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路径与策略研究

2018-05-18许松青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健康问题成为一种社会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政策研究、专家咨询、调研等研究方法,探讨健康促进和体育健康促进的内涵,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探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变革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体育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并结合教学实践及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提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效路径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育健康促进;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大学生

梁启超曰:“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不断质疑学校体育出了什么问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者”。自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又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全民健身活动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在青少年健康促进演变发展过程中,体育活动起着重要角色作用,承载着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的使命。体育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解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路径。

一、 健康促进与体育健康促进

“健康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符号,国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新时代国民新的健康价值追求。“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迎合了新时代发展趋势,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宪章》,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一词,“健康促进是通过一定手段和措施提高、维护和改善生理机能”。健康促进以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为依托,通过体育活动、科学膳食、心理调节等综合策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一种人体整个内环境的和谐,達到健康的目的。体育健康促进是研究体育活动与健康的相关性。“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以及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国民体质下降以及一些现代文明病和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效用和良好的健身习惯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著名体育学者卢元镇论证了“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体育对人体不仅仅是机能的影响,而且能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人格和道德的完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新时代国民对体育的功能价值的认同越来越高,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某些慢性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经常性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能增进健康,减少医疗开支,提高人们的幸福感。通过对运动不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科学选择和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活动,利用体育行为干预和控制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提高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 体育健康促进的功能与价值

习近平会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要求:“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全民健身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建设“健康中国”、解决新时代新矛盾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量。对体育健身活动价值功能的认知已从传统的增强体质健康到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和谐统一,再到伸延的价值功能预防疾病、辅助治疗慢性病多元认知转变,体育健康促进可以增进各类不同人群的健康,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不仅仅体现在机体上,而且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能够通过调节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健康素质水平、生活质量。体育健康促进不仅是预防一般人群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且是对患病人群疾病状态的干预。

三、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路径与策略

(一) 深刻全面认识体育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价值功能

体育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符号。“精神是一个呈现出的外在气质,生活、生存、做事的催化剂。”体育文化精神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体育文化精神彰显一个国家的文明和进步,国家形象的代表。中国的乒乓球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生动展示中国体育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体育有效促进人在机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和谐统一,体育活动对抗压减压、疏解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康中的前置功能,体育可以保障全周期、全人群的健康,经常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降低心血管类慢性病发病风险,维护身体的健康,提高生存质量。体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保证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树立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运动对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

(二) 提升大学生对体育健康促进的认知

马约逊指出:“体育是教育中唯一比较全面、完整的系统,它能发展身体效能与精神品质同时并重。”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体育对于促进国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不仅是跑跳,更重要的是能调节身心、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和人格完善。科学习惯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干预大学生长时间的“宅”,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预防亚健康以及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改变青少年无阳刚之气的精神面貌,是大学生更加有朝气有活力,更有精力学习、研究和生活。体育运动不仅能保持大学生身体机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学习遵守社会规则,分享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体验,提高合作精神,体育健康促进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

(三) 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促进健康。现在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不足和运动强度过小,成为制约体质健康提升的短板。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一个手机完成订餐、购物等生活,大学生“宅”在宿舍的时间更多,懒于走出宿舍进行健身活动,“宅”成为大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的直接因素。人体健康30%是遗传,而70%是可以通过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的。大学生自身的健康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改变生活习惯、选择科学生活方式,因此,应采取多种举措,引导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供给服务,满足大学生新时代的健身需求,不仅是体育课堂教学,而且是大学生能主动进行健身,有体育健身习惯,健身成为大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内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加强教育与引导,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养成健康行为方式

新时代体育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蕴涵育人的教育价值。在学校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提升大学生健康。体育素养是一种综合的人文素质,呈现出的体育精神和文化素养气质。大学生要对体育有历史性的认识,学会基本的健身技能和方法,在运动中共享成功快乐,在竞赛中欣赏、体验,领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體育精神,体育起到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形象的重要作用。全面认识体育的价值,体育是完善人格的首要条件,因此,应加强体育教育,注重开发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使大学生感受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加强宣传与引导,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吕书红.国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学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16(12):1119-1122.

[2] 汪晓赞,郭强.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4(3):3-14.

[3] 于金子.青少年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的互动关系[J].冰雪运动,2016(1):93-96.

[4] 杨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北体育科技,2015(4):361-364+360.

[5] 宝家怡,赵敏.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6(16):1-4.

[6] 严红,陈亮.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调整: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68.

作者简介:许松青,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