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互动的可能性分析

2018-05-14傅艳蕾

知识文库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理论课哲学

傅艳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既阻碍了课程各自的发展成熟,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优势的彰显。从价值导向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应有一致的定位,即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思想教育为目的。定位的一致性,不仅为推动两者互动澄明了前提条件,而且提供了路径选择。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一方面,该课程本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该课程只有真正体现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指导意义,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实现良性互动,课程的价值和地位才能更加受到重视与认可。然而,第二方面正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缺憾,值得引起重视和探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互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两者进行互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既是有助于打通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脉络,推动各门课程各自的发展与成熟;同时也是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优势。那么,两者进行互动的“可能性”是否成立?这既是推动两者互动的前提性条件,也是推动两者互动的路径前瞻。本文就此进行辨析论证。

1 互动前提与争议: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定位是否存在交集?

我们首先进行前提性澄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只有存在共同点或交叉点,才具有互动的可能性。那么两者是否存在交集?本文从课程“定位”的角度加以辨析。综合来看,目前学界基本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1.1强调两者定位的差异性

此观点主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区别定位,前者以思想教育为主,后者以知识教育为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价值性为其教学目标的根本精神,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则以真理性为其教学目标的根本精神。

1.2强调两者定位的重合性

持此类观点的学者主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均定位于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思想教育为目的。例如有学者指出,每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必须根据新时期高校教书育人的要求和规律,确立明确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1.3强调两者的定位既有区别又有重合

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占了多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具有相互独立性,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思想教育为主,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以知识教育为主;而两者的共性则表现在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应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一部分的育人功能。有学者指出,导致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的育人功能发挥得还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抽象地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关系,不是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就具有的知识教育价值,就是忽视了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本来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功用,因而主张德智并进,形成各门课程教学相互配合促进的合力,实现所有教学环节的知识育人和思想育人功能的最优化。该学者的观点有些接近上述第二种主张,但是按照作者本身的意涵,实质上还是隐含着另一层含义,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即强调两者的功能互补,而非完全等同。所以该主张仍有别于上述第二种主张。

上述三种观点基本形成了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在“定位”关系上的三种主流看法。从本文的假设出发,两者若是存在互动的可能性,只有后两种观点可以提供依据,简单概括:一是两者的定位和目标完全重合;二是两者的定位和目标部分重合或存在交集。

2 互动之可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进行一致定位

2.1两者均应定位于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用恩格斯的话来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思想教育提供的是世界观,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目的主要不是让人知晓,而是让人内化并付诸实践。而世界观通常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因而也能够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给人们的心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能够在绝对变化的世界里抓住一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抚平一些浮躁的社会情绪。当然,这样的世界观必须是科学的、辩证的,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是思想教育,这一点似乎已达成共识,分歧主要在于对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定位。有学者认为,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应以知识教育为主,思想教育为辅;个别学者甚至将其定位于单一的知识教育。这些看法似乎并不具有充分的理据。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它们都提供知识教育,虽然前者的知识相对抽象,后者相对具体;但是从根本目的和定位来看,两者不应有差别,即应集中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所以,当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两者“定位”关系的三种主流看法中,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均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由于两者定位相同,两者之间进行互动也具有了可能性,其互动的中介即“思想教育”。

2.2两者进行互动的几个要点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之间的良性有效互动,需进一步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整体定位,应加快达成“思想教育”这一共识。“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大的门类,应有其自身的定位和宗旨,才能够使其下属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形成一股合力。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均应统一于“思想教育”这一定位。当前类似于社会学 、文学、新闻学等部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仍然侧重于知识教育,尚没有完全上升到思想教育的高度。定位不统一、不清晰是造成当前哲学社会科学课收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知识教育”功能应积极提供相互支撑。“思想教育”是目标,“知识教育”是支撑。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下属各学科在知识教育方面已很成熟,但是学科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割裂”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实际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其它哲学社会科学课的知识来提供论证和阐释;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也应注意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提升。

三是各门哲学社会科学课都应积极探索“知识教育”向“思想教育”转化的路径和渠道。将知识内化于心并自觉付诸实践,即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付诸实践的前提是“真信”,所以问题在于如何让人真正信服。当前中国高校各类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同时也没有摒弃西方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文化的比较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論的比较优势,达到理论自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对学科本身有统一和清晰的定位——思想教育,而且要熟知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6JZD041);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路径研究”(17hzghy062);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个体需求视角下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4SKYY10)。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理论课哲学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