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橡胶树低频采收技术扩散中的困境分析

2018-05-14刘锐金何长辉莫业勇

热带作物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橡胶树困境

刘锐金 何长辉 莫业勇

摘 要 运用海南省橡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考究橡胶树低频刺激割胶技术的扩散过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使用刺激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选用低频割制的概率非常低,关于刺激割胶技术的信息过剩可能增加了农户甄别难度;增产被认为是刺激剂使用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省工,可能导致了低频和刺激作为一体技术的分离;农户对刺激割胶技术持谨慎态度,树龄结构是农户决策是否采纳以及采纳比例的主要因素;村干部身份、生产技术水平和技术培训对刺激割胶技术采纳有促进作用,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排斥使用刺激剂。

关键词 橡胶树;割胶技术;低频割制;乙烯利;困境

中图分类号 F326.2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rubber growers in Hainan Province,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low-frequency-stimulation tapping technology of rubber tree was studied and the binary logit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stimu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w rubber farmers accepted low-frequency tapping mechanism and the excess information about stimulants may produce confusions for farmers while increasing produ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purpose of stimulant use instead of the labor-saving, which may cause the segmentation of low-frequency and the use of stimulant. Farmers were cautious about stimulating tapping technology and the age- structure of rubber plantations may be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adoption and how much to adopt. Village cadre status, production technology leve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timulating tapping technology, but those with more education is more exclusive.

Key words rubber tree; tapping technology; low-frequency tapping mechanism; ethephon; diffusion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8.05.029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经济林木。中国植胶区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区,台湾也可种植,其中海南为主要植胶区之一。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可再生的,在地域分布和多个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性。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A.Wickham)将橡胶树种子从巴西引种到英国丘园(Kew Garden),并将培育的橡胶苗运往锡兰(斯里兰卡)、马来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种植均获成功。188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芮德勒(H.N.Ridely)发明了不伤橡胶树形成层组织的在原割口上复割的连续割胶法,使橡胶树能几十年连续割胶,纠正了巴西原产地用斧头砍树取胶因而伤树、不能持久产胶的旧方法[1]。在凌晨使用刀具在巴西橡胶树上通过切割树皮来获取天然橡胶的生产模式,一直延续至今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使用乙烯利刺激下的低频割胶技术,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橡胶种植业对年轻一代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随着老一代胶农退出橡胶生产,劳动力缺口不断增大。在智能化采胶技术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割胶劳动占天然橡胶直接生产成本的比重约为70%,受限于初级产品的市场行情(2013年和2016年對海南植胶区农户的抽样调查发现,2012年259个农户的橡胶收入平均值为2.13万元,287个农户的农业收入平均为2.93万元;2015年195个农户橡胶收入的平均值为1.25万元,减幅为41.13%,249个农户的平均农业收入减少到2.05万元,减幅30.03%,而家庭总开支却增加了9.85%),通过提高收入来吸引年轻劳动的难度增大。提高割胶劳动生产效率主要有2个渠道:一是改进割胶工具,提高人均日割株,如电动割胶刀,加快割胶速度,降低割胶难度,扩大劳动力市场供给范围;二是增加人均总割株,如采用d/4(d/4是割胶频率的表示方法,表示4 d割1次,d/2表示2 d割1次。严格意义上,割制还包括割胶长度(如S/2)、阴刀或阳刀以及刺激剂的配置等指标。本文分析的对象为民营橡胶种植户,几乎都采用S/2↑的方式,能够体现其割制的指标主要是割胶频率,因此采用割胶频率反映割制)低频割制,相比于d/2,人均总割株可以增加一倍。因此,低频割胶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在国营农场生产中,通常以树位作为管理单元,一个树位一般为0.67~0.80 hm2,割胶株数为330株左右。海南省民营胶园普遍采用d/2的割制,年割胶刀数约为100,人均总割株的范围较大。现假设人均割株为400株,单株年产量3 kg,价格按8元/kg,如果采用d/2,每株每刀收入约为0.24元,每次割胶收入约为96元;如果d/5或更低频的割制,年割胶刀数约为30,根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试验结果(广东省火星农场2015年开展d/7超低频割制技术试验,比对照d/4割胶制度,干胶增产幅度少了6.9个百分点;平均干含为32.2 %,比试前和对照区分别高了4.2%和4.5%,还有较大增产潜力;割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 %,即人均割株增加了100%),减产幅度约为15%,每株每刀收入约为0.68元,每次割胶收入为272元。如果一个家庭有800株橡胶树,采用d/5的割制,一个星期可以空余出3~5 d时间来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对于种植大户,如果400株橡胶树每次割胶收入达到240元以上,支付120元的工钱(根据2016年调查的15份村庄问卷,建房子杂工工价最低的是琼中县长征镇新寨村100元/d,最高的是万宁市三更罗镇二村230元/d,其余大部分都在150~180元/d),经济上基本可行。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种植户或农场,人均总割株达到1 500株以上,胶工年产出干胶约可达4.5 t以上,支付胶工3.2万元,在经营上基本可行。但低频刺激割胶技术在民营胶园中的推广应用却是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农户仍采用d/2甚至更高频率的割制,急需对低频割胶技术的扩散过程进行仔细分析。本研究在梳理我国橡胶树采胶技术变迁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技术扩散模型和入户调查数据,深入探析低频割胶技术在民营胶园扩散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1 我国橡胶树采收技术的演化

