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内容建设工作浅析

2018-05-14刘姣姣

科技风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网络

刘姣姣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是主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推进网络内容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非凡。迫切需要我们把网络内容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倾注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多的举措、取得更多的成效,开创网络内容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互联网思维;内容建设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刻认识网络内容建设的重大意义

进入21世纪,人类真正进入完全意义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深度融入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随着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通讯工具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重要大众媒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网上舆论事件的周期越来越短、燃点越来越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上思想引领主导权,是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网络内容是网络媒体能够吸引并影响浏览者最为核心的因素。目前,我国网络内容主流健康向上,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在让人们享受丰富多彩、免费便捷网络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价值混乱、历史扭曲、网络暴力、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网络垃圾,网络媒体上一些不实言论、非法信息和极端情绪,对传统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形成强大冲击。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确保网络传播秩序,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二、加强内容建设,谱写网络宣传工作新篇章

网络内容建设不仅承载着传播媒介开天辟地的重大角色,而且还肩负着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历史重任。要提高网络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主旋律、正能量来引领人、团结人、鼓舞人、塑造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网络媒体承担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的重要角色。网络内容创作要有正确的导向,要有思想的深度,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則和方针。网络媒体只有坚持党性原则,确保所有工作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才能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才能更好地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各类网络媒体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把是否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作为衡量是否落实党管媒体要求的首要和根本标准,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最强音。同时,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宣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观融入网络内容创作中。宣传好风尚,激发正能量,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加强网络建设,要夯实创新根基,提高网络内容的吸引力影响力。当前,我们的一些网络媒体还没有完全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不仅内容单薄而且信息滞后,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要进一步增强自主意识、加强宣传策划、主动设置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职工群众,采集第一手材料,挖掘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体现职工风貌、引起心灵共鸣的新鲜素材,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真正使网络媒体成为第一时间传播信息、第一时间引导舆论的宣传平台。网络传播只有运用带有情感的人格化语言,才能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古人说,“大道至简”。简则易知,简则易从。网络宣传要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让人一看就知,一听就懂,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要善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理论,既要有理论深度也要有情感温度,让职工群众喜闻乐见、易学易懂。要善用网言网语解读政策、回应关切,让职工群众有亲切感和认同感。要采取征文、竞赛、问答、投票等形式,进行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充分调动受众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阅读率、点赞率和转载率。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用“带露珠”“冒热气”的语言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发受众共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微视频、微电影、微音频、MG动画等新的传播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全新视野和多维视角,提升了受众体验,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新鲜性与趣味性,能够更加灵活、直观地展现信息的深度与全貌,真正让网络内容成为焕发和丰富职工群众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

加强网络建设,要规范传播秩序,着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把握好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确保网络宣传阵地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执行新媒体账号备案审批制度,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实行分级管理。要加强网络内容发布的把关审核,保持权威性严谨性,确保不出政治问题、避免舆论漩涡。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媒体从业人员、先进典型和公众人物个人微博、微信的管理,把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纳入阵地管理范畴,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的平台和渠道。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性和不可控性,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舆论应对技巧、提高舆论应对能力。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始终是发展互联网的宝贵经验。把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放在和网络正面宣传引导同样重要的位置,对于开放评论功能的网络新媒体,要把握主动权,积极策划、设置议题、引导舆论。要做好舆论舆情协调工作,落实应急预案处置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分析,提高发现预警、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三、总结

网络内容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内容建设,维持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才能不断开拓网络宣传工作新境界!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网络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