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2018-05-14叶挺仓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言语篇文体

叶挺仓

高中古代散文 阅读教学不能蜕变为文言翻译释读。从基本属性看,不管是用“古代散文”还是“文言文”的概念,二者的共同之处首先是“文”,而非“言”或“语”。因此语言文字的疏通、文章的翻译解读只是古代散文閱读流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而非中心,更非终点。因此,我以为,高中古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内容应该着眼于文言语感夯实、语篇鉴赏分析、文化视野探究三个层面,即在文言层面上夯实学生的文言语感基础;在文学层面上提升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在文化层面上激发学生的研讨探究的欲望。

那么,如何构筑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呢?本文试结合古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具体阐述。

一、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文言语感基础的夯实

古代散文与现当代散文在语言组织层面上,因为语言本身的历史流变而具有字、词、句 表达方面的明显不同。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顺畅地排除阅读过程的字、词、句方面的“拦路虎”呢? 核心目标就是文言语感基础的夯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文言句式的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课标的这一要求表明理解和疏通语言文字,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文言句式的用法这些基础的语识,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那么,如何夯实文言语感基础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因点及面”的系统架构意识。 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中要落实这一“因点及面”的系统架构。操作的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随文点拨;二是专题讲练。

前者是着眼于单一文本中的某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语例而进行的简要的解析。比方,对于某一个词义不理解的实词,教师在指导学生释义时,可针对该字的特点,运用因形求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因声求义、成语联想求义、对称求义等技巧来快速推断。尤其是,教师若能从某实词的字源学的角度来启发学生认识和掌握该实词的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那么,学生对古代汉语常用实词的含义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

后者则是针对多篇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语例而进行的详细的深人的阐释。例如,针对“通假”这一语识,教师设计专题讲练习时,则应该将通假的定义、通用与假借的区别,通假的常见类型、判断某字是否通假的技巧等知识逐条讲解,这样学生对该语识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知识,则在今后的阅读中方能形成自主迁移。

二、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境界: 语篇鉴赏分析的指导

古代散文体裁门类繁多,举凡疏、议、表、书、说、序、志、记、传、赋、策、铭等不一而足,阅读教学中应把语篇的鉴赏分析的指导确立为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就具体的操作策略而言,以下几种应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文体一般特点的介绍。介绍特定文体的一般特点,旨在使学生对该文体的思路展开模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这还不够,还应该讲清特定文本在运用某一文体的变异情况(亦即作家在运用某一文体时对该文体常规的某种创新、突破)。如《游褒禅山记》一文虽是记游之作,但重心不在记游。诚如林西仲所言:“凡记游,必叙山川之胜与夫闻见之奇,且得尽其所游之乐,此常调也。兹但点出山名洞名,随以不尽游为慨,若如此便止,有何意味? 精彩处,全在古人观有得上……在学间上立论,寓意最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本文的理趣作为鉴赏的一个重点来研读。

前人批注评点的引人。指导学生鉴赏分析古代散文的语篇组织的特点,应适时引人相关的前人评点,使熟练读者的阅读经验之于非熟练读者有一个参考借鉴和引领的作用。例如,教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在讲解该文有别于传统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文的不同点一一寓理于人,寓理于事,具有鲜明的讽喻性和象征性一一这一特点时,教师可引清代学者全祖望的评点“寄托之传”,来启发学生认识柳氏对传统传记文体章法的突破。通过引人前人批注评点,可以进一步彰显经典文本的艺术魅力,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作者写作心得的举证。引用作者本人的写作心得乃至文学主张,现也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唐代古文运动主将在文体改革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以不同于骈文的奇字单行,自由书写的散体文来“明道”,并对文体改革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强调“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力主文章在形式上应气势充沛、自然酒脱。他还提倡“文从字顺各识职”“唯陈言之务去”等。在教读韩愈的散文时,可引用作者上述的观点、主张,指导学生领 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通过上述途径的读解拓展,学生的语篇鉴赏分析的经验就可以逐步丰富和充实起来。此外,语言篇鉴赏分析应注意落实三个基本层次:结构层、形象层、语言层。

