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烟雨湖山 寻躬耕书院

2018-05-14凝颦

浙江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湖山遂昌书斋

凝颦

“山抱重湖湖抱山,人家住在水云间”,湖山之美,云山箬水。在烟雨中游览湖山,青山隐隐、碧水茫茫,更有一番诗情画意。

湖山乡位于遂昌县城西部35公里处,乌溪江上游。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达84%。湖山森林公园与白马山森林公园及桂洋林场一带合称“遂昌国家森林公园”。

湖山乡本就是浙西南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文化古镇。宋代诗人王兹,字“介翁”,号“月洞”,在北宋将亡时弃官归隐湖山,著有《月洞诗集》2卷。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任遂昌县令时曾为其诗集作序,并为其题词“林下一人”。湖山古镇的月洞书院培养文人进士,龙门殿教授武艺,一文一武,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源不断地传承下来。

乌溪江属钱塘江水系,自南向北经遂昌流入衢州。昔日黄沙腰、王村口一带的竹木柴炭经湖山水路运往衢州、兰溪,返程又带回南北杂货。因此,自古以来,湖山古镇便是遂昌西部重要的水运码头和商品集散地。

20世纪70年代末,隨着湖南镇水库(仙霞湖)的建设,湖山古镇淹没于泱泱湖水中。承载历史的文昌阁、月洞书院(钟山殿)、龙门殿、天后宫以及各氏族宗祠、老街店铺、桥梁码头从此停留在祖辈的记忆中。湖山乡退休教师吴育铎前辈为此撰写了《消逝的古镇——湖山》一书,吴老师认为:“古老的湖山文化是古平昌文化的半壁江山。”从他的文字中,可以读出勤劳善良的湖山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

湖山素有“萤石之乡”的美誉,有多处温泉资源,湖山萤石矿400米深处的温泉出水口成就了红星坪温泉度假村。建水库之前处在高山上的贫困乡村红星坪原属琴淤乡,20世纪70年代接纳了大量后靠移民。乡亲们开采萤石矿,发展温泉旅游,经营渔家乐,种植板栗、茶叶和生态稻米,从事渔业养殖,将自己的家乡建设成富裕的“和美移民村”。

2017年8月,起点位于红星坪村的“乌溪江大桥”竣工,这是遂昌县第一座特大桥,也是第一座钢结构桥,是即将开工的遂江公路(江山市长台镇至遂昌西部大柘镇)的重要节点。站在桥面上向两侧眺望,峡谷幽深青翠,碧绿的湖面上整齐地排列着放养有机鱼的网箱。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湖山的交通会更加便利,来此赏山玩水、品尝有机鱼的游客会络绎不绝。

2017年10月,红星坪小木屋项目建成,由来自杭州的“诗里”团队运营,取名“诗里·湖山”。小木屋依山傍水,可以欣赏云雾缭绕的山色,还有云烟下的赤山塔。赤山塔古称钟秀塔,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奕山朱氏建造。该塔原为六面七级砖塔,仅存五级,第六级半圮。2014年遂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修缮古塔,2016年复原了第六级、第七级塔身和塔顶,使赤山古塔重新昂首在巍巍青山上。

乌溪江支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沿岸有很多渡口。从红星坪村驱车5分钟即可到达大溪边码头。这片水域曾淹没了3个自然村,而今只见高峡平湖、烟波浩渺。水库对岸的山腰上镶嵌着一个被湖水阻隔的小山村——黄泥岭村,背倚高山,三面环湖,至今只能通过水路进出。村里大部分村民下山脱贫了,年纪大一些的村民留守在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播、秋收、冬藏,过着古朴的农耕生活。杭州龙井草堂掌门人戴建军先生,因黄泥岭土鸡的渊源来湖山考察食材基地,发现了这片世外桃源,遂将龙井草堂所得悉数用于建造躬耕书院,一做平民教育,二做创作基地,三做传统农耕。2011年6月,书院建成,多位国家级大师加入到公益教学的行列。

大溪边码头有摆渡船每天往返几趟,我们便和当地的乡亲一起踏上铁皮船前往对岸。湖面上的空气尤为清新湿润,远处烟雨迷蒙、云雾缥缈,有一种朦胧的美。渡船停靠在黄泥岭码头,弃船上岸,沿着狭窄曲折的小路上山,寻到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尽头即是书院的大门,门上悬挂楹联“耕读并举,家国遂昌”,浓浓的书卷香似乎瞬间袭来。

踏进院门,走入第一进院落,正前方是设有孔子像的归真堂,檐下悬挂的“躬耕书院”匾额为已逝国学泰斗杜道生前辈在99岁时书写。堂内悬挂着宿悦老师书写的“四真”——“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走入第二进庭院,眼前是一块“墨池”,两侧的书斋名为“琴棋”和“书画”,正后方是书院的中堂——躬耕堂。每逢周末,黄泥岭村的孩子们便聚集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暑期公益夏令营期间,遂昌范围内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国学和艺术。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先生选择隐居书院进行创作,并且担任书院学长。在书院上方的山坡上,有几位先生的宅院,推窗见田,开门见山,桃源之地,静守淡泊。

“躬践农桑知国本,耕耘经史识心源”,躬耕书院坚持耕读并举,在租用的100亩地里,将建筑用地余下的30多亩用来种植水稻、果树和蔬菜,根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这些古典农书里记录的传统方法耕种,用最原始的方式榨油、做豆腐、饲养鸡鸭和土猪,让菜有菜味、肉有肉香,回归自然的本真。戴建军先生多年前来黄泥岭时,看到五保户家里一贫如洗,便下定决心要为乡亲们做点事。而今,躬耕书院吸纳了12位家境困难的留守村民从事传统农耕和养殖,聘请5位本地阿姨做清洁,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造福一方是书院“家国遂昌”情怀的一种体现。

躬耕书院旗下的琴圩书斋,位于红星坪村。负责管理这里的月琴阿姨热情好客,讲了很多书院和书斋的故事。2011年,古琴大师陈雷激先生偕夫人——青年指挥家陈琳女士,和戴建军先生一起,在红星坪选址创办琴圩书斋。2013年夏,书斋开始开办“音乐筑梦班”,为遂昌的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艺术殿堂,实现了平民教育的初衷。月琴阿姨的女儿在躬耕书院的培养和资助下,13岁时从小山村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琴,2017年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国内最高音乐学府的一名学子。

书斋里处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宿悦老师的书法作品和国画大师张晓东先生的《琴淤山水图》。音乐教室里摆设着古香古色的长条桌凳,原木桌面上摆放着古琴,墙上挂有古画,书柜里收藏着艺术、国学类书籍,俨然一个古代的私塾,文气雅致。

书斋院落里隐藏着古琴十大名曲所表现的景观。挂在围墙上的蓑衣和背篓,似乎是在暗指《渔舟唱晚》;墙角堆砌的若干空酒坛,描绘着名曲《酒狂》……这些倾斜的坛坛罐罐,敞着偌大的坛口,让人联想起粗狂豪迈的古人,似乎各个文人乐师都如诗仙李白一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登上后山,眺望远处,墨染的天空下,青山如屏,绵延起伏,山脚下的湖山水库平如镜面、静谧无声。这朦胧的意境如诗、如画,构成一幅“烟雨湖山图”: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湖山仙境、云水中央。

猜你喜欢

湖山遂昌书斋
湖与山
何鹤
汉阳古琴台
《书斋里的幻想者》
书斋江湖
春日赏雨
东湖夏荷
你是否还会为家乡热泪盈眶
书斋
如梦令·游太湖鼋头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