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体验大效果

2018-05-18陈玲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摘要:结合《熔化和凝固》教学实例,浅谈初中物理的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突出学生在物理体验活动中获得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思想,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乐于学习;熔化和凝固

2016年12月我参加了昆山市百节优秀课评比,初中物理组教学三片的初赛在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举行,比赛课题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

比赛规则是上课的课题在比赛前两天才公布,备课时间很短,又是借班上课,刚拿到课题时我有点不安,感觉很仓促,很担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快地和陌生的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们乐于学习?一堂课的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课后我又能留给这些孩子什么呢?深思熟虑后,我决定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设物理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建立过程,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体验物理的无穷魅力。现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浅谈我对体验式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 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 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迪生曾说过,好奇是科学的种子。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新颖的趣味实验代替普通的生活实例,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熔化和凝固》一课时,一般从自然界中常见的冰雪消融的现象引入新课,而我采用了手工自制花形皂的体验活动。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块状的原皂和一块事先制作好的漂亮的花形皂,让学生大胆猜测,如何用这些原皂块制作出精美的花形皂?有学生猜测可以用刀雕刻,有学生猜可以用刀削成花瓣状后粘起来……

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我给出了另一种方案:利用物态变化过程来实现。课前在网上订购了12份实验原材料和硅胶模具(配有说明书),要求学生4~5人为一小组,展开体验活动:先将大块的原皂,切成较小的切块,放在彩色的硅胶模具中,然后把彩色的硅胶模具放在酒精灯和石棉网上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模具内的碎块快速熔化。

待其完全熔化后,把硅胶模具放在冰块上冷凝,凝结后将整块花形皂从硅胶中倒出。为了使冷凝等待时间不要太长,我控制了花形皂的大小不能太大。

活动中,学生亲眼所见,亲手制作,体验到了皂块从固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的过程,既观察了物质状态的变化,又通过使用酒精灯的加热和冰块的冷凝,渗透了熔化吸热、凝固发热的概念,大大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可以了解到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可以用于生活,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 精选音像资料,传递多种有教育价值的信息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时代发展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可以收集一些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现象以及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实况录像,使物理教学活动信息传递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熔化和凝固》一课时,学生可以自己列举身边所熟悉的熔化或凝固现象,比如冰箱中拿出的冷饮在空中会熔化,蜡烛点燃后会熔化形成蜡烛油,蜡烛油又会凝固为固态……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生活实例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我又补充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门拍摄的鞍钢集团用16吨钢水铸造“钢水浇铸党徽”全过程的视频,炼钢工人顶着高温开始冶炼,几分钟之后滚烫沸腾的钢水出炉,被吊车缓缓运到浇铸现场,浇铸工顶着高温开始往党徽模具里缓缓浇铸钢水,金灿灿的钢水涌入党徽模具,奔腾而出形成一条条的金色铁流。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乐趣

物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这些实验是必须做的。

《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活动2.4“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自然也在此之列。但平时课堂教学时老师为了缩短教学时间,更容易总结出实验结论会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而我在上这一课时,设计成了学生实验。但由于冰块在常温下很快熔化,温度很难测量准确,特别是0℃以下的温度,实验室提供的液体温度计量程范围又不够,所以我选择了用海波代替冰块完成探究活动。此外为了保证实验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 实验装置是用配有带孔橡皮塞的“萘的溶解凝固实验器”代替书本图片上的大烧杯、长试管及试管夹;

2. 一共准备了24套器材,其中12套器材事先装好了适量的海波,剩下12套器材事先装好了适量的石蜡;(做对比实验)

3. 所有的温度计玻璃管上适当位置都缠绕了几圈橡皮筋起固定作用,以防止实验时固体熔化导致温度计玻璃管从橡皮塞孔内下滑,玻璃泡碰到试管底;

4. 另外还准备好电子表(八年级学生当时还没有学过机械秒表的使用)。

等到学生活动前,我先让学生猜想:海波或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能有什么特点?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不同的小组分别完成海波或石蜡的实验,自己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

等固体全部熔化完后,各个小组学生自行根据收集的数据自主地绘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感受猜想成功对否。最后各组学生交流分享,我把几组学生测出的海波或石蜡的数据和图像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后,可以很容易发现海波和石蜡实验结果不同,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写出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反思同样是固体,为什么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却不同呢?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原来固体可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进而也很容易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最后学生自主阅读一些物质的熔点表,让学生观察、体会,并从表中获取一些物理信息,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实验探究,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外,还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尊重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配合发扬合作的精神,在认真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体验式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能陶冶人的情感,进化人的心灵。同时它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果一段时间不学物理,具体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淡化甚至遗忘,但学生在物理体验活动中获得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思想,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请让孩子们多多体验,成效將会是巨大的。

作者简介:陈玲,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新镇中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在大学生面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