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中小学校园中的应用

2018-05-14姜浩孙悦岑田金昭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徽派校园文化

姜浩 孙悦岑 田金昭

摘 要:对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中小学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现代书院形成的设计思路,通过设计的手段,以期从校园规划到立面造型,将徽派风格与地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环境中。

关键词:徽派;文化;校园

1 前言

随着“教育+地产”的模式日益形成,教育地产产业也应运而生,中小学校园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在校的学习环境,顺应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时代趋势,是我们在安徽某学校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中思考的几个问题,并且在设计方案中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2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及文化符号抽取

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装饰细节不能完全照搬到现代建筑上,所以选择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提炼其文化符号,如何与现代建筑形式相融合,是设计初始阶段需要考虑的。以下是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抽取的文化符号代表:

马头墙无疑是徽派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是兼具实用防火功和装饰性的建筑构件。由于特殊地势环境和民居建筑的高密度,先人们采用了马头墙这样的防火墙形式,它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与逻辑性。高高低低的马头墙与灵活多变的建筑布局,更增加了徽派建筑的灵动与活力,使得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不再单调,且精致活泼。

徽派建筑内向性强,对外只开小窗、高窗,且数量较少,外立面上的大门是绝对的视觉中心,而门楼是在外立面大门上的遮雨构件,它的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流至门上。门楼是富家门上装饰,形式比较讲究,农家的规模相对稍小,称作门罩。门楼和门罩的基本形式是在门上部稍高一点的位置,用砖砌出出挑墙面的檐脚,檐脚之上铺瓦,再加以装饰。门楼与开窗形式结合白粉壁的构图具有中式文化美感,可适当应用与设计中。

徽派建筑组合形式多采用院落组合的形式,对外具有封闭性,对内具有向心性,院落围合天井的作用一方面是室内空间采光、通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古代徽州人“四水归堂” “聚水聚财”的思想体现。各进的天井与院落因为建筑社会属性的不同、院落位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礼制地位和功能使用的不同。

白墙青瓦,是徽派建筑风格最为写意的特色。在建筑色彩选择上,黑白灰三种颜色可以演绎出江南烟雨的婉约之美,也与西方建筑表现中利用黑白灰加强形体关系,展现建筑力量相契合。

徽派建筑的细节装饰也是徽派建筑风格不可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装饰雕刻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木雕、石雕、砖雕。砖雕多用于门楼装饰上。这样的细部仿古处理不适宜在学校大范围使用,一方面建设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与现代校园青春活力的气质不符,但可适当用于重要节点的局部装饰,提升校园文化感,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3 将徽派风格融入中小学校园规划理念

项目所在地是安徽境内。这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徽派建筑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极具代表性的一支流派,它承载着地域风俗的精华,建筑形式灵活多变,整体气质秀雅端庄。群体建筑中以村落形式为代表,总体布局依山就势,自然得体。

在规划总体布局上,我们以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作为设计参考,进行设计演变。因为我们觉得,学校当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习场所,这与传统书院的社会属性一致,然而中小学也是青少年探索、成长、交流的活动场所,于是我们将“村落”的形式引入进来,希望孩子们一方面可以快乐学习,一方面可以自由探索户外世界,“村落”形式的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婉转生动,正是满足这一需要的可取形式。

竹山书院总体布局狭长,北侧为“文会园林”,南侧为“学社建筑”,学社建筑部分有三条建筑轴线,分别门厅、讲堂组成的礼仪教学轴线;藏书楼、书斋、厨房组成的学习生活轴;牡丹轩、墨香堂组成的轩庭轴线。轴线是礼仪秩序的体现,也是有机组织教学建筑群的手段。在项目规划布局中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场地分为东侧的活动场地和西侧的教学用地。教学用地根据使用需要,分为生活组团、中学教学组团、小学教学组团和公共服务组团,公共组团位于中小学教学组团中间位置,方便师生使用,这样自然形成以公共服务组团为中心的东西向轴线,以此作为礼仪轴线,以中轴对称的布局原则,逐次递进排布教学空间,是以“礼者,天地之序也”作为传统书院布局原则的继承。结合功能分区,在教学用地东侧位置引入南北向的功能复合轴,考虑当地多雨的气候条件,同时提供学生活动的复合功能空间。活力轴串联起各个建筑组团及院落,方便师生使用,创造空间更多可能性。

4 将徽派风格融入建筑空间

在各个功能组团中尽可能留出院落空间,在院落空间的形式上加入徽派园林院落的元素——粉墙黛瓦的景墙、当地特色图案的花窗、翠竹流水等,在宿舍区形成生活活动院落,在教学组团形成学习交流院落,在公共服务区形成活力共享院落。以院落空间联动室内空间,激活各个区域。

徽派建筑的向心开放的院落形式,结合中学部与小学部分开管理使用的校方需求,使得中学部、小学部各自成院。我们将“天井”这一文化符号引入,结合教学楼25米间距的要求,坡屋顶均向院落成坡,营造“四水归堂”的文化意境。

“村落”+“书院”的设计思路总指导下产生的院落空间,搭配当地的特色植物,如桂花、玉兰、梅、竹等,结合粉壁,营造出中式意境景观。希望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为师生提供户外活动场所,营造中式意境空间,这些庭院以游廊的形式相连接,是传统中式园林造园理念的引入,游廊围而漏,步移景异,一步一景。

5 将徽派风格融入立面造型

在单体建筑立面设计上,将之前总结的各种文化符号进行简化演变,应用其中。如山墙面可大量留白,墙头做马头墙处理。马头墙不易原封不动的照搬,在装饰与构造上应做简化处理,将其符号化、抽象化。马头墙在各个建筑体量上的组合应做到高低错落,整体把握,避免零碎。

由于各建筑单体体量的不同,建筑高度与立面开窗形式及开窗位置都不同,难以统一。我们在建筑首层加入白粉壁的景墙来统一人在行走中身体感知范围内的空间,做到分而不散,独且成众的整体校园感受。

在一些景观节点处的处理,如平台垂直交通核首层出口处、庭院中心对景处等处加入门楼进行装饰,在局部文化意境营造上进行细致琢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点睛处理,不易过多,过多则繁。

在整体色彩方面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利用植物搭配等景观形式,增添色彩,在不同的季节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以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造势,形成中国水墨画般的校园文化意境。

6 结语

在设计构思中,从当地地域文化中抽取地域文化符号,结合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理念,将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潜移默化的在孩子青少年阶段让其感受中式文化场所感。并在这样的氛围中探索广袤的自然天地。虽然我们的前期设计还不够成熟,且受到较多客观因素影响,但这是校园建筑中式化、地域化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蒋天骄.融合传统中式场所精神的现代书院--杭州市澎博小学、澎博幼儿园[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394~2169.

[2] 毕忠松.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建筑布局浅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11):47~51

[3] 王亞楠,李楠,张洋洋.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一山一水-新中式园林酒店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17(5):61~62.

猜你喜欢

徽派校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谁远谁近?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