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文章是怎么来的

2018-05-14王锐鹏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题目法律文章

王锐鹏

摘 要:好文章是怎么来的?首先,它成就于“写”,不仅要“写”,而且要勤写,写有一些道和法上的遵循,勤写要注重改进提升。其次,它得益于“想”,想什么、怎么想、何时想都有其要求和讲究。最后,它根源于“做”,教师应有思考、有追求、有恒心地做。因此说,好文章是“做”“想”“写”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好文章;成就于“写”;得益于“想”;根源于“做”

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好文章是立意深远、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文笔优美的文章;有人认为,好文章是观点科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血肉丰满的文章;有人认为,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有人认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等等。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六年,我有50余篇文章公开发表,其中近20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多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这对还是青年教师的我来说,算是不小的成绩。有不少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多次问我:这些好文章是怎么来的?对此,我想说:

一、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好文章首先是“写”出来的。这里的“写”包括两层意思:不仅要写,而且还要勤写。

先从写的第一层意思来看。的确,没有写的行动,就没有文章的出现,更谈不上所谓的好文章了。但是,仅有写的过程,形成了文章,却不一定都是好文章。要写出好文章,有一些道和法上的遵循。

拟定恰当的题目。好的文章题目往往融科学、简明、醒目等特点于一体。科学,指遣词造句准确,表达符合语法结构要求,体现相应文体,内涵和外延要与文章内容完全相等。简明,即简洁明了,简洁是说题目的字数不宜太多,能少就少,能少尽少,主标题能说明问题就绝不添副标题;明了是说明确清楚,毫不含糊,没有歧义。醒目,就是看了能让人眼前一亮,忍不住要多看几眼,甚至使人过目不忘,它往往与表达新颖、富有个性有关。比如说我写的《浅析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一文(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10期,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列入索引目录,以下简称《模式》一文),题目的拟定就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

布设合理的结构。好文章的结构布局,一定是服从和服务于文章的主旨立意,由文章的主旨立意决定并很好地体现之;一定是主次分明,结构匀称,整体协调,形式优美;一定是科学严谨,行止自如,内外兼修,通篇一贯。要形成这样合理的布局,在写作之前,作者除了要有丰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充分的积累等外,撰写提纲并反复修改完善是十分有益的做法。我写《模式》一文,就是遵循上述理念,撰写提纲并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框架结构: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从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四个方面具体展开;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出四点主张,即要从整体上把握,做到形神兼备;要立足教学实际,做到有所创新和发展;要学会优化组合,做到变通运用;要力求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

注重文章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好文章靠“磨”,不经修改难成佳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叶圣陶讲:“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修改完善的主体,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请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名师、专家和同事。修改完善的时间,建议文章写好后立即作简要修改,稍微放一段时间作详细修改,也可若干年后有了新想法作补充修改。修改完善的态度,要认真仔细、踏实严谨、追求完美,改的时候要慎重,删的时候要坚决。修改完善的步骤,一般应遵循先通读后细读,先整体后局部,先立意后材料,先内容后形式,先疏通后润色的原则。写《模式》一文,我大的修改有四次,修改地方有近百处。

再从写的第二层意思来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人天生就是写作高手,轻而易举就能写出好文章来。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勤写多练。就拿我自己来说,写作基础并不是很好,学生阶段写的作文几乎没有被老师表扬过,反而有一篇作为“范文”被批评教育过。工作后,起初写的几篇文章也很一般,内容干瘪,缺乏亮点,投稿百“发”不中,评比与奖无缘。后来,我勤写多练,写作水平逐渐提升,终于有的文章获奖了,被杂志录用发表了,级别也越来越高,好评也越来越多。《模式》一文能够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就是勤写的产物。

勤写并非仅强调量的积累,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改进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每一次写了之后,应分析文章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么做可能会更好,下次再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等等。此外,还必须善于倾听和消化“高人”的指点。这会使你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改进的方向和方法。在我写作成长的过程中,曾得到過名师(包括语文教师)、教研员和期刊编辑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我都悉心倾听,努力改进,成效显著。当然,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写作者树立自信,不断坚持,实现突破与发展。对我来说,领导和同事的赞许和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杂志对我文章的录用,都是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使我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二、好文章是“想”出来的

的确,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谁都知道,思想才是文章的灵魂和价值所在。写出来的文字如果没有独到、深邃而丰富的思想,即便文字很美,也难言是好文章。写什么?俗话说:“我手写我心。”“我心”有什么?那得靠“想”。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好文章是“想”出来的。

