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2018-05-15蒋小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经济一带一路

蒋小燕

内容摘要: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性地将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跨国转移与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统筹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将沿线各国的产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将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比,结合相关贸易和直接投资情况,发现我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转移贸易比较劣势产业,同时将贸易优势产业向西部沿边贸易口岸集聚,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实现国内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产业梯度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引言

在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以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动力正在形成,全球经济的新增长动能也在不断地积聚,全球化浪潮继续推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已成为主流共识。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先后差异,各国经济文化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经过长期的碰撞与累积,深层次的矛盾逐渐形成并日益尖锐。由此带来诸多的全球性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有贸易和投资低迷、战乱和冲突频发、难民移民大规模流动,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各国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力量难以完成的。当今世界各国彼此依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大家整合更大范围内的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形成合力,以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为目标,对接政策,通力合作,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实现发展。依据各国的产业梯度,实现产业更大范围的重新布局,将更有助于各国经济持续、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的提出及目标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成为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的重要倡议部署。“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家众多,涉及行业、产业广泛,建设持续时间较为长久,关系到沿线国家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在具体行动中,必须具有全局和长远的观念,既要考虑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又要着眼于未来长远合作与共享;既要协调区域、产业和资源上的分配与利用,又要平衡国内国外、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大局。

在2017年5月15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國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进一步凝聚各国的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明确了目标,具体而言包括:

第一,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该本着合作伙伴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第二,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倡议。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政策协调,汲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求同存异,将各国自身发展倡议与跨国合作倡议对接,将“一带一路”的合作,同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等区域发展规划对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三,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要推进陆上大通道、海上港口、油气管道等建设。在实体经济合作方面,要以经济走廊带动投资、聚合产业、促进就业。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机制保障,推动自贸区建设。在金融合作方面,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最后还应以人文交流合作为纽带,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产业梯度、出口及直接投资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在各国范围的合理布局,形成沿线各国合理分工、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这是一切合作的前提与基础。要形成这一局面,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各国产业结构现状,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在实际中各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的第三列所示(表中产业结构代表第三产业占比)。通过计算各国产业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差异,可以发现有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高梯度(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我国),而有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低梯度(第三产业比重低于我国),由此可知各国是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所谓产业梯度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产业结构差异,当一国(地区)的产业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时,其处在较高的产业梯度;而当一国(地区)的产业主要以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时,其处在较低的产业梯度。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种:其一,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在要素禀赋上存在的绝对差异,各国按照自身部分发展,形成各国(地区)的产业分工差异;其二,由于一国(地区)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当其主要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而抛弃比较劣势的产业时,各国就会出现产业差异;其三,由于存在三种不同的分工类型:水平型、垂直型以及混合型,生产逐渐会从原来的粗放化、低效率向专业化、高效率转变,由此各个地区将会形成自身的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进而在产业发展上出现差异,并逐渐形成了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梯度。

基于产业梯度形成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的开放、贸易壁垒的减弱、比较优势的变化,在更大范围内,产业可以依据存在的梯度差异,进行产业转移,以实现更合理的布局。例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逐步对外开放,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将自己部分处于低梯度的产业向我国的珠三角地区转移,而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珠三角地区的部分相对变成低梯度的产业又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还有的将部分产业向更低梯度的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转移……在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的历史上,各个国家都是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的一环,而在背后支配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这种变化的,正是全球视野下的产业梯度转移规律。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得到了长期发展经验的验证,对世界各国的产业转移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产业梯度角度来探究我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大的可操作性。“一带一路”包含的国家众多,各国无论是历史传统、宗教文化、风土人情,还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都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存在产业梯度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北非等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产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与我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处在产业的较低梯度,这些国家现在发展需要更多的基础建设投资,对此我国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转移过剩产能;这些国家还需要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我国也应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产业转移。而相对其他发达经济体,它们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高梯度,它们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缺乏制造业,我国可以采取以贸易的方式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到发达经济体。通过采取直接投资与针对性出口的“双轨”策略,重新布局和发展我国的产业,推动经济升级发展。

为了检验现有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是否遵循产业梯度转移原理,本文收集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数据(见表2)。通过将表1和表2结合起来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与直接投资基本开始遵循产业梯度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应该对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低梯度的国家实行更多的直接投资,而对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高梯度的国家采取出口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的策略。在表3中,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与该国存在的产业梯度与我国对该国的出口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当一国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处在更高梯度,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此时,我国可以主要采取对其出口工业品的方式开展实现经贸往来;而我国与该国存在的产业梯度与我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即一国的产业结构比我国更低,主要以低层次的制造业为主,而我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的低端制造业进行转移,同时也应该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转移地的产品销售提供条件。

在表4中,本文以产业梯度为解释变量,分别以出口和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于篇幅限制,具体论证过程略,只呈现结果),进一步检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产业梯度对出口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也就是说,当一国的产业结构比我国更高级化化,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这时,我国确实主要以对外出口工业品来实现国际经济合作;产业梯度与对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如前文所述,即一国的产业结构比我国更低,主要以低层次的制造业为主,而我国确实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的低端制造业进行转移。

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仅需要我国在国际视野下实行跨国的产业转移与经贸合作,同时还应该对国内的区域产业结构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以实现更好的国内国际对接,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也为我国产业结构在内部区域间的重新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内的产业重新更合理的布局也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更好更快的建设。在我国,东西部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如表5所示,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多省份的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70%以上,堪比发达经济体水平,而在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产业结构还处在低水平梯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毗邻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互通带来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而要最终形成国际竞争力,还必须不断地将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依据目前我国区域间的产业分布情况,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将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出口型制造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专注发展对外贸易;其二,培育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跨国经贸合作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跨国贸易合作平台;其三,吸纳东部地区充足的资本,成立对外投资与经贸合作的跨国投资公司,形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金融、经贸区域中心。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为我国的产业跨国和跨区域的布局提供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我国的产业梯度及投资、贸易情况,提出将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跨国转移与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统筹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可能,应该主要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貿易比较劣势产业,同时将贸易优势产业向贸易口岸集聚,实现国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其一,依托国家层面的合作,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起来,实现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特别是道路和网络的有效互通。

其二,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相对过剩的企业,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走出去,去东南亚、西亚和北非等具有相对优势的地方进行直接投资办厂,实现在全球更大范围的产业布局。

其三,集合民间资本,政府为其提供跨国经贸合作外交服务,形成重要的对外投资基金,与政府基金相配合,积极在大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

其四,将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出口型制造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专注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跨国经贸合作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跨国贸易合作平台。

其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广阔的使用空间、便捷的支付结算和稳健的风险管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N].人民日报,2017-5-16

2.于鑫,王菊,沈志渔.“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17(5)

3.陈继勇,陈大波.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4.冯宗宪,蒋伟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3)

5.殷琪,薛伟贤.我国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中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3)

6.孙久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2017(1)

7.林良沛,揭筱纹.比较视角下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1)

8.闫磊,秦浩,陈云霞.“一带一路”共建框架下产能过剩转移与产业合作共赢的博弈——国家价值链重构系列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

9.杜巨昌.“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设计分析[D].东华大学,2017

10.田爱国.“一带一路”建设下产业转移与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7)

11.伏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叠加效应下的城市商业功能转型——基于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J].商业经济研究,2017(2)

12.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9)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区域经济一带一路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