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小组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2018-05-14张建萍

知识文库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组内导师成员

张建萍

小组合作是小班化教育常用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它的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学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乐意参与课堂,展现自我,还能在互助、思辨、监督中提升自我,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本文积极探寻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小组管理的创新模式,从“合作积分制”的产生、运用、奖励等方面精耕细作,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传统小组合作遭遇瓶颈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小班化教育一开始,对于小组合作的优势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小组合作模式的弊端明显呈现,其主要表现为:

1.1成员筛选刻板化

小组成员选择的标准往往是以优带劣,一个小组的成员在未来一个学期将不再发生变化,小组中缺少新鲜血液的加入。小组也极少因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的变化,重新分配小组,替换成员。

1.2主体缺乏自觉意识

随着小组合作开展的深入,该模式呈现出流于表面的状态,时常是优等生占据了小组的主导权利,其余小组成员被动参与合作,坐享其成。

1.3缺失有效的管理监督

随着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很多组员忽视小组监督,出现涣散情况。教师往往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监督工作没有做到细致,使得小组合作缺乏有效性。

在传统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较低。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由新的思考,需要有创新的小组合作制度,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 创新小组合作展现活力

2.1因生制宜,合理轮新

小班化教育强调的是“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充分的发展”,小组合作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合理安排小组人员。这样做能更好地促进一个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2因实创新,创“导师”制

“染于苍则苍”,集体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集体的鼓励与期待对于个体学生的进步有着巨大的鼓舞。为了提高各小组的竞争能力,依据学生實际,在各个小组中施行“小导师制”。

每个小组中确定一位优生成为“小导师”,负责辅佐本组同学,同时“小导师”也负责督促其组内同学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进步。“小导师”的评价以小组成绩展开为标准,每一轮结束,评选“最佳导师”。开设“小导师”课堂,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管理经验,更进一步提高“小导师”的能力。“导师制”使传统的师生交流转变为生生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不单单局限于教师,局限于课堂。学生在“优带差”的模式中也能更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有效性也有明显的提高。

在每次期末阶段的练习中,结合小组合作积分制,“小导师”特别关注组内成员,会主动帮助组员查漏补缺,在每一次的练习中还会做好动员工作。组内成员为了不影响小组成绩,高度配合。以英语学科为例,练习往年期末测验卷,每一次的班级平均分不断上升,达到理想的效果。

2.3因制扩面,多维了解

以往班主任及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往往是班主任、教师——学生单向的了解(图1),现可转变为班主任、教师——小组——学生的多方面了解,该模式的转变使得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图2)。此模式构建了一个可以根据学生、班情不断变化的平台,教师们也可以从小组成员之间了到更多关于个体学生的信息,了解组内各成员的优点与缺点,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扩大了学生的了解层面,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可以从更多的维度了解一个学生。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3 多学科融合下的“积分制”实施

3.1语数英学科的积分

3.1.1落实评比制度

①课堂表现。由组长负责进行考评,按照“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的原则进行。通过课堂发言、课堂展示、组内讨论、完成任务、违纪这五个方面进行打分,发放相应积分。

②作业及考核。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及考核情况,进行打分,结合积分奖励。优秀同学奖励2个积分,良好同学获得1个积分,合格同学不奖励积分,作业差的同学扣罚5个积分。同样是一周统计,评价。和课堂表现叠加考量。

通过积分奖励,有利于组内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自律自控。该种评比制度将评比考核由少数人的民主转为全组的民主考核,综合反映每位小组成员的表现,以小组综合表现情况,传递给各科教师最全面的信息。

3.1.2完善个人监督

各个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内每个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好表格记录,同时将组员表现反馈给教师及其组内“小导师”,提高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组成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在各个方面有了提升,获得学习上的自豪感,使得每位成员对于小组产生凝聚力量。

3.2英体美等学课积分

3.2.1灵活运用“积分制”,因科而变

按照主课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评价,同时根据课型特点进行其他项目的考评,如美术课有动手能力、体育课有动作达成度等项目,根据记录进行统一积分奖励,这样有目的的添加其他项目的考核,使得考核制度灵活多变,有效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教师也可以从考评表中了解该名学生发展的优势劣势,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也为因材施教提供参考。

3.2.2细化分类评优获奖,以誉为奖

对于小组内进步明显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该奖励不仅仅是对于该名小组成员也会对于本组“小导师”。同时根据学生参加的各科活动得奖情况进行积分奖励。得奖区分校内和校外,奖励不同等次的积分。

3.3学科课程外的积分

3.3.1依据学习习惯制定的积分制度。根据学生的自主预习、课下表现、课外阅读等情况进行积分奖励。将课堂外的学习习惯进行量化,为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过渡到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管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

3.3.2依据生活习惯制定的积分制度。住宿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排队、就餐、就寝等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统计,发相应积分。目的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健康的生活,更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

4 “积分制”下的小组管理奖励办法

4.1评优

根据各小组长的汇总,计算个人和小组总得分,做好记录。每周评选个人前三甲及小组前三甲,进行表彰、公示,并在把结果发放班级群,让各位家长了解。家长是家校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家长了解的小组合作评比,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添砖加瓦。

4.2奖励

①周奖励。根据各小组长的汇总,将每周的个人冠、亚、季军及小组冠亚季军,进行班级内公示,表扬,发放不同级别的奖品。

②月奖励。根据每周积分汇总,评选每月的个人冠、亚、季军,及小组冠亚季军。创新奖励方式,建议以小型活动为主,予以精神奖励。

③学期奖励。一个学期进行积分汇总,评选个人冠、亚、季军,及小组冠亚季军。进行表彰,发动其他教师及家长们的意见,结合假期活动安排实践活动进行奖励。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互相帮助下达到共同的提高。结合积分奖励制度,表彰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能够学增强生的荣誉感,增添前进的动力,同时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提升小组内的凝聚力。

小组管理的优势就在于班主任为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构建了一个可以根据学生、班情不断变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由观念民主到制度民主的跨越。小组合作下的积分奖励制度使得由班主任——班级全体学生,转变为:班主任——小组——班级学生。这样一种模式,把班级的每一件事,变为小组的事,变为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事,而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使得在管理机制上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成为一种现实。

(作者单位:慈溪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组内导师成员
两只挂钟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最强新成员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我家的新成员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课题组成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