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2021-09-22龙仁志

人民黄河 2021年9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能动性大运河

蔡 蕃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定价:18.00元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以及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交通线,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京杭大运河》一书从水利水运角度入手,为广大读者全面阐释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发展进程。笔者在该书指导下,对中学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京杭大运河》一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元代以前的中国大运河,介绍了中国大运河建设的首次高潮和大运河第二次建设高潮;第二部分为元代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第三部分为明代至清中期的京杭大运河;第四部分为清后期运河治理难题与漕运的终结;第五部分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京杭大运河》通过对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应用,在作者多年累积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书中还论述了古人兴建大运河的技术、重要事件、成败经验等。全书引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有助于广大读者对京杭大运河的宣传研究,对如今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如何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促进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每位历史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在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对学生学习特征、学习兴趣的关注,由此使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紧扣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摆脱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构建多元教学课堂,切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京杭大运河》一书指出,京杭大运河对我国两千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应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效率。现对中学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讨论教学法。该方法强调基于教师的精心准备、指导,为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凭借预先的设计、组织,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表达自身的意见、看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精神。对于讨论教学法在京杭大运河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预先向学生展示京杭大运河的示意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并向学生提问: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冲突及如何推进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传承?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图片、文字资料浏览学习,并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探究,最后挑选学生代表发表讨论的结果,并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在此过程中,不仅可提高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培育学生肩负起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还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多媒体教学法。该方法强调基于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凭借教学设计,合理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共同贯穿教学各个环节,以多样丰富的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开展京杭大运河教学实践中,倘若一味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记忆、习题训练,极易削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并结合京杭大运河相关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源远流长的京杭大运河形成浓厚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再适时融入一些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教学内容,即可营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第三,妙用修辞法。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权巩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伴随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在运河沿岸陆续诞生了众多大城市。为向学生生动形象地阐明京杭大运河的这些重要意义,教师可采用妙用修辞法,将京杭大运河比作南北大动脉、政权黏合剂、城市孵化器等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學习掌握京杭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内容。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切实提升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效率。《京杭大运河》一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对中学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可提供有力指导。

作者简介:龙仁志(1972—),男,江西永新人,永新县第三中学校长,江西省吉安市永新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历史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能动性大运河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运河揽胜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