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2018-05-14赵光莲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豚鼠琼脂疫区

赵光莲

摘要:肉牛气肿疽是经由伤口和消化道感染厌氧性的气肿疽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反刍动物容易发生。该病主要特征是肌肉肥厚处出现气性炎性肿胀,且皮下组织以及肌肉中存在气泡,用手按压会具有捻发音。该病往往在干燥炎热的季节发生,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应加以防控。

关键词:肉牛;气肿疽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应急处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103-01

1 流行病学

该病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季节放牧的牛群中易发,尤其是3月龄至4岁的牛更容易感染,而绵羊、猪、水牛以及骆驼基本不会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其病变处的肌肉、水肿液以及皮下组织中都存在病原体,如果病死牛尸体没有经过适当处理就会导致病原大面积散播,并造成土壤和水源等被污染,从而长时间作为该病的疫源地。在健康牛接触污染病原体的泥土、饮水、饲料等后即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由损伤的皮肤感染发病。另外,病牛没有及时隔离和严格消毒,出售或者转移污染病原体的畜产品,都能够造成该病传播。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牛往往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停止反刍,眼结膜充血、潮红,跛行,并逐渐出现脉搏细数、呼吸困难,部分体温在初期就可升高至40~41℃,个别甚至能够达到42℃左右,有些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在肩、胸前、背、腰、股或者臀等肌肉比较丰满处出现气性炎性水肿,用手触摸患处反应敏感,皮温较高,之后中央部分变冷,失去知觉,皮肤紧张、干燥,逐渐变成紫黑色,质地硬固,并发出明显的捻发音,叩诊可听到鼓响音。当伤口和皮肤破裂或者用刀切开时,会有混杂气泡的暗红色液体流出,并散发酸臭味。肿胀处周围的淋巴结发生肿大,质地坚硬。气性肿胀大面积扩散,可从股部蔓延至跗关节、臀部乃至腰部,也可从肩端蔓延至背部和肩膀胛。发病后期,病牛双眼失神,结膜发绀,体温降低,只能够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往往在l—2天内发生死亡,有时能够经过3~10天死亡。

3 剖检变化

病死牛尸体会快速腐败,且不断膨胀,伸直四肢,天然孔内往往会流出混杂泡沫的暗红色血样液体。患处肌肉呈黑褐色,发生明显的氣性坏疽,用手按压发出捻发音,且触触就会烂开。用刀将其切开时会有褐色或者暗红色液体,其中混杂气泡,并散发酸臭味。患处皮下和肌间出现典型的气性肿胀和出血性炎症。在肌肉内存在大块的坏死灶,呈暗红色,中心比较干燥。肝脏、肾脏往往发生充血、轻度肿大,呈黑色,存在豆粒大小的坏死灶,将其切开会流出大量的血液和气泡,切面呈多孔构造,如同海绵状。其他脏器往往会呈败血症的普遍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取水肿液、肌肉、肝脏、脾脏等新鲜病料进行涂片,经过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单个存在或者成对相连的气肿疽梭菌,可形成芽孢,但没有荚膜。

分离培养。将以上4种病料分别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以及厌气肉肝汤中接种,其中厌气肉肝汤要在接种前加热煮沸10 min,使其完全排气除氧,接着再用常水进行降温,培养基置于37℃下进行24 h培养,发现厌气肉肝汤变得浑浊,液面存在大量的气泡,即能够产气产酸;普通肉汤和琼脂斜面没有任何变化。取厌气肉肝汤培养物分别在10%绵羊红细胞的普通琼脂以及含全血普通琼脂(其中含2%的葡萄糖),每种病料的培养物均接种2个平板。之后快速采取保险粉厌气培养法进行培养,即取等量的连二亚硫酸纳和碳酸氢钠,按5g添加入1 mL水,然后马上盖严封蜡,放在37℃下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培养,观察发现经过24~36 h全部血平板都出现溶血。

动物试验。取8只体重为350—450 g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只。其中第1组每只接种0.2 mL 24 h厌气肉肝汤培养物,第2组每只接种0.4 mL,第3组的分别接种5 mL、10 mL无菌滤液;第4组分别接种5 mL、10 mL加热至52℃处理30 min的无菌滤液。前3组豚鼠在36 h内都发生死亡,呈现出标准的强毒力阳性反应;而第4组豚鼠没有任何反应,表明该菌产生的外毒素具有较差的耐热。

5 防控措施

应急处理。严格消毒环境,病死牛要进行深埋,清除的粪便、污染的垫草采取无害化处理,对牛舍、墙壁、地面以及饲养用具使用3%的煤酚皂水溶液进行消毒。划定疫区,禁止疫区内的牛外流。在疫区要加强消灭牛虻和厩蝇,可按1:400比例稀释80%敌敌畏乳油进行喷雾环境,用灭害灵喷雾牛体表。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菌、抗毒以及强心补液措施为治疗原则。对于第一次发病的牛可按每千克体重输入4万IU青霉素,10支0.2 g(5×5 mL)庆大霉素,10支5 mg(5×5 mL)地塞米松,以及2瓶10%葡萄糖500 mL,每天2次。接着静脉注射用5支0.5g头孢曲松钠,(5×5 mL)5 mg地塞米松10支,每头2瓶500 mL 10%葡萄糖,每天2次。

猜你喜欢

豚鼠琼脂疫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小豚鼠”养出“致富路”
《豚鼠特工队》:身怀绝技的动物007
桂花南瓜糕:送给两个妈妈的甜蜜礼物
树下有个什么窝
再谈“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模拟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