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戏台

2017-11-15金笑非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戏子锣鼓扶梯

金笑非

小时候,我是在奶奶的怀里认识戏台的。

“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当听见锣鼓敲响时,戏就开始了。我总是缠着奶奶带我去硐桥的戏台看戏,有时是《穆桂英挂帅》,有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唱家国情怀,或吟人生离合,戏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红红绿绿,戏台下的看客目不转睛,摇头晃脑。

硐桥的戏台不知是何时建造,全由木头构筑,早已褪去了鲜亮的光泽,暗红色的漆也因岁月侵蚀而剥落下一大片。戏台上方是镂空式的仿古雕饰,曾经的繁华与辉煌游走在镂空的飞檐之上。背景即一个圆形木雕图案,但很多时候都被幕布尘封,只有开演时才得以展现。戏台两侧的扶梯别有韵味,与整个戏台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戏角儿便从这儿上台、谢幕。我总喜欢待在这儿,看着人来人往。戏台最前面的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具体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但似乎所有的戏台上都有对联,我虽疑惑却从未一探究竟。

也许是从小在奶奶怀中听戏入睡的缘故吧,我对戏曲情有独钟。看着戏子唱着戏文,走着碎步,舞动着水袖轻衫,他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我都觉得可亲,却又如同在烟雾云海里。戏曲唱腔绵软,音韵悠长。当看到窦娥被无赖诬陷时,我跟着心如刀绞;当看到窦父为女申冤时,我跟着大呼痛快,一切都真真切切地在锣鼓声中浮现,令我如醉如痴。然而,一台戏的时间总是很长,而我往往在戏剧的高潮段落便眼皮发沉,在奶奶的怀里模糊地入睡,陶醉在自己的戏曲梦里,沉浸在戏曲的锣鼓声中。

不久前,路过戏台,它比以前更苍老,就像一座古老的城,静候在某个角落。我走到戏台的扶梯旁,呆了许久。扶手上的漆已全然掉落,我抬眼望向远处,阡陌小路上人来人往,来去匆匆,但这戏台却无人问津,我蓦地明白了戏台渐渐远去的原因。

传统戏曲走过了它的辉煌与鼎盛,戏台上轻歌曼舞所寄寓的优雅与从容,戏台下所展露的抒情与愉悦,生生不息了许多个朝代。但是,一台戏太慢,故事太长,所以戏台也变得遥远。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戏曲可以舒缓山村古老而疲惫的身躯?又有多少躁动而怅惘的心灵被遥远的戏曲慰藉呢?

戏曲的远去定是因为它的娓娓道来,它的缓缓诉说。在这个凡事都追求快的时代,戲曲的慢形式,显然不被接受,人们更愿意去欣赏那些快镜头。戏台也就渐渐地老去,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尊山岳。

然而,只要当你听见锣鼓敲响,“叮咯咙咚呛,叮咯咙咚呛……”戏就开始了。

【评点】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童年戏台下的热闹与今日戏台的无人问津形成对比,探寻戏台远去的原因,呼唤曾经的温暖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戏台是古老的过往,戏曲是美好的沉淀。本文文采飞扬,语言精美,将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得很自然,蕴藉着丰富的韵味。文章首尾以锣鼓敲响形成呼应,增强了文章的神韵和对经典文化的缅怀,读后令人回味深思。 陈海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子锣鼓扶梯
拆梯人和扶梯人
邵伯锣鼓小牌子
安全乘扶梯
戏子匠
戏子匠
戏子说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乘扶梯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