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及防范

2018-05-15傅琳金爱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险评价流通业供应链金融

傅琳 金爱华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流通业的迅速发展,流通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日渐增长,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为流通业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然而,目前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仍面临经营、信用等方面的风险,且金融机构对这些风险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和针对措施。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并结合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特点,筛选出四个二级指标和十一个三级指标,采用G1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将评价结果分为三个风险等级,以此构建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系统。进一步以某流通业小微企业为例,计算该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的得分与风险等级,进而验证了该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最后,在基于该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流通业 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 风险评价 防范

我国流通业小微企业分布较广,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都有分布,流通业小微企业占流通企业总数的99.8%,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是流通业的绝对主力,同时也是吸纳创业和就业、活跃市场的主体力量。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進行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流通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流通业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缓解供应链各主体融资困境,被广泛应用于流通业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然而,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企业提供多样融资需求时,随之而来的风险控制也逐渐变得复杂。因此,在开展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时,必须对这些复杂的业务风险进行系统评估,以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大小,以此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为金融机构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经济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型,流通业小微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并且,供应链金融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较多学者对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及评价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流通业小微企业方面,李垣钜(2014)认为我国流通业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受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一直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艰难发展,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逐渐白热化,流通业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减小。王衍飞、庞学升(2016)认为当前我国产业经济正处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型时期,流通业小微企业处于艰难发展时期,面临融资困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和经营水平差等问题。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方面,王婷(2015)认为当前供应链金融因为参与主体比较多,融资模式非常灵活,契约设计比较复杂,因此运作有一定风险。主要包括:企业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以及物流企业业务风险。张强(2016)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我国是一种新兴金融业务,是将传统意义上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做到有机结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速业务流转。孙丽丽、刘静(2016)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及具体表现,并将供应链风险分成内生风险以及外生风险两类,企业自身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监管风险属于内生风险,外部市场环境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属于外生风险。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方面,王琪(2010)构建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选取了4大类指标,即供应链整体状况、供应链现有资产状况、企业整体状况以及企业经营者状况,充分凸显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身的特点。李毅学(2011)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将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成系统、非系统两类,认为系统风险有行业系统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存货变现风险。梁永福等人(2016)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分析了传统银行授信模式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守约概率的差别,认为应进一步建设客户基础数据库,进而提升当前信用评价体系的准确性。何昇轩、沈颂东(2016)通过分析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得出风险包括宏观及行业风险、供应链关系风险、信用风险、质押物风险、操作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确切的风险评估。

现有研究给出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概念与边界不确定,涉及面较广,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以至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的防范措施偏向政策性、宏观性,难以在实践中有效降低或者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并且,鲜有文献对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系统且深入的研究。由此,本文探索了供应链金融风险新的研究视角,拟对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并针对性提出风险防范策略,以期提高相关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

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为流通业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有效缓解流通业小微企业的短期资金流动压力。与传统融资模式不同,供应链金融的抵押物由固定资产扩充为应收账款、流动资产等多种抵押物。而随着动产抵押物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整体融资流程的控制环节,同时衍生出复杂的多重风险。为了有效管控融资风险,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流通业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赵润卉,2013;郭清马,2010;何娟等,2008;张玮,2010),并结合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的特点,归类出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分为四个层面(见图1):第一,质物风险。即质押货物自身产生的风险,融资企业所提供的质押品是实现融资的基础,质押品的产权、手续、流动性及存放,都是质押品能否变现的关键因素。所以由质押品所衍生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质量风险及产权风险。第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产生几率增加,主要因为供应链金融涉及的参与者较多,通常分为企业信用风险和信托责任风险。第三,监管风险。当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便会引发监管风险。具体分为信息管理风险、监管操作风险及监管制度风险。第四,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与审贷环节较多,通常涉及契约管理操作、信息传递操作以及操作技术支持,同时也衍生出这三方面的对应风险。

(二)具体评估过程

1.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本文采用G1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基于层次分析结构的前提,对各个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对比分析序关系中的相邻指标。最后通过同一赋权的方法来获取权重,再经过层层加权最后得到综合权重。由于G1方法是邀请多位相关专家与学者做出决策与评价,会因评判者之间存在专业水平与经验差距,以及信息不完备,评判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文章选用集值迭代法,进行专家赋权与排序,以剔除一致性检验过程。

2.专家确定评价指标的排序关系。定义1:若根据评价准则判别,指标 xi的重要程度高于 xj时,记为xi>xj 。

定义2:依据定义1与评价准则比较所有指标,若指标 x1,x2,…,xm具有序关系式 x*1> x*2> x*3>…xm,则可认为评价指标x1,x2,…,xm之间按重要程度确立了序关系。这里 X*i表示{X*i} 按照序关系排列的第i个评价指标 (i=1,2,……,m)。为了确保指标排序更加客观,采用集值迭代法确立评价指标集的序关系。假设有Q个专家参加评价,要求所有专家在指标集 {x1,x2,…,xm}中,按照评价准则仅选取n项最重要指标,其中1

(三)权重确定

根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包含质物风险A1、信用风险A2、监管风险A3、操作风险A4四个指标,共邀请5位相关专家记为(Qi,i=1,2,3,4,5) ,并确定专家对应权重为0.18、0.24、0.2、0.26、0.12。通过式(1)与式(3),得到相邻指标综合比较值: r2=1.221,r3=1.323,r4=1.301再分别代入式(4),则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ω*A4=(1+r2r3r4+r3r4+r4)-1=0.1633 ;ω*A3=0.2124 ;ω*A2=0.2811;ω*A1=0.3432。同理,计算出各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再根据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三级指标的权重,具体结果详见表1所示。