梳理结构思路,是提升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能力,这是准确把握文意的前提。例如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梳理语篇结构层次时,就应把握住“三层式”的结构模式。文章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邹忌的思想变化是三层;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把文本结构层的这一美感分析清楚了,学生方能悟出古人行文构思的巧妙。

把握文本中的形象(人、事、物、景等),抓住其特征,领会其表现手法,这是深人阅读鉴赏的关键。例如,教读《项脊轩志》一文,赏析形象时,就应该将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作为重点。如轩中日间“庭院寂寂,小鸟时来啄食”,夜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诗意、幽静、和谐的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还有对先大母、对爱妻的三言两语、寥寥数笔的勾勒,就写出了祖母对自己的关爱,写出了夫妻相敬如宾、琴瑟和谐的融洽。

品味文本语言表达的美,进而更具体深人细致的领会文本的形象特点、思想感情、哲理寓意等,这是语篇鉴赏分析的核心。例如教读杜牧《阿房宫赋》,可以赏玩开篇四个三字短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的表达效果,“毕”“一”两个动词,贴切地写除了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锐不可挡的形势,“兀”“出”表现了秦定天下后大兴土木、极尽奢靡的状态,这就为后来的暴亡埋下了伏笔。

三、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第三重境界:文化视野探究的激发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阅读古代散文,困难之处不仅仅在于古代的语言和现代有距离,还在于古人生活的环境及其时代背景难于准确把握。因为不了解而导致以今律古的現象,这是常见的。因此,古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文化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去寻芳揽胜。例如,教学《师说》一文,不妨启发学生探究韩愈的儒道思想的内涵,审视师道思想提出的背景。教学《前赤壁赋》一文,不妨点拨学生去发现苏轼思想的三个重要构成侧面:儒、道、释的各自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文化探究的欲望呢?

一是做好必要的文化常识的铺垫,举凡天文、历祛、地理、职官、器物等等方面。既可随文点拨,也可集中归类解说,辅之于一定量的拓展是阅读训练,使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能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准确理解文意。例如,教读《鸿门宴》一文,讲到筵席上的坐次安排的意图时,教师可略加拓展古代社会的餐桌位次礼仪等。教读《她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等文,针对文中有牧多外交辞令和军事专用语的特点,教师可略加延伸,提示婉辞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说明古你战争的儿种类型(如”装”“代““攻”“阵" 等的不同)。

二是知人论世,对文本作者的生平遭遇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教师应作必要的铺垫、拓展,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如教读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在探究主“客”的思想矛盾这一问题时,教师应该在“知人论世”方面予以介绍:苏轼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少年时就希望能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业,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三十岁前大多过的是书斋生活,对豪强兼并的危机洞察不够;入仕后,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而后又被捕人狱。出狱后,多年地方官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对新法好处有所了解。又反对司马光等废除新法而被贬。新党再度执政。他又反对只知利用新法剥削人民。59 岁时先后被贬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可以说,苏轼是文学史上经受磨难较多的一个。然而,一次次的打击,却并没有使他消沉,即便被放逐“天涯海角”,仍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铺垫,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苏轼的心态。

三是抓准文本深层结构中潜藏的历史人文内容和哲学意味的文化核心价值点,来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把学生的阅读鉴赏引向深人。例如,教读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针对文章结句设计如下问题:文章末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我们今天读王義之的文章,“后之贤”,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请结合文本及其历史背景,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其实,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总之,高中古代散文阅读教学,切忌沙化为鸡零狗碎的字词句的释读(这是一种仅关注“言”的出力不少而收效甚微的教学模式),而要恢复其“文”的原貌,着眼于文言、文学(文章)、文化的属性来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以文言层面的语感夯实为基础,立足于文本语篇的系统角度,梳理文脉,把握结构,分析章法,鉴赏形象,领会情感,理解主旨,品味语言,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还要有文化视野,指导学生探究文本的文化蕴涵,从而焕发古代散文在当代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文言语篇文体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另类文体巧谋篇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