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乌镇 在这里,人们枕河入眠

2018-05-17

城市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戏台乌镇

如果你还未到过乌镇,那么可以体会一下陈逸飞的名画《故乡的回忆》里江南水乡的意境,可以品味一下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描写的那条梦幻天街,可以回想一下电视剧《似水年华》里那些美丽浪漫的镜头和故事……如果你想寻找这样的感觉,乌镇里流淌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小河、处处透着幽雅的古典气息的小街,一定会成为你逃离现代都市、寻梦远离尘嚣的又一世外桃源。

知道乌镇是很多年前黄磊和刘若英一起合拍的那部电视剧《似水年华》,那是一段唯美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那一年,“文”和“英”在这里相遇相爱,却最终擦肩而过,也许这就是人生。

我们是在一个天上有着些微云的下午来到乌镇的。刚一进入小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过来过往、穿梭而行的乌篷船的桨声似乎摇荡起千年的涟漪,偶有丝竹管弦之声漂浮在迷濛的河面……立刻,我们就沉浸在江南古镇这种古老而又氤氲温润的感觉里了。

穿过深深的弄堂,路过许多人家,他们似乎从不被游客们打扰,依然各自生活着,悠闲地生活着。有人敲着木鱼,说着些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也许是在祷告吧;有人则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不时地,有小狗会跑到路当中,抓抓痒、作揖,或是就呆在路当中,不走了。还有八哥见人就说“你好”,逗得游客不时称赞,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向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梁昭明太子曾在此编选《文选》,64名进士曾在这里诞生,这里还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以及沈泽民、严独鹤等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

上图:在乌镇,所有的民居与街道都沿河而建,难怪会说“人家尽枕河”。

乌镇“人家尽枕河”

古镇的景区分成东西两个部分,大部分旅行团都只去东区的茅盾故居、汇源当铺和古戏台等传统景点,西部主要是酒吧一条街和供游客住宿的,这里住宿的客栈由景区统一管理,而且“不闹鬼”。我们的乌镇之旅先是到达了西栅。住宿安顿好后,决定先去东栅看看,于是一行人慢悠悠地来到东栅。

可能有人会说大多江南水乡都给人以“大同”的感觉,那么就请欣赏一下素有“水乡吊脚楼”之称的乌镇“水阁”吧。它在江南水乡中可是独一无二的。乌镇的古民居大多是以插入河中的木桩或石柱为支撑,上架横梁并铺设木板建成。这样,房子的一半往往是悬空于水上,看上去颇具动感和美感。西栅大多临水的都是窗子,而东栅临水的都是“开门就能掉到水里”,没有栏杆阻挡。我们看见有人开着临水的门,半个身子悬在外面吃晚饭,想想自己还真没这个勇气;东栅的民宅未经任何统一修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水乡样子,之前在西栅的时候,曾认为那就是水乡的慢情调生活,如今看来,东栅的安逸才是我想要的,虽没有西栅的绚丽,却更添一份“慢”与“市井民间”的感觉。

左右页图:如果一定要说乌镇有什么变化,那或许是这个有些木讷的名字越来越为人所知,原本山水画般的恬淡颜色,也多了些色彩。

这就是乌镇有名的一景——“人家尽枕河”。茅盾曾这样描写自己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当地人在水阁上饮食起居、品茗观澜,沐清风于身,揽明月入怀,枕桨声入梦……其悠闲自得的境界又有何处能够比肩?

浣衣女不问桨橹声

乌镇的桥更是别具风姿。“清水穿城过”的小河名叫“车溪”,因分支纵横,所以自古桥梁众多,有“百步一桥”之说,相传最多时达120座,目前尚存30余座。这些桥或平或凸,或方或圆,或雄或秀,或巧或拙,姿态各异。最有名的当属“逢源桥”。此桥分左右两边,据说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男左女右来去各走一边而得名,又有“左右逢源”之寓意。电视剧《似水年华》热播后,剧中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更使此桥名声大振。许多人取其谐音“逢缘”,既指相逢即缘,又暗喻有缘人在此相会,给人平添许多想象的空间。

