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2018-05-14冉红雨

科技风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

摘 要:语言是社会交往和意识表达的直观体现,在社会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进展的过程中,不同语言的交流和认识也在促进人们对其实际社会发展意识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此次,就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对其语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交往;意识表达;可译性;不可译性

语言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利用自身具备的声带发声系统,通过不断交流得出的人类独有的交流形式,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又因早期人类活动是在封闭的领域社会中进行的,其发展的语言形式和交流方式也受地理、气候、环境等诸多影响出现相对的语言偏差交流和认识。随着时代的进程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风俗也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出现对应的文化交流;各个的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使双方之间接收和表达的信息准确无误,由此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翻译的需求就逐渐被跨国合作的行业和群体逐渐重视起来。

一、从语言的本质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在实际的语言交流过程里,对其实际进行翻译出现的词意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讨论和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逐渐被业界的相关的人员所重视和关注。之所以会进行相关的讨论也是由于在进行对应的语言翻译过程中,由于实际的交流和翻译在对向的转换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地对应问题和矛盾,在专业进行西方学术研究和文化批评上被相应人员提出并展开对应的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因个体认识不同文化的角度的不同,看待相关语言翻译的认识和解析也不同,即在语言文化差异的思维意识主导进行的语言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争论也相继在讨论中展开。而之所以开展对语言的翻译,也是由于现实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地域性概念的突破和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为方便相关的交流而进行的相关活动[1]。

二、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

语言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主要担任着人们思维交流的介质和途径,其本质上也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带来相对应的作用和影响。其的产生是人们为通过语言感官或肢体活动将相关的想要表达思想进行传播和接收,进行的书写和语句表达的过程形式。语言构成的基础建立在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的正确发声过程中。可以说语言的文化现象的不断发展,是当前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相较于以往交流模式在不断变化、扩展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应现象;即语言在实际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起源和使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下,出现的不同语系的多样化语种特征,也是其在地域和文化不同的主观环境中,出现的客观现象[2]。

三、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以语言的同一性看其实际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状态是相对的,或者说其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现象,而是在对应环境的转变过程中,可进行相对应的动态转换过程。即在全球化的文化往来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自身在不同地域所代表的含义在通过相关的语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交流的深化,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各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其不可译性的语言也在向可译性进行转变。

在实际进行的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文化是语言的载体的这一思想意识观念,认识到文化和思想的沟通和互动是建立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因各地的文化和理念信仰存在一定的地域文化、语言构建、思维意识的差异,在进行对应的语境理解和认识上也就出现了字义表达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现象出现[3]。

在当前的语言进程中,还没有出现单个民族的语言是不能进行现实生活的互动和交流的。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实际的语言发展进程中,其自身代表的含义是以对应表达的意识信息进行的对应载体的可分析的词意包装,即对其表达信息的向可译性不断地深入和认识。在当前生活的环境中,我们生活的地区可以说是共存于同一片天地中的,在实际生活表达和情感透露的过程和表现形式都是相互的,在环境、地理、科学、文化、社会、宇宙等的语言种族发展过程中具有对应的相互性和共相性;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相关的语言交流能在对应的表达过程中,不同文化理念的群体能对相关的语言表述信息的意义和概念进行大致理解和认识的缘由。

在语言具备对应的相互性和共相性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不同语言间在表达和实际意义出现的差异性,也正是因为语言在不同语系中的实际表达的形式和状态的不同,相关对语言的翻译才成为当前语言行业不断进行理论和体系研究的主要原因;引用德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的威廉?洪堡说过的:“任何译者毫无疑问是在试图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译者必须触到两个暗礁中的一个而遭沉船,或者是过于严格的遵循原著,结果损害了原著。两者之间的折中不但难以达到,而且简直不可能”。我们也能认识到对应的互动交流,除了加强对语言语系的不断研究以外,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相关的语言翻译的质量和改进翻译技能,而不是对其进行表面化、绝对性的语言结论确定[4]。

在实际的社会交流和互动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因生活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历史进程等的不同,其语言进行编码的体系构建也会相应的出现不同,这也是造成在文化的接触和对接中其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保真性出现一定难度。即对应的语言翻译中,容易出现语境、语义表达“失彩”的现象出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表达的意识差异性,使得对应的语言翻译出现无法翻译或翻译效果不能达到对应的感知效果,使相关的语言解析和翻译出现意义表达的消耗和不足。以汉英文的语言表达进行对应的分析,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其常常使用双关语进行语言的组成,而汉语中带双关的语言表达中,停顿和标点符号在文字游戏和折字游戏的过程中,无论通过怎样的转换相关的句意也无法进行完全的翻译或可译性的表现形式较小;如:He that respects not is not respected. 中文的含義是:欲受人敬,要先敬人;So said, so done. 中文的含义是:说到做到、言出必行;One can not be in two places at once. 中文的含义是:一心不可二用[5]。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交流和意思表达在对应的篇幅中,都能进行相对应的语言翻译,在语义进行对应的意思转达中,把握语言翻译表现的减弱也不能丢掉其实际的交际功能,同时要尽量避免语言认识和表现的不足;在针对不同语言意境的最大化再现的表达中,通过实际实践即对各个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的不断深入认识,在不断总结、整理出的语言翻译的可行性、可操性的方法探究过程,也是对各地文化往来和深入交流提供对应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一娜.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J].科技信息,2012,(11):285,267.

[2]李庆本. 跨文化阐释与世界文学的重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2,(3):43-48.

[3]王玫.英汉外交发言稿中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

[4]李昀.同与异的碰撞——“否定的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D].中山大学,2007.

[5]王丹.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冉红雨(1983-),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
浅谈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策略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社会交往的研究综述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浅谈如何用爱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探析
交往的力量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