我所有的文章都是想出来的。如《初入职教师不妨多读五类书》一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第8期,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第12期全文转载,以下简称《读书》一文),其写作缘由是记得有次市教研活动,我上了一堂示范课,老师们感到深受启发。其中有一位是宁波二中的黄老师,他入职不久,对工作很热爱,觉得我可以是他的学习榜样,于是活动结束后就主动找我聊,内容就包括初入职教师的读书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之前就想过,所以也有些想法。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是边想边说,对黄老师的观点我也在听在想。事后我觉得还不“过瘾”,谈得还不够深刻,有些问题好像还没能说清楚,于是就开始了较长时间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读书》一文。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写出好文章,该想些什么呢?应该说,要想的东西很多,这里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想确定什么选题。也就是你打算研究什么,在哪方面写点东西。比如我写《读书》一文,事先就明确了“初入职教师的读书问题”,然后去有目的地想、研究。二是想文章核心观点。文章总要说点什么,观点最为重要。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创见性如何?这是需要想清楚的。《读书》一文,我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初入职教师不妨多读五类书——学科专业类、教育教学类、组织管理类、名人传记类、文学艺术类的核心观点及其理由等。三是想如何具体来写。就是具体考虑文体选择、题目拟定、文章结构、素材选用、行文方式等。《读书》一文,我在下笔之前,经综合考虑,确定了议论文的文体类型、如上所述的题目拟定、五部分的文章结构等,为具体的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那该怎么去想呢?具体方式方法很多,应因人、因事、因时而宜。对于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建议大家这样去“想”:一是科学地想。想的过程要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的要求,科学使用概念,恰当运用判断,正确进行推理,遵循辩证思维,得出合理结论。二是由浅入深地想。好文章是有思想深度的,而深邃的思想是由浅入深而来的,想的过程切忌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而应通过追问、质疑、批判、重塑等,让思维往深处漫溯。三是多角度地想。“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可能迥然有异,这样有利于得出新的想法,使问题论述更全面、科学。四是有借鉴地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基础、能力、经历、视野、兴趣、特长等是不一样的,想的过程中合理地借鉴他人有益成果,有利于丰富思想、深化认识、启迪智慧。常见的借鉴途径有看书、讨论、请教、听讲座等。

想是占用时间的,教师的工作很忙,因此,我主张:一是合理使用工作时间。与写文章有关的想大多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这些想本身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有要求,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工作时间来想,把日常工作与文章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好文章想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光工作时间一般不够,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宋代欧阳修平生构思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而我业余时间的想与之有点类似,主要是在上下班时坐的公交车上、中午和晚上休息睡觉的床上以及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的路上。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三是整块时间系统想。写文章是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集中时间系统想。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整块时間都适合综合考虑问题。

三、好文章是“做”出来的

诚然,好文章是将努力想的成果认真写下来。但为何要想、要写?想什么、写什么?如何想、怎样写?想得怎样、写得如何?这些恐怕都跟“做”有关。

这里所说的做就是实践。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主要是指从事日常的教育教学等工作。

做是想和写的来源。想的观点和写的内容都根源于做,没有做,想和写就无从谈起。因为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与客观对象发生关系,从而产生想法,写出文章。做是想和写发展的动力。要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必须使自己的想和写不断深化、拓展、向前推移。怎样才能实现?就是做,也唯有做。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会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从而驱使你去想、去写,产生新的想法,写出新的内容;在做的过程中,想和写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做是检验想和写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好文章中的观点必须是科学的。想和写是否正确科学,必须经实践检验。做是想和写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为什么要想、要写?具体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终的目的和最主要的原因都是要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写《中学政治教师法律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一文[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年第3期,以下简称《法律》一文],就是基于多年的法律教学实践,发现许多中学法律公开课没人愿意上,法律试题不会出,法律题目害怕学生问,法律复习没章法等。这折射出当前很多中学政治教师法律基础较为薄弱,法律教学存在明显短板,法律素养亟待提升。怎么办?我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最终提出研读法律教材、倾听法律课程、细学法律条文、多看法律节目、适做法律题目、常议法律难题、勤积法律素材、试开法律课程等八条路径与方法。我的这些观点经过自身和身边其他老师的反复实践,证明是正确可行的。我努力地想如何提升中学政治教师的法律素养,认真地写提升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教学,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基于此,我才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

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这里强调三点:

要有思考地做。做而不思则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反思使经历上升为经验,深思将经验凝练为主张。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应多思考,我在做什么,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做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等等。这样有思考地去做,才会做出新意、做出成绩、做出经验,才能为写出好文章提供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不难看出,我的《法律》一文就是有思考地做的结果。

要有追求地做。一般来说,写文章是件苦差事,费心劳力,又没有多少经济收入,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注重写文章、写出许多好文章的人大多都是有追求的。而且他们能写出好文章也都得益于他们有追求地做。有追求的人,才会不断有追求地做,才会不断地深入思考,才会不断有新的收获。否则,满足眼前,活在当下,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不动脑筋地照搬别人的做法,那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我能写出《法律》一文,缘于有追求地做。

要有恒心地做。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问题日益复杂的今天更是如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做出点东西、做出点特色、做出点成绩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难有大的作为。我写《法律》一文,是基于近十年持续不断地做,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学了很多法条,看了很多节目,做了很多题目,积了很多素材,议了很多难题,上了很多课。可以说,每一项都不容易,每一点都靠坚持。

最后,我想说,好文章成就于写,得益于想,根源于做,是三者的有机统一。让我们一起努力,做、想、写合一,力争创作出属于自己、无愧时代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题目法律文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政治法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