乌镇古老的小街那种独特的味道更是使人留恋。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大多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剥蚀的竹木门窗,斑驳的老墙,古色古香的茶楼酒肆,高高挂起的大红或橘黄色的灯笼……徜徉在清幽的泛着油光的青石板小路上,使人难免生出暖暖的暧昧情愫。真希望逢着的是一个雨天,也真的希望能在这样的雨天和雨巷里逢着戴望舒笔下那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如果她着一身当地蓝印花布做的旗袍,手里真的擎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出现在你面前,那真是风情万种,清雅袭人。

走进茶楼,好客的主人用紫砂壶为你沏一壶龙井或菊花茶。透过花格窗棂望看窗外河边淘米浣衣的女人、岸上嬉戏玩耍的小孩子以及对岸民居晾晒着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听着咿咿呀呀的桨声橹声,静静品味一口香茗,闭目凝思,很容易使人融化在陶渊明所描写的田园诗般温馨而宁静的意境之中。而这种意境又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思冥想,无意间,我们看到对岸一家茶楼里有一位漂亮姑娘独自凝思遐想的一幕。

左右页图:白天,苍老的遗留还在引人怀想,到了夜晚,淅淅沥沥的小雨会打湿一深一浅的青石板,应和远处的灯光,平添迷幻。

古戏台旁,旧日锣鼓声响

夜晚的乌镇也有热闹的地方,修真观古戏台就是。修真观始建于北宋年间,戏台是它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戏台两边台柱的对联很精彩: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形象地描写了乌镇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古戏台对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一个不算小的广场。戏台上经常演出一些传统戏曲,比如当地的花鼓戏、皮影戏,还有越剧、京剧等等。广场上一些人正在专注地看戏,也有一些人正在消闲纳凉,看戏的人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太太,也有身着漂亮服装的年轻人,还有一对对的情侣。孩子们则在广场上追逐着、嬉戏着,给这里增添了一丝热烈、喧闹的气氛。乌镇古戏台的热闹和远处桨声灯影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反差,但一切又是那么和谐、交融,动静之间演绎着千年不老的传奇,散发着这个江南古镇独有的韵味。

在这里,你可以什么也不想,静听橹声摇碎一河幽梦,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目光所及无处不是风景。人生漫漫,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旷神怡的呢?那桥、那水、那灯、那人……变幻交织的迷离意象包围着你,浸润着你,温暖着你,你还有什么人间俗事放不下?还有什么杂念留得住呢?

食香摇晃着回忆的河水

其实,最让我陶醉的还是夜色中的乌镇。远远的街灯明了,红红的灯笼亮了,灯光照亮下的乌镇倒映水中,比白天更添了些美丽和妖娆。此情此景,郭沫若先生描写的“天上的街市”的意象陡然出现在我脑海里,那斑驳陆离的白墙、水阁、小船、石桥以及青石板小路被灯光勾勒出一个剔透玲珑的世界,仿佛天上的街市落入凡间,越发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此时,透过一户户人家打开的门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景象也映入我的眼帘。有的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饭,有的干脆把饭桌摆在了岸边,边吃边纳凉,还有的人家大概已经吃完饭了,就在廊蓬内搭一茶桌,用紫砂壶沏一壶茶品茗聊天。他们养的猫儿、狗儿也桌上桌下窜来窜去,摇头摆尾,悠然自得。

回到西栅的住地,早上起来发现,白天的西栅依然是安静的,只有在游客走过的时候,店铺里面的小镇居民们才会招呼大家。小镇里面现在的店铺不多,百年老作坊,屈指可数的酒吧和咖啡馆,都是毫不招摇的,西栅的管理公司说,他们希望西栅的商家,要符合小镇的风格,而且不能够破坏这个小镇的宁静。因为西栅和东栅不同,东栅主要是观光,而西栅则是度假休闲。

左右页图: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但在乌镇,或许会更慢一点。

臭豆腐的香味,久违了的甜面酱,都挑起我童年的回忆。在这里不断地游走,思绪就会不断地追忆。等到我们离开西栅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敲更的老人在小巷里面走过,我们坐在船上,听着船橹在河水里面摇荡出的声音。

猜你喜欢

戏台乌镇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观林家嘴村萝卜坯戏台
乌镇遇雪
圆明园戏台考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远去的戏台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乌镇五题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