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合作贵阳森林体验教育中心项目在贵阳启动等14则

2018-05-14

浙江林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树名佛手朱鹮

中德合作贵阳森林体验教育中心项目在贵阳启动

“中德合作贵阳森林体验教育中心”项目建设启动仪式日前在贵阳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举行,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个引入德国理念建设的森林体验教育中心。

“中德合作贵阳森林体验教育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1858.76万元,主要设置森林体验、森林探险、森林科普等建设内容,旨在通过引进德国先进的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化建设经验,为贵州省开展森林体验、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和森林文化知识传播提供先行示范。

《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开幕

日前,《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开幕。本届大会以“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100多个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近千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包括重点审议公约秘书长及各附属机构工作报告,选举2019—2021年度常委会成员,审议和通过公约框架及程序改革、2019—2021年度财政预算、国际重要湿地状况、区域动议、小微湿地保护、湿地与气候变化等决议草案,颁发湿地公约奖,公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决定下届缔约方大会召开时间和地点等议程。

2018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举办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举行。大會主题为“‘苗会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交易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次举办了大型专题特装展,荷兰、韩国、德国等8家国外苗木花卉园艺企业参展,全国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大森工集团的850家企业设展,台湾公司专设展区,安徽省16个市和合肥市所辖各县(市、区)均参展。交易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体验节。

核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挂牌成立

核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挂牌成立,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立的110家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中第一家挂牌运行的创新联盟。核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是融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合作组织。联盟为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秘书处、专家委员会等职能机构。首届理事长单位设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秘书处设在阿克苏浙疆果业有限公司,成员包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等80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

中方向日方提供的一对朱鹮日前抵达日本。此次中方送达日方的2只朱鹮,由陕西省楼观台动物保护中心提供,均为2016年出生。雄性朱鹮取名“楼楼”,代表着提供朱鹮的楼观台;雌性朱鹮取名“关关”,取自《诗经》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楼楼”和“关关”将在日本新潟县佐渡朱鹮保护中心生活。

朱鹮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世纪中叶被认为已经灭绝。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经过多年的人工繁育工作,中国朱鹮种群目前已恢复至约3400只。中国曾于1998年、2000年和2007年3次共向日本赠送、提供5只朱鹮。

高黎贡山首次拍摄到珍稀濒危动物云豹活动影像

近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利用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了被称为“丛林杀手”的珍稀濒危动物云豹的活动影像。

云豹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色从浅黄色到灰色,覆盖着大块的深色云状斑纹,因此得名“云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易危等级物种,被中国哺乳类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物种。云豹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严格,仅出现在中低海拔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中,是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是否完好的旗舰物种。此次在贡山拍摄到云豹,也反映出贡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青海省成立首个林业投融资平台

青海省首个林业投融资平台——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日前正式成立,这是青海积极探索推广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承贷、项目管理、持续经营”的思路,为青海重点林业生态项目工程打造投资主体、承接平台和经营实体,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多方位、多层次引进金融、投资、基金、社会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为青海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标志着青海林业建设在创新投融资机制,合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推进林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浙江候鸟首次完成大规模环志

日前,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与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浙江省鸟类环志工作,这是全省首次完成候鸟大规模环志工作。

此次候鸟环志工作共环志鸟类48种582只,以鸻鹬类最多,有31种560只,占环志总数96.2%,另外还有鹭类、鸥类等。浙江还首次为多个鸻鹬类物种佩戴了一定数量、最先进的GSM卫星定位器,可以准确地得到被跟踪对象的迁徙时间、迁徙停留地点以及迁徙路径等重要基础信息数据。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些冬候鸟将陆续来到浙江,能够看到的主要品种有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斑鸫、虎斑地鸫、鸬鹚、绿翅鸭、斑嘴鸭等。

(吴丞昊)

余杭出台“兴林富民十条”

余杭近日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关于兴林富民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制定了“兴林富民十条”,为林业改革发展与增效增收插上了金翅膀。“兴林富民十条”以实现林业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林业收入稳固增加、生态安全有效保障为目标,从森林生态保护、林业金融发展、林地经营权规模流转、现代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毛竹产业转型发展、珍贵树种发展、林下经济、森林休闲养生业、山区生态廊道建设、“大绿大美”工程建设等方面出台了政策。自2018年11月20日起施行。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林业股份合作制为主导的林业经营机制,健全以林地经营权为主体的林权流转机制,形成以林权抵押和担保为基础的林业金融体系。                                  (钟 燕)