早期人们通过斧头砍掉树皮获取天然橡胶,在东南亚开展商业化种植之后,开始寻求更加持久的生产方式。100多年以来,一直采用“V”形传统割胶刀,切削橡胶树皮来获取。传统的割胶生产模式始终没有被突破,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我国自1951年开始大面积植胶,已北移到北纬18° ~24° ,种植面积已处于全球第3位,产量第4位,是世界唯一在纬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国家(由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完成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1982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橡胶树从原产地的南纬4~5° 移到北纬18~24° 种植,由于纬度高,常年有风、寒、旱的胁迫,产胶比东南亚植胶国家每年少2~4个月。我国植胶工作者经过不断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选择宜胶地、选育抗性高产品种、研发抗风抗寒栽培技术和适应北缘种植的采胶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谢黎黎等[2]对我国割胶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本研究以各时期的重要奖励为主线进行梳理,主要是为了分析割胶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重点方向。

20世纪70年代,我国探索了橡胶树化学刺激、产胶动态分析割胶制度(刘松泉、郑学勤等完成的《橡胶树化学刺激、产胶动态分析割胶新制度》,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的增产机制、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3-4],将乙烯利刺激技术和“管养割”、“三看割胶”先进经验结合起来,研究总结出高产稳产的割胶制度。使用乙烯利水剂、乳剂作为增产刺激剂,该技术当时在2 000万株实生树上全面推广。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龄的芽接树上,采用低频、短线、少药、浅割、轮换、增肥、动态分析等措施,推广五种新型剌激割胶制度(李乐平、许闻献等完成的《中龄橡胶芽接树割胶制度改革与推广》,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对象为15龄以上耐剌激品系。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常规割胶比较,减少割次41%,省皮20%~40%,省工30%。从1990~1992年间,在104个农场推广,推广面积7.73万hm2,节省胶工12 000人,胶工工资由1 800元提高到2 800~3 500元。这一时期的技术扩散对经济的贡献显著,不仅带来了人工成本的降低,还减少了相应的福利支出[5]。20世纪90年代,针对晚熟品种PR107(无性系PR107是海南和云南垦区的四大主栽品系之一,干胶含量较高,产胶潜力较大,但初产期产量较低),初产期采用两种新割制,省工30%,省皮25%~30%(许闻献、罗世巧等完成的《橡胶晚熟无性系PR107初产期刺激割胶制度研究》,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经过跨省区、跨部门联合攻关,通过试验→总结→改进→提高→再改进→再提高→技术集成,完成了从实生树和低产芽接树到高产芽接树,从中老龄割胶树到幼龄割胶树,从较耐刺激品种到中等耐刺激品种的橡胶树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研究创建了“减刀、浅割、增肥、产胶动态分析、全程连续递进、低浓度短周期、复方乙烯利刺激割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割胶技术体系,并在我国主栽區大面积推广应用(许闻献、魏小弟等完成的《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最近十年,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不断对割胶技术体系进行创新和修正,气刺微割技术、电动化、智能化割胶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到2010年,低频刺激割胶技术在海南省推广应用面积25.75万hm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15%,比传统割制提高劳动生产率50%~150%;比传统割制减少树皮消耗25.5%~52.0%,延长了胶树的经济寿命(校现周、罗世巧等完成的《橡胶树割胶技术集成与大面积推广应用》,2011年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推广应用集中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下属的国有农场)。另外,气刺微割技术的试验证据表明其可以实现劳动力更大幅度的减少,科研工作者从刺激位置、割线长度、气体浓度、橡胶树品系等方面对气刺微割展开研究[6-9],但该技术要求高,且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有较大的副作用[10-11]。刺激剂是低频割胶技术的重要方面,也是改进割胶制度的一个瓶颈[12]。在单方乙烯利的基础上添加多种微量元素及产胶促进剂并改进载体,如乙烯灵(罗世巧、校现周等完成的《乙烯灵刺激割胶技术在橡胶生产中的推广应用》,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减少副作用。

