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2018-05-14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伤身待人身心

清朝名臣曾国藩曾说:“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就是说,凡事都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不要动辄发脾气,否则不仅伤身,也伤感情,对养生十分不利。这是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养生实践经验的总结。

恼怒,佛教上叫作起嗔心。佛教里把“贪、痴、嗔”视为“三毒”,而嗔是危害最大的。佛陀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又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见,无法控制嗔怒,就很可能招来弥天大祸。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时候是十分重要的。

古人在谈养生时,把戒大怒作为“三戒”(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之首。《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的告诫,说明大怒是身心和养生的大敌。《淮南子·本经训》中也说:“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这个遗憾,则是损性亏本的遗憾。孙思邈在《摄生咏》中说:“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可谓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明此,我们说欲要养生益寿,戒怒是关键。

嗔怒,养生之大忌。心理学认为,怒是一种富于冲动性的情绪,是愿望不遂而积累起来的紧张爆发。受人欺侮或欺骗、善意被误解、缺点劣迹被揭发、秘密被泄露、权利被侵夺等等最易被激怒。人发怒时,血压升高,心理紧张。形于外,犹如决堤洪水,大有摧枯拉朽之势;蓄于内,自损身心,轻者影响健康,神经罹疾,重者殒身。因气殒身的典型是《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这位“文武筹略,雄姿英发”的一代天骄,只因气短,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连气三遭,吐血殒命。人生气时,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功能失调,肝气横逆上升,气血上涌,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引起心血管破裂而猝死,人盛氣之下罹病与殒命的机理就在于此。

欲养生就要警惕和除去恼怒,好像道理上很明白,但很多时候,却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或生活上有压力、心情烦躁、伤及“面子”等时候,情绪总是容易失控,而事后又常感到后悔。人能在恼怒时,旋即戒除,化为平静,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气质修养是绝对办不到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严,其待人也宽,温、良、恭、俭、让,被视为人际交往的共同准则,不会因一桩小事就动肝火。欲要养恰自己的身心,必先品行上有德,学识上有诣,宽厚待人,谦逊处世,才会在遇到恼怒之事时。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除掉伤身的肝火,让了别人,养了自己。

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最经不起折腾。所以,老年人尤其要“戒恼怒”。曹孟德在《龟虽寿》诗中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老年朋友希望自己生活得自在些,舒心些,烦恼少一些,一定要加强自己性情的修养,学会静心养怡,戒恼戒怒,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达观的心理空间。如此,怎能不心康体泰福以永年?!

(摘自《衣食参考》)

猜你喜欢

伤身待人身心
日子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日子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你有理有据,我听不进去
季札挂剑
这样吃冷饮不伤身
那些健身中的“伤身”事儿
给身心降个温
大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