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天地 都市里的江南水乡

2018-05-14叶舟

浙江林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白墙粮仓

叶舟

古韵风情历史街区船来船往水波盈盈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所谓的“桥西”,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桥西看尽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浓缩了从晚清以来到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整条街区沿运河西面而建,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修复近现代工业遗存,也保留下了大量白墙黛瓦、老旧门梁、古色古香的旧时民居建筑群。这里有沿河码头、合院式民居、民国里弄建筑、旧式公房筒子楼,也有宋代以来的财神庙、张大仙庙等历史古迹。由旧厂房改建的运河工业三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坐落其间,为京杭大运河增添了独属桥西的人文气息。特色商铺、酒楼茶肆遍布的桥西也延承着运河的古韵、魅力和灵秀风情。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傍运河东面而建,位于大关桥至江涨桥之间,南北长780米,东西宽150米。在这里集中展现着老杭城的历史原貌,自北向南分布着东西向的沙河弄、仁和仓北弄、仁和仓南弄、香积寺巷等传统街巷,也散落着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等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是一个市井与风雅相交融之地。主道路是用青石板块铺成,建筑以白墙黑瓦为主要色调,古朴而典雅。走在梧桐郁郁的石板路上,穿行于天井、院子、商货铺之间,既能品尝到最地道的杭帮菜美食,也能尽享手工、陶艺、绘画、咖啡、品茗之趣,真正体验到“运水千载沧桑曲,收来古情万千许”的运河古韵。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古时是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枢纽,现在的建筑大多为民国时期的留存。在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街区之一。小巷深深,木楼蔼蔼,旧式招牌,石砌埠头,邻里间夹杂着“儿”字音的杭州话,这就是现在运河边小河直街的景象,一条处处充满市井味道的老街,来这里踏过的每一步都带有时光的痕迹。沿街往里走,能看到一面写有标志性“酱”字的白墙,墙院内就是杭城百年老字号的方增昌酱园,也是小河区域最大的酱园。酱园几百年来不忘初心地坚持古法制酱,如今已是杭州市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

运河美景千年流芳白墙黛瓦自古繁华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横跨运河东西两岸,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有着近400年的历史,获“江南运河第一桥”美称。桥长98米,高16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桥面呈柔和弧形,中段略窄。整桥为三孔薄墩石拱桥。在桥墩的两旁各有2座石雕塑,称“趴蝮”,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也是守桥之神。相传在古代,“宸”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着古杭州人民对帝王的欢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原名兴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更名。东临丽水路,西靠大兜路,南面香积寺巷。香积寺的主体为铜式建筑,气宇恢弘,瑰丽庄重。每当夜幕降临,寺前白塔灯亮、四周霓虹闪烁,如梦如幻,是杭州运河新夜景的主角,生动展现了“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繁荣胜景。

富义仓。位于京杭大运河主航道與胜利河交汇处,坐南朝北,占地10亩。在清代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杭州的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富义仓是目前杭州仅存的一个古粮仓,更是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重要的实物见证。经过保护性改建,保持了现遗址的历史风貌,同时引入粮仓咖啡、国学书院、动漫创意、越剧工坊等文化创意产业。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相会,传统与创意在这里激荡,富义仓已由“物质粮仓”变成“精神粮仓”。

国家厂丝仓库。大约由20万块青砖建造,是一座青砖城堡。如今的国家厂丝仓库,是1951年重建的模样。改建后的国家厂丝仓库,成为一处具有人文特色的精品酒店。酒店没有破坏厂丝仓库原有的整体建筑风格,四栋砖木结构的清水砖建筑完整保留了下来。等到夜幕降临,灯光全部打开,甚是惊艳。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白墙粮仓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一堵墙的一生
最美的粮仓
溪 源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