手握电动化胶刀研发主要是降低割胶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我国科研工作者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电动割胶刀的研究[13-14],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有较大突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于2017年推出了4GXJ-I型电动胶刀[15],并已经在云南、海南和广东植胶区以及东南亚部分产胶国小规模投入使用。该项技术仍无法显著降低割胶对劳动力的依赖,无法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依然需要操作者做出相应的技术判断,可能无法明显减少割胶的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与马来西亚合作进行自动化割胶研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一领域至今未见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马来西亚橡胶局研制出自动割胶系统,每株树安装一个全自动化割胶设备,通过传感器控制割胶生产,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但高昂的成本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割胶生产无法根本地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天然橡胶产业就会随着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成本上升而萎缩。马来西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产胶国,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稀缺程度越来越高,导致种植规模不断萎缩。在随之而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油棕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第一大作物。

2 理论模型分析

农户接受一项新技术首先需要学习和了解,因此第一个阶段是获取关于低频割胶技术的信息,渠道有很多,如与邻居或亲朋好友谈论、报纸、电视、广播、参加技术培训等等,现实中第一个渠道往往是最重要的。农户所能获取的信息量是信息获取和收集成本的函数,同时与其受教育水平和年龄有关。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些农户更善于归纳总结,更容易理解新技术的优缺点。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农户就会认为已经了解低频割胶技术。新的割胶技术主要集中在割胶制度改变和刺激剂的使用,降低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量,其本质是“以药代工”。如果采用低频割制而不使用刺激剂,就会导致橡胶树乳管堵塞,使得产量明显下降[12]。刺激剂作为生产调节剂,过量使用就会使得短期产量明显上升,但后期会使产量显著降低,甚至引起橡胶树死皮,提前报废。刺激剂的使用还需要考虑橡胶树品种、树龄、产胶潜力等因素,一旦使用不恰当,就会引起负面影响。面对大量的信息,农户在第一阶段需要确定一个最优的信息水平,可将其转化为最大化问题。

i*=i(d) (1)

i*表示最优信息水平,d是个向量,包含农户的经济和特征变量。对新技术达到了解的程度,需要满足

i*(d)>i0 (2)

i0是信息的临界值。在了解低频刺激割胶技术之后,会对是否采用做出决策,这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相对独立的,但第二阶段预期收益的分布特征依赖于第一阶段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对于刺激剂使用不规范导致负面结果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农户对低频割胶技术的预期收益降低,并增加预期收益的方差。