为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规范开展古树名木鉴定、认定工作,省林业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

《办法》在组织形式、实施主体、树种鉴定、树龄鉴定、名木认定、社会公布、档案保存等方面都作出全面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设计制作了全省统一的古树名木认定鉴定意见书。通过《办法》的有效实施和鉴定认定工作的规范开展,每株古树名木都将拥有自己专属的“身份编号””住宅地址““领域领地”“铭牌肖像”“传记故事”“电子档案”等信息,在法律意义上将古树名木融入《森林法》中“珍贵树木”的范畴,加大对破坏古树名木进行刑事案件打击的力度,推进全省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工程以及按级别为古树名木设置保护标志、构建必要的保护设施、保护范围的划定等工作。《办法》于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                                                                                                                    (牟建军)

松阳县象溪上梅举办皇菊文化节

第二届上梅皇菊文化节日前在松阳县象溪镇上梅畲族村热闹开场,吸引了来自省内外600多名游客和客商前来参加。该皇菊基地是在2015年种植的195亩香榧大苗基地下开展的林下复合栽培,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不用除草剂,全部实施人工除草;少施或不施化学肥料,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采用灯光诱杀、激素黏板等非化学性农药防治病虫害。根据作物的生长季节,采取皇菊、油菜和香榧轮作套种土地不空闲、养分内循环的生产管理模式,每年4—11月种植皇菊,12月到次年4月种植油菜,皇菊采收后将秸秆还田作为重要的地力培肥措施,油菜榨油后的菜籽饼是优质的有机肥,作为培育香榧和皇菊的肥料,轻松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经济效益。                       (毛朝明)

金华山举办首届佛手节

2018金华山首届佛手节日前在“中国佛手之乡”金华山赤松镇北山口村隆重举办。佛手是金华知名的特产、“金华三宝”之一。金华佛手种植历史悠久,栽培繁盛时期始于明末清初。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下,金华佛手产业从单纯的盆景、果实销售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休闲观光拓展,果农低小散的种植方式逐渐向规模化生产转型。据金华佛手产业协会估算,金华市目前佛手种植面积约3000亩,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产品远销德国和东南亚各国,灿灿“金佛手”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金华佛手果可制蜜饯;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有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胀满、胃痛等症。                                                                            (朱浙萍)

泰順县发放全市首笔集体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近日,泰顺县柳峰乡梧村村等4个村用集体9526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做质押,获得了银行280万元的贷款,期限为7年,利率按基准利率4.08‰执行,用于消除经济薄弱村发展和投资生产项目。

因公益林采伐受限且不能流转、不能抵押融资,为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和农户融资渠道,唤醒“沉睡资产”、振兴乡村经济,泰顺县林业局、泰顺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县范围内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农户可以年度公益林补偿收入的最高15倍质押获得贷款,并享受利率优惠。泰顺现有公益林136.2万亩,按现在35元/亩的损失性补偿标准,如按现在每年发放4500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额计算,此举将为农村注入6亿多元“消薄”资金,真正使沉睡的“青山”变成农民致富的“金山”。

(包丽丽)

竹产业国家级智库在宁波成立

中国林学会日前组织专家来甬开展竹产业国家级智库专家宁波行活动,并在宁波正式成立竹产业国家级智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工研究所的13位全国知名竹产业专家被聘为宁波市竹产业智库专家。本次活动由中国林学会、宁波市科协、宁波市林业局主办,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共同承办。

当前,宁波的竹产业面临毛竹质量逐渐下降、传统产品销路不好、竹企业产业链不够完整、企业开发成本较高、缺乏竹产业相关技术人才等诸多问题。为此,智库专家为宁波竹产业举行了专家咨询会,针对宁波市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瓶颈进行决策咨询,提出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陆志敏)

猜你喜欢

古树名佛手朱鹮
宁海县完成2020年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中国朱鹮在日本首次产卵
方草寻源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鲜美海味佛手螺
鲜美海味佛手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