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揽胜 漂荡流转的千年时光

2018-05-14颜士州

浙江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锦屏阆中滕王阁

颜士州

东枕巴山、西倚剑门的阆中,是雄峙川北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山川奇秀,景色绮丽,人文荟萃,遗迹斑斓。阆中自古就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

阆中滕王阁   人到于今歌出牧

提起滕王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江西南昌滕王阁。其实,四川阆中还有一个滕王阁,它与南昌滕王阁齐名,同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一样,都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李元婴在任洪州(南昌)都督时,于唐永徽四年(653)修建南昌滕王阁,专供他与其僚属登高宴乐。此后,李元婴接任其兄鲁王李灵夔任隆州刺史,阆中即为州治所。又于唐龙朔二年(662)在城北玉台山建造起一处行宫——阆中滕王阁,作为“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的场所。

当然,南昌滕王阁要比阆中滕王阁幸运得多,它乘上初唐俊才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翅膀,飞越古今,名噪千秋,而规模宏大的阆中滕王阁却逐渐鲜为人知了。

从古城阆中向北出发,沿嘉陵江畔的阆广公路,不远处便是阆苑名山之一的玉台山,阆中滕王阁就修建在它的山腰上。远远望去,但见浮云袅绕,茂林修竹,苍翠欲滴,金碧辉煌的滕王阁建筑群隐约其间,宛若仙境。难怪唐代诗圣杜甫两次游历阆中时,多次到滕王阁登高赋诗,在《滕王亭子》《玉台观》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的佳句。

按杜诗所云,从玉台山脚下登上高大的石雕牌楼,沿着曲折的石板路,绕过亭台长廊,便来到阁前。滕王阁主阁建在高3.6米的石基上,坐北向南,是一座歇山式双垂檐屋顶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弘,颇具唐代风韵。前檐一排红漆大柱,使这座王宫式大殿更显庄严肃穆。屋顶檐牙高啄,金色琉璃瓦富丽堂皇。门窗精雕细镂,彩绘古朴典雅。阁前平地上矗立着一座石塔,呈鱼瓶状,共3层,高约8米,塔基为莲花座,塔身有佛众造像。据专家考证,此为舍利塔,建造于公元4世纪,早于滕王阁200多年,是极其珍贵的古迹。值得一提的是,此塔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效应,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去,塔身仿佛都向一旁倾斜,往往使游人虚惊一场之后而又赞叹不已。

独特街院   穿越城市的表情

阆中古朴典雅的古城、古街、古院独具魅力,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16年,封建帝王们都把阆中视为统辖西南的要地,一直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历代都有王子王孙、朝廷命官羁留于此,修府第、建庙宇。尤其是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阆苑”,这对宋、元、明、清的城市布局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渐使古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貌。阆中现存有2处元代建筑,4处明代建筑,12处清代前期殿堂建筑,以及众多唐宋以来的街市和古民居,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遗产。

阆中城内,一幢幢京都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式建筑,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别具一格、富有魅力的阆州文化在这里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来到阆苑古城,领略那如诗似画般的动人景致:清新的群体结构,对称的平面构图,秀丽隽逸的建筑形象,规整紧凑的高墙围垣,不仅在巧妙精致中表现了艺术美,而且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映射出形象美。一道道院門内,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那院中院、画中画,使人步移景异,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意味无穷的画卷之中。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弘不说,单单风格就各不相同,头道、二道天井呈“多”字形(古人之意为多子多福),不同的是房子的大门和街门都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这在全国实属少见。导游几度陪我参观了张家大院、马家大院和孔子第76代孙的孔家大院,无论是古雅的亭台楼阁,还是院中的浮雕,以及那数百年的古树名木,皆是这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集殿堂独有特色的画卷之景。

锦屏映雪   一个驻守的宁静

锦屏山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因其隔江与古城阆中相对,“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曰锦屏。且在阆中城南1公里,临江而立,状如马鞍,奇崛秀丽,巧夺天工,因此又称“天鞍山”。

登临锦屏山时,天公不作美,虽没有领略到“千葩映玉寰”的春景,却品尝到了别样的韵味。楼阁迎薄雾而出没,台榭浮江雾而参差,自然与人工韵通气贯,融为一派奇特的诗画意境。那参天的银杉、松柏,簇拥着石板路两旁的剑竹、腊梅,幽深曲折,朦朦胧胧,偶露葱翠,几缕清香,声声鸟鸣,静极动来,绿野仙踪,大有出尘离世之感。

杜工部祠堂是一座绿竹掩映,双层错叠式庭堂,依山而筑,借景自然,保持了唐宋古典派肃穆典雅的风格。杜甫曾两次来阆中,居住达半年之久,在这里留下了以《阆山歌》《阆水歌》为代表的70多篇诗文。

伫立在宋烈文侯祠堂的南宋抗金将领张宪的塑像前,不禁神思飞扬。张宪出身在锦屏山下一个樵夫家庭。当高宗南渡,偏安一隅之时,宪投笔从戎,参加岳家军,在艰苦卓绝的抗金斗争中,先驱赴敌,骁勇冠于三军。后为奸贼秦桧所害,随岳王饮恨而死。如今,在他高3米的塑像上,仍然能再现这位大将的气概。他左臂叉腰,右手倒背握剑,深沉的目光由决战前的大无畏气度转为忧国忧民的悲愤。

在观星楼观望落下闳观天象的大型青铜塑像。这位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在阆中蟠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观星台,创造并改进了第一台“金镀玉衡仪”,发明并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书——《太初历》,澄清了秦历四季混乱的现象,沿袭至今已有2000多年。在落下闳巨大成就的影响下,阆中天文学家辈出,这里已成为汉代天文研究中心。

当登上锦屏山的绝顶——八仙楼,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脸,没有了平时那夺目的光芒,而像十五的月亮,那么柔和,那么神秘。站在八仙楼举目望去,古城的琼楼玉宇被云蒸雾缠的嘉陵江紧紧裹住,不禁使人想起明代杨瞻咏阆中的诗:“云辞老树飞扬去,江抱巉岩环绕来。”“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是呵,这儿确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转过身来一看,一个五六丈深,三四丈高、宽的穹形洞窟里,8个神仙排排端坐,以各自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看得出民间雕塑家极力不去重复前人制作的宗教形象,而是在同一题材中去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别具匠心。

当我深深地沉浸在梦幻般的神仙境界中时,八仙洞外,崖顶悬于古木枝上的“风水钟”响了!起风了,江雾很快漫上来,这时的八仙楼,便时隐时现于微光雾海之中,云烟缭绕,缥缥缈缈,不由让人想起了八仙过海的故事来……

猜你喜欢

锦屏阆中滕王阁
陈中建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滕王阁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