成本收益分析是第二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预期的净收益大于零才会采用,还需要评估风险。导致新技术采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风险[16-20],以低频割胶技术为例,其扩散中风险因素表现尤为明显。橡胶树产胶周期具有一定的分布形态,如果在生产周期内某个时期过分采胶,就会导致后期产量减少。部分农资企业和销售商将刺激剂作为增产剂来推销,信以为真的农户高频率割制下在橡胶树上涂刺激剂,或者使用浓度过高,导致当期产量高,而后期产量低,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死皮,缩短橡胶树经济寿命。这些不恰当使用造成的后果,往往被归集到刺激剂本身,让农户形成使用刺激剂导致死皮的认知,对使用刺激剂来降低割胶频率的做法不信任。负面信息对农户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旦低频割制以增产为目的,就容易导致由于过量使用乙烯利而造成死皮或割面干涸。

决定是否低频刺激割胶技术可转化为最大化随机收益的预期效用。

E是期望算子,Q=f(m)+g(z)觗表示农户的产量,m为采用传统割制的橡胶树数量,z则为采用低频刺激割胶的数量,总的橡胶树规模为x,f(?)是生产函数。采用低频刺激割胶可能导致产量小幅度下降,但可以节省劳动力,产量的不确定性通过g(z)觗来表示,觗是随机变量。如果g(?)=0,这意味着在不采用低频刺激割胶技术,就不用承担相应的风险。w设为传统割制下每棵树的可变成本,r是使用低频刺激割胶带来的新增成本减去节约的成本,主要是购买乙烯利和相关物质材料,以及涂药所需的人工成本;节省的成本主要是由于割胶劳动力投入减少,如原来采用d/2,现在采用的是d/4,那么每棵树所分摊的劳动力成本就会降低一半。p是胶乳的价格。

(3)式中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是

假设最大化问题(3)的二阶充分条件是满足的,设w*、z*分别是(3)式的内部解。从(4a)和(4b)可以发现,m和z的解是相互独立的,接下来可以将重点放在z上。如果z的最优解z*为零,意味着农户未采用低频割制。要使z*严格为正,则要保证期望净收益要大于边际成本,或者由于产量降低带来的损失要小于成本的减少,即,其中。产量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农户所掌握的信息水平,以及对信息的甄别和分析能力;还包括农户的风险态度,风险厌恶程度高的农户往往难以改变原有的生产习惯,不愿意采用具有一定风险的新技术。

第3个阶段,农户决定多大比例的橡胶树投入到低频刺激割胶中。利用“均值保持展形(a meanpreserving spread,MPS)”的概念(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an-preserving_spread),设参数来刻画概率分布的MPS。对于常数绝对风险规避者,分布的均值保持展形会导致新技术采纳强度的降低,如αz*/α毭e<0[21]。这表明,如果农户意识到使用低频刺激割胶的风险降低,可能诱导其提高接纳程度。对于临近更新的橡胶树,农户一般会进行强刺激割胶,以便在砍伐之前获取尽可能多的产量,不需要考虑风险。农户如果觉得在中龄树或成龄幼树使用刺激剂,风险也是可控的,那么可能就会扩大使用范围。

3 割胶制度选择

说明问卷调查开展的情况,分析海南省民营橡胶种植户割制选择。

3.1 数据来源

2013年5月,作者所在团队组织前往白沙县、儋州市、琼中县、屯昌县、万宁市和琼海市开展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共完成289份有效问卷。2016年8月,在儋州市、琼中县、白沙县、澄迈县、屯昌县、琼海市和万宁市等7个市县的23个乡镇、地方农场开展第2次入户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户家庭经济情况和橡胶生产管理情况。采用一对一问答的方式填写问卷,共采访农户273户,收集到有效问卷261份,本研究以2016年调查数据为主。从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生活情况、橡胶生产销售、橡胶生产管理与技术采用、林下种养、参加技术培训、参加合作社和胶园流转等7个方面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开展村庄调查,了解以橡胶种植为主的村庄在人口、价格、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橡胶生产等方面的情况。调研样本所在市县均为橡胶种植大县,以上7个市县橡胶种植面积占海南省的64.77%,产量占67.53%;依据区域布局分别从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样本市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研结果的代表性。2016年的样本中有85个农户同时接受过2次调研。2013年天然橡胶价格刚刚经历2011年名义价格历史最高点,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开展入户調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弃割的现象。2013年以来,天然橡胶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2015年约有20%的农户因价格低迷而放弃割胶生产,部分农户2014年已放弃割胶生产。

