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以林业信息化服务“大花园”建设

2018-05-14郑玉贤陈操

浙江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权龙泉森林资源

郑玉贤 陈操

如果说“大花园”建设是让厚植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蓬勃的发展优势,是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生动的诠释,那么,信息化这个“新引擎”就是开启新时代浙江“大花园”建设新征程的“金钥匙”,亦是“智慧林业”迈向“泛在林业”的“催化剂”。龙泉市自实施林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作出了全域建设“大花园”的新定位和实施“乡村振兴、城市复兴”战略的新部署,活用“创建国家公园”的思维和信息化的手段将龙泉打造成为浙江“大花园”中最靓丽的一片“花海”,从而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筑牢浙南生态高地

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监测以人工调查为主,时间久、任务重,而且形成了各成一体、手段各异、标准不一、相对独立的格局,导致了信息的关联性弱、可比性差、时效性不同等现状,很难突破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处理、综合分析评价、加工运用等瓶颈。有鉴于此,省林业厅全面启动了省、市、县三级协同的“浙江省智慧林业云平台”建设,同时建设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信息平台,要求打造本底信息“一张图”、构建动态监测“一套数”、实现资源管理“一体化”。

填充装备,解决难题。龙泉作为全省智慧林业云平台建设试点之一,抽调6名工作人员专门成立了林业信息化办公室,建立了“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实训基地”,配置了3台无人机、40台GPS、40台罗盘仪、50台平板电脑和1支50人省级机降队伍等,独立完成十年一次的全省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龙泉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实施方案(2017—2021)》;利用PAD等全新信息化技术,解决了野外手机无信号导航和计算器一次不能统计80株以上的难题;发挥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优势,逐一核查、比对、分析全市502个年度变化图斑。

落实地籍,智慧监管。通过林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引入,建成了全国首个县级林业信息化集成“一张图”系统,采集了全市398.5万亩山林所有权与林权证地籍信息、254万亩经营权地籍信息与森林资源资产地籍信息、171.5万亩生态公益林地籍信息、52万亩营造林山场地籍信息、2467株古树名木与144个古树名木群地籍信息等,打破了原有系统独立的格局,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水平,解决了“山是谁的,山在哪里,山上有什么”等问题,实现了“以图解林”“以图管林”“以图估林”。

集成系统,率先垂范。坚持以“龙泉一张图”为模板优化扩充林木采伐、绿化造林、征占林地、森林消防、行政处罚等五项外业采集功能,在全省率先推行林业各类数据PAD终端采集技术,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基本实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年度出数,为全省森林资源消长监测和26县发展实绩考核提供了试验示范。目前,全市年新增森林面积2867亩,森林覆盖率达83.37%,其中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占森林面积比重36.32%;年净增活立木总蓄积量79.6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到1912万立方米;先后荣获了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县级单位等称号。

丰富美丽森林龙泉底色

做强兴林富民产业

创新机制,明晰权属。龙泉自2008年以来就非常注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林权监管机构与数据库,形成了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护严格、流转规范顺畅、服务监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创造性推广了林权一卡通、林业一张图、林权流转证、村级担保合作社、生态公益林地信托与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项联动机制,出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试行)》《丽水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管理办法》《龙泉市生态公益林信托权证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破解了林权流转难、融资难、抵押难、评估难、处置难等全国性难题,完善了“三权分置”办法,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林权流转109.6万亩,占全省的7%,林权流转全省面积最多、流转率最高;完成林权抵押贷款37.87亿元,占全省的13%,林权抵押贷款全省最多、受益农户最广。

顶层设计,夯实底色。改革创新是创建“大花园”的原动力,而“大花园”建设则是绿色发展的新载体、美丽经济的新业态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市林业局在《龙泉市美丽林相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5)》的基础上,组建了“大花园”—美丽森林办公室,率先编制《龙泉市“最美大花园”美丽森林五年行动规划(2017—2021)》,借助全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重点实施了“十大(森林康养、美丽森林景点、绿化示范村)精品点,百里生态森林环廊,千亩(香榧、油茶、林药、大径材)观光园,万亩中国红豆园”工程,完成“海丝申遗”遗产点和全省农业“两区”现场会12个区块山体景观改造建设,累计赠送珍贵彩色苗木55万株,新植珍贵树166.9万株,美化绿化彩化山体森林景观节点20个2000亩,建成美丽林相17.9万亩,打通美丽生态景观廊道71公里、滨水廊道61公里、四边绿化通道201公里、公路绿化通道394公里,国家森林城市第一次通过复查,成功打造出一方“季相分明、一带一景、景相优美”的高质量森林。

立足实际,续写佳话。在中国特色竹乡、中国石蛙之乡、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的基础上,围绕“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绿色发展路径,紧扣龙泉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整合资源、创新示范,连续举办了两届“龙韵杯”全国竹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三叶青、灵芝、铁皮石斛等林下中药材年亩均收入在1.2万元以上。形成了以毛竹为主导,香榧、油茶为精品,珍贵树种、石蛙、苗木、蜜蜂、三叶青、铁皮石斛、灵芝等为特色,竹木等生态林产品加工为联动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创造了“穿着短袖吃冬笋”“一根竹子闹翻身”“一亩山万元钱”等产业发展佳话,全市林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林农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

全方位全时段宣传森林

共建美丽“大花园”

不忘初心,创新平台。龙泉市本着“探索发现龙泉‘最美大花园美丽森林,宣传展示森林龙泉建设成果,倡导普及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初衷,利用浙江农林大学的大数据库,修改完善了“龙泉林业”,制定了龙泉市“大花园”展示平台建设方案,涵盖了森林探秘、森林冒险和森林互動3个栏目、10大专题、34项内容,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展示森林龙泉之美。

抓住契机,共建共享。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依托浙江省林业数据仓、林业“一张图”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技术,公民可在“龙泉林业”上自定义个人页面,直接查询个人山场资源信息和其他公共资源,并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全年实现35项“最多跑一次”办事项目网上办公,按期办理6733件,其中“零跑”件131件,办结率100%。

借力打力,唱响森林。立足林业职能,结合“五水(气)共治”、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等创新型建设,组织开展了最美系列评选、“双十”森林景点评选、网络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科普体验等系列互联网活动,策划了“同种一棵树,共建大花园”绿化植树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也全面宣传展示了森林龙泉建设成果,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享受森林、沐浴森林。目前,全市已连续13年开展春节上班第一天植树活动,累计“新春植树”10多万株,打造了九姑山、榴槎洲和林科院等多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成了关怀林、公仆林、创业林、大师林、模范林、希望林等中国宝剑小镇十大主题景观林基地和“梅、樱、竹、桃、香榧、油茶、桂花”等十大特色景观园基地以及龙泉市迎宾大道、竹建筑群,“森林龙泉”这一生态理念正在全方位注入人们的心田,全角度地将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紧密连接起来。

猜你喜欢

林权龙泉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龙泉青瓷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林权供求信息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