(四)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G1层次分析法确定以上11个指标权重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流通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设定评价指标集为B=(B1,B2,…,Bn) ,评判集为 V=(V1,V2,V3,V4,V5)。然后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向量H,经模糊变换后得到评判矩阵H。再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模糊运算与归一化,即可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集S,即:

为了更加直观的评判风险等级,将评判结果集S分为三个等级,S为小于等于100分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用来评价流通供应链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强弱。当S值越接近100,表明流通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可控。其中,S值为:

根据风险评价模型可以获得流通业小微企业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最高分和最低分为100与0。其中,当分值居于[80,100]区间,说明该企业的融资项目风险低;当分值居于[60,80)区间,说明该企业的融资项目风险一般;当分值居于[0,60)区间,说明该企业的融资项目风险高。根据项目风险的评判等级来确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表中的评价指标,重新确定權重。

案例检验

为了验证在流通业供应链中,上述构建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具体应用以下案例进行检验。X公司是以代理销售农机设备为主业的流通小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X公司计划购入大量设备作为存货。X公司以流动资产为抵押,与当地村镇银行进行洽谈,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流动资产监管方,成功申请融资贷款。村镇银行为X公司提供动产质押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X公司通过质押农机设备来获取银行小额贷款。由于银行业务范围有限,未设立质押物监管部门,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质押物监管,有效降低银行监督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为了进一步评判该融资项目的风险,邀请与融资项目密切相关的20位业务人员进行调研,根据等级分类(高、一般、低)评判每个风险指标,统计以后得到风险评分如表2所示。

由表2计算得出X公司动产质押风险评价得分为82.299,此评价分值居于[80,100]区间,表明X公司的融资风险水平较低,符合当地村镇银行融资贷款业务的放贷要求。在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进行质押物监管。

结论与风险防范策略

综上所述,文章运用G1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与权重后,通过某一公司的融资案例进行验证。案例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小微流通企业申请融资贷款时,可为商业银行审核小微企业的贷款资格、融资项目风险提供完善而全面的考量,能够应用于小微流通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风险评价。同时,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可以明显看出,流通业小微企业在进行融资贷款时,质物质量风险、质物产权风险、企业信用风险、信托责任风险与流通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联系较为紧密。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主体,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机构应重点关注这四个方面,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进而有效避免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具体防范策略如下:

第一,规范市场准入机制,慎选主体企业。当前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准入机制不完善,阻碍供应链上各交易方顺利展开综合授信业务。所以,应该规范市场准入机制,核心企业应该对上、下游客户建立严格的准入以及退出机制,同时与其上下游企业维持稳定的交易关系。由此,整个供应链对核心企业建立比较高的依存度,且促使上下游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实现利益共享,进而有利于银行对供应链实现信用捆绑。并且,需要结合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整体盈利状况,对授信企业的主体准入做严格审查。基于供应链关联视角,对链上各主体的实际业务能力、履约结果以及与对手的合作经历做出客观评价,进而提高各环节交易质量,降低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第二,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优化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各流程操作指引,建立明确、详细的操作规范要求,可以有效控制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具体而言,银行在小微企业贷前调查阶段,应该构建专门的调查、审查模板,并提供详细的相关指引。相关调查人员应该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按照模板要求,开展信息搜集活动,从而避免调查人员主观判断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在小微企业授信业务落实阶段,需要尽量细化与授信主体以及其上下游企业间签订合同相关事宜。在出账以及贷后管理阶段,应该明确资金结算以及货款回笼的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关注的主要风险点,规范具体实践要求,使操作人员有据可依,从根本上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

第三,加强抵质押资产管理,控制价值变化风险。抵质押资产的足值性和有效性是银行授信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银行在对抵质押资产选择方面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在选择抵质押物时,应该以价值稳定、易保存、易流通为标准。并且,银行应该明确抵质押物的权属关系,要求质权人必须提供相关交易合同、权属证书等凭证,银行进行严格审查,核实质物权属,避免所有权不明确引发权属纠纷。此外,银行应该加强对于抵质押资产的价值管理力度,可以建立质物价格及时跟踪系统,根据不同商品信贷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设置合理的价格波动警戒线,若价格跌到警戒线下,应该立刻通知经销商补足保证金。此外,银行应该构建专门的监控机制,对授信主体的销售情况做定期跟踪,要求其依据销售周期实现均匀回款目标,及时控制抵质押资产价值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风险。

第四,完善物流监管方准入管理,严格审核监管方资质。物流监管存在的专业技能缺乏、企业资质不足、仓储监管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阻碍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由此,为防止物流监管方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当给银行带来严重损失,应该优先选择知名度高、资信良好、技术设备先进、管理专业、制度完善、监管严谨的监管方协商展开合作。同时,对于物流监管方,应该采取不定期检查措施,增加巡查频率,注重检查监管方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质物进行保管及出入库。并且,在出入库台账齐全、手续完备、质押物足值、货物储存方式等方面,均要严格审查是否达到要求,对于部分没有达到管理要求的监管方,必须及时督促其进行改进,在必要时可以坚决要求其退出。

参考文献:

1.李垣钜.基于信息系统的流通业小微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2.王衍飞,庞学升.我国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模式评价及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3.王婷.B2B项目风险管理银行在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J].经济与管理,2015(2)

4.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特征及审计应对策略[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3)

5.孙丽丽,刘静.B2B项目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J].财会通讯,2016(20)

6.王琪.基于决策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估[J].新金融,2010(4)

7.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8.梁永福,张展生,林雄.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9)

9.李雅琪.B2B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与防控[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10.顧婧,程翔,邓翔.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软科学,2017(2)

11.王兰芳,邹庆云.供应链金融在小微企业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015(4)

12.陈丽丽,储雪俭.供应链金融监管仓库虚拟联盟建立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风险评价流通业供应链金融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