羊人改变了这片废墟,用自己的辛勤劳作,给这篇废墟注入了青春与活力,造福于新旧居民。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中心凸显。又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也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我讲课时要求学生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文中的内容,理清并理解其思路。学完课文以后,我布置了《二三事》为题的作文。以此文为例,模仿按时间顺序写人的方法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批改时,我发现同学们的作文整体思路都明显比之前的清晰,叙事条理分明。减少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语无伦次的现象。

二、模仿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小角度、合题旨、有新意,并运用于写作之中,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兴趣

那么中学生到底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直接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没有明确的中心,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流水账”一般。这是同学们在写作中常常出现的毛病。因此,能精当地选材,把握好详略的安排,分清主次,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七年下册《阿长与〈三海经〉》的内容,鲁迅为表达阿长对“我”的无私关怀,永远让我怀念这一中心,进行了详略得当的选材,并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作为详写材料,而将其名字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大”字等材料进行略写。在写作实践课时,我布置《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的习作。我要求学生参照《阿长与〈山海经〉》选材方法,确定一位“牛人”,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点;如果这个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合理安排。同学们在这次作文训练中知道应该如何选材,如何取舍,如何突出中心,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题材要新颖生动。“新颖生动”,就是与众不同,不落俗套,摒弃千人一腔、万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风格。可以说,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人,而新颖生动的材料像带露的鲜花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同时受基础知识和阅读量的限制。平时作文都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才攒够字数交上来。选材更是绞尽脑汁,咬烂笔杆。有一次让学生写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全班同学中有近一半写了母亲雨天给“我”送伞,半夜帮“我”盖被,冒雨背“我”看病,学鸡蛋炒饭,成绩差了安慰“我”之类的老掉牙的事,虽说这些事是真实的,但“面孔”实在太老。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题材,为自己所用。如果只是拾人牙慧,搬用老一套的事例、言论来应付,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新意,也不会打动人。

三、模仿传神的描述,让文笔亮起来

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文字的合理选择、创新运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底。亮丽的文笔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绝妙传神。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也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首先,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典型细节的描写中得以彰显。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刻画出闻先生参加游行时的外貌特点,令人感受到他的大无畏精神。鲁迅在《故乡》中少年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这是一个淳朴、天真无邪又带着几分英勇气的农村少年;成年的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岁月的打磨已经使二十年前的闰土完全变了样。这些鲜明生动的描写,都是同学们学习的典范。其次,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增加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反映性格、深化主题。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兩处景物描写。一处是“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另一处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通过以上这些名篇佳作的分析,我们发现,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它与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一定会让我们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我教读这些文章时,总是透切地为同学们分析这些精彩的描写,要求他们背诵下来。在作文时模仿。仿写就像拓碑临摹一样,需要在临摹中感悟,然后表达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古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四、模仿精彩的凤头及有力的豹尾,让文章“善”始“善”终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作文开头,或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或单刀直入,切入正题,或运用修辞格、环境描写,营造一种氛围,或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或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好的文章结尾,或照应开头,或启迪人心,精炼而有力地点明主题。

在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就有一道仿写的考题。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当模仿成为轻驾就熟的技能时,“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以课文作范例仿写,就会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 参 考 文 献 ]

[1]叶圣陶.《家教世界2012年11期》.

[2]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

猜你喜欢

模仿写作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