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2018-05-14高建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评价

高建涛

教育部等11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研学旅行具有目的教育性、内容多样性、活动集体性、主体实践性等特点。研学旅行是新时期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载体,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研学旅行的理念建构

研学旅行是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融入生活之中,履历实践,感知鲜活的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要发挥其在新时期的育人功能,促进发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建构与素质教育目标、任务相一致并体现研学旅行特性价值的理念体系,使之成为开展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导航和科学依据。

研学旅行的理念建构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旅行中体验研究。在旅行中体验研究理念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研学旅行中要克服重“旅行”轻“研学”的倾向,依托旅行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研究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确定问题情境,通过刺激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兴趣,并鼓励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程序去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测试检验、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品质和能力。二是让自然和社会成為课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主张,其深层次意蕴在于让大自然和社会都成为课堂,使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血脉相通。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鲜活的生活中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等自主方式开展学习,对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识、锤炼意志等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合作协作共发展。研学旅行使生生、师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中实现合作、协作成为可能,并使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形成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通过生生、师生围绕学习研究的主题或课题,学习、探究、感知、体验,承担责任,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对话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适应生存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多元评价展成果。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研学旅行科学性、实效性、展示学生成果、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形式和举措。在研学旅行评价中,要恪守研学旅行的原则,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助推、教育等功能。

二、研学旅行的内容遴定

研学旅行主题内容遴定事关研学旅行教育功能的释放与发挥,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与达成。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又按照年级侧重设置了研学旅行的内容,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突出体验认识;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突出体验、认识与探索;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突出体验、探究与实践。学校在遴定研学旅行主题内容时,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有机有效的整合,形成体现研学旅行目标任务和学校特色的研学旅行主题内容体系。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题板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遗址、历史名人史料展馆、历史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红色革命基因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圣地、革命先烈展馆等,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及先烈英杰的事迹,进行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现代化企业、科技产业园、创客基地等,让学生感受体验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组织学生走进名山秀水,感受祖国大好河山,走进乡村田园,感受乡土乡情;除此以外,还可以以职业体验、军事训练等为主题,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研学旅行活动。

三、研学旅行的实策选择

依据研学旅行的性属定位和目标任务,增强研学旅行在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中的功能,必须研究构建研学旅行这一综合实践育人活动新型课程的实施策略体系,这个策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转提策略。即转变提升对研学旅行性质、价值、意义的认识。目前,由于一些学校对研学旅行存在认识不正确、站位不高的问题,导致将研学旅行看作传统意义上的春秋游,怕占据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出现应付、应景式及只“游”不学不研等现象,随意性、零散性突出,教育性、实效性不强。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尽快转变和提高学校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一是要学习把握国家有关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实质;二是要落实国家关于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刚性规定;三是站位高远,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高度认识研学旅行独特人本价值、创新价值及教育意义,并自觉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行动。

2.课程建设策略。要有效有序地开展研学旅行,必须推进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核心在于实现科学世界与中小学教育生活世界的统一融合并形成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使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以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科学制订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分年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阶段目标、标准、内容,形成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要坚持整体性、教育性、趣味性、丰富性及自主性等原则,发挥学校的师资、资源优势,在专家指导下,因地制宜校本化、创新化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编写特色化、序列化、简易可行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教材。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及教学模式方法的校本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机制运行策略。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中小学研学旅行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运行机制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去设计,宏观运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成立中小学研学旅行联合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规划、指导、审批、管理区域内研学旅行工作;微观运营管理机制主要指学校建立研学旅行机制系统,主要包括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形成经费筹措机制。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等。与此同时,学校应妥善处理协调好校内与校外多个部门机构的关系,形成合力,确保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4.评价保障策略。要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评价体系机制。首先,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区域内研学旅行工作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评估或专项教育督导评估之中,将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发布;其次,学校应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订校内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标准、方案及细则,构建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创新评价工具、手段,采用学生档案袋评价、作品评价、口头答辩、演说和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展示自己的收获与成果。第三,学校应把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评价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