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对其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

2018-05-14王碧熙

知识文库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王碧熙

现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正在面对庞大的压力,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四时期的考研压力等,这些社会性压力影响学生的正常身心活动,很多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各界对这一问题都很关注,大学生作为下一代的接班人,建设祖国的下一代人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根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发展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进行分析。

21世纪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迅速,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知识种类繁多。范围越来越广,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些情况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好事,事实证明越是高端的情景,场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高,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能力完全发挥的重要条件,而心理健康是强大心理素质的基础。

1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经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未来发展和现在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还有对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如人意。经统计显示不同性格大学生在对待问题是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大都以积极方式应对这是比较乐观的。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对待心理咨询的态度并不友好。

1.1 主要心理问题

1.1.1 不喜欢本专业内容,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种种原因比如分数的限制、对某些专业的不了解或者服从调配。学生们所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所以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对未来发展表现出迷茫的情绪,从而心理上出现压力。

1.1.2 大学校园的生活与高中完全不同,新环境新朋友大家学习水平相接近很难表现的出类拨萃,师生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无法向以前一样对自己呵护有加。另一方面,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价值观、世界观也差异甚大,在沟通交流中容易出现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矛盾激发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受性格影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重大。

1.1.3 适应力和自制力是心理素质中的重要因素,这两种能力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普遍较高。大学是放养的学习环境,所以存在着未知的挫折,自制力高的学生仍然可以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做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适应力强的学生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成熟,对父母和家乡的依恋不强烈,而适应力差的在校生则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产生抵触情绪,厌恶大学生活。

1.1.4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前途的未知和不自信,由于以上三点很多学生虽然成功毕业但是专业水平并不高在找工作中的竞争力不高,或者根本不想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在踌躇中消磨时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2.1 社会环境的影响,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局势多样化,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急剧增加,这一点对还处于相对安宁的校园中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并不友好,即就业困难,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考研、公务员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没有过硬的实力无法在小时候梦想的城市生存。,很多同学从大一起就开始考虑自己未来就业,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很多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没有学会,利用大部分时间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应付考试。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充满凶险的社会中就不容乐观了。

1.2.2 家庭的影响,家庭影响着个体的性格和处理事情的应对方式,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很大,不同的教育方式會产生不同性格的孩子。严厉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严格的计划大学专业的选择,工作的地点都由不得学生们做主,这就产生了矛盾,问题由此产生,对孩子百般依顺的父母由于过分溺爱导致孩子适应压力,面对挫折的能力不强,自信心易受打击,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些家庭由于情感原因而破裂自小学生的心理与同龄人有某种异样在大学生活中容易放大,影响心理健康。

1.2.3 高校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受环境和家庭的双重作用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不稳定,在社会的角度上观察大学生是未来知识分子的储备人才,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有着更多的知识储备,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在承受着更大的社会期待中,他们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他们对未来的就业有着更大的自信心,但是现实的残酷大学生们还不了解,他们能否正视自己选择适合的就业观,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一方面国内大学生不信教、乐观开朗、喜欢新事物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转变并不难,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看处于极其敏感的阶段,心理发展趋于成熟但是缺乏磨难,自我中心现象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

2 大学生如何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在面对校园和社会的生活的交替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品质。所以高校学生有必要提高心理素质来为未来的未知事件的处理做准备,以下是通过查阅文献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的相应对策。

2.1 心理健康的标志:精神世界的统一,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和主客观世界的一致性。想要做到以上三点就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发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现状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的矛盾;第二,个人利益之上的自我中心现象;第三,道德观念有所偏差,很多学生尤其是干部学会了谄媚、送礼等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第四,不劳而获观念深重总想着天上掉馅饼。这四点的心理都不完全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志,自知力不足。所以在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时,应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表现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疏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出路。

2.2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两个心理方面的词语高频出现: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自此对大学生的教育的重点就转移到心理素质和思想指导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跟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建设,注重学生内心的变化,通过观察细节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程度,提升学生内涵,由此增强心理素质。在此之外还应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2.3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合理的未来规划,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对未来迷茫的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规划,并且要科学合理,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重拾信心,恢复学习的热情,在以后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己做出科学的计划,保持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和未来求职的信心客服精神上的萎靡和心理上的麻木,明白自己的追求,尽可能的减少消极心理带来的影响。

2.4 可以在大学期间增加军训次数,适量的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水平,在生活规律性不强的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并且有利于吃苦耐劳、顽强奋斗品格的形成,对积极健康的作息习惯的养成效果最为明显。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事化管理就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不言放弃的信念,在汗水中互相帮助,促进沟通,以集体利益为重,这些优秀品格的建立都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这样那样心理问题。

2.5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让民众明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现在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为了更为便捷的在多不胜数的大学生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机构,去帮助学生发展心理素质的强度,尽量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此机构的建立还有着给予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个发泄的空间,拥有增强心理素质和走出心理误区的条件。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做成数据库的形式对出现次数较多的纹理问题进行预测和干预,确保解决心理问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3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

3.1 心理健康内涵是指个体可以适应发展中的环境,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完全处于积极的状态,并且调控能力正常,通俗的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愉悦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构成简单。心理素质的内容机构却有些复杂,是心理和素质形成的复合概念,素质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有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内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心理素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起沟通协调作用,可以理解为调节生生理行为受后天影响极大的一种品质。

3.2 两者的关系:1.有些学者认为心理素质在心理结构上处于核心层面,起支配作用,而心理健康则是是心理结构中的最外面一层的表象,是心理素质的状况的反射,拆开来理解,心理素质是个体内隐的、独特的心理品质,而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不是心理结构的最外层,而是最核心的起支配作用的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的强度与心理是否健康的有着从属关系,心理健康是可以通过观察检测到的是心理素质是否足够强大的检验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高心理素质的人,在生活中很会处理问题甚至做到临危不乱,心理状态十分健康,反之,心理素质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处理问题是易怒或者有自卑心理,心理经常处于不健康状态,高水平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2.另有学者认为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指其心理卫生水平有直接关系,与个体在各个时期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成长历程,生活环境有关;但是心理素质的水平表明的是人格的强弱,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人格潜能开发程度有关系,与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成长史无关,却与个体承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程度有关,即忍耐性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与心理素质的强弱成正相关,但是成正相关的事却不一定有着内在联系。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心理素质不一定强,这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有关。比如有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良好,但心理素质却低于常人比如在面对挫折时的不知所措,独立性差如等等。所以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

3.3 以上说明了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内涵和基本关系,普遍的看法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联系更多,所以站在大学生的心理结构中看待它们都是异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系上重点在于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开发心理素质的潜能,这非常符合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理念调查研究显示心理素质水平高的大学生其对生活现状较为满意,对未来发展有着合理规划,但是其动力的求成性不强,事实证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关性中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与适应行、忍受性还有生活满意度最为密切,但是快乐与高心理素质水平相关度不大,所以在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中愉快不可以用作评分标准。

3.4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时比较容易检测道德,但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很难评定,所以大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是否可以准确的做出评价是检测素质水平的重要条件。为了加强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学校可以开设此类课程引导学生的评价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外向转为内向。让大学生学会对自身性格特点、特长优势面、求职意向做全面分析,这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4 总结

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巨大,就业岗位竞争剧烈、考研困难重重,做好大学生健康状态监控,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现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让大学生保持长时间阶段的高效学习,随心去发展自身特长,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高水平心理素質的大学生有着更坚韧不拔的心,在处理各类事情上会在短的时间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促使心理长久保持健康。从大局角度上说大学生是未来各种队伍的储备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才是我们在大学中学到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