3.2 割制选择

2016年受访农户中,2015年户均割胶天数为95 d,最长为240 d,最少的只割了10 d。57.66%的农户选用d/2的割制,仍有29.03%的农户选择高于频率高于d/2。但相比于2013年,割胶频率有所下降,当时采用d/2及以上频率的占比大于90%,如表2所示。2013年接受访问的农户,基本都在割胶生产,且基本都采用高频率割胶技术,d/3的比重仅为5.28%;2016年已有13.31%的农户开始尝试d/3甚至更低频率的割制,部分农户还采用了d/4或d/5,但数量很小。225个报告割胶劳动力的样本,各有3户有3个或4个劳动力参与割胶生产,52.65%的家庭只有1个人割胶,2个人参与割胶的占比44.69%,一天完成220~330株的工作量。不少家庭是女性劳动力在家从事割胶生产,男性劳动力从事其它生产活动。

4 低频割胶技术的扩散

根据割胶制度选择分析可知,农户采用低频割制的占比非常低,接下来关于低频割胶技术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刺激剂的认知、采纳和使用规模决策。乙烯利为主的刺激剂正确使用是低频和超低频割胶技术的关键环节,乙烯利也大量用于调节芒果、荔枝、龙眼等果树生长调节[22]。

4.1 认知阶段

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的日常性工作。每个种植橡胶的家庭都需要掌握割胶技术,对选择割制进行充分的考虑,如家庭橡胶树的规模、劳动力、经济状况、橡胶树的产胶潜力等。几乎所有农户都知道刺激剂的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市场中充满着各类刺激剂产品。低频刺激割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2个主因子:一是刺激强度,如使用药剂类型、浓度、剂量、涂药面积、施药周期;二是割胶强度,包括割线数量、长度、频率和深度等。大部分农户都掌握有2个维度的大量信息,且认为过去十年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23]。

虽然2015年采用低频割制的农户有所增加,但整体上却没有改善。由于采用d/3以及更低频率割胶技术的样本太少,还没有办法从统计上识别出影响农户选择该技术的因素。使用低频割胶技术需要刺激剂,低频割制使得橡胶树排出的胶乳浓度较高。如果不用刺激剂来延迟乳管堵塞时间,容易造成橡胶树乳管堵塞,但施用刺激剂后仍采用常规割制无异于强割[24]。因此,虽然低频割胶技术中包含刺激剂的使用,但是使用刺激剂和低频割制采用没有太大关联。橡胶树株数大于700且给出割制的82个农户中,有16个采用d/3,有2个采用d/4。从表2中可以发现,采用低于d/3的农户寥寥无几。从2013年5月的调研结果来看,农户对割胶技术最为关注的是不伤树,剩余的技术需求强弱依次为省工、高产、易学和不用刺激剂,还有小部分农户对割胶技术没有考虑(图1)。

总体来看,农户还没有形成使用刺激剂是为了省工的观念。60.78%认为刺激剂的好处是增产;还有不少农户认为是省工且增产,占25.49%;只有13.24%的农户认为主要是为了省工。但3/4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使用刺激剂需要增加施肥,以保证橡胶树的养分平衡,这与刺激剂主要以增产为目的的结论是一致的。不足一半的农户认为刺激剂使用需要考虑品种的差异,1/3的农户对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刺激程度不同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刺激割胶,农户最担心的是死皮,占64.13%;其次是胶乳浓度降低,占14.13%;最后是诸如效果不明显、需要连续使用等问题。刺激剂使用过程需要特别注意调节浓度以及涂药周期,如果掌握不好,就容易出现伤树死皮的情况。

4.2 采纳阶段

农户对于刺激剂的使用几乎都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261份样本中有98户(39.20%)表示曾经使用过刺激剂。82个使用过刺激剂的农户报告了开始使用的年份(图2)。已采用刺激剂的农户中接近60%在高产期使用,这与大部分农户认为刺激剂的作用主要是增产的结论相对应。使用乙烯利刺激之后,割胶劳动力几乎没有变化(91.92%),产量总体上是增加(89.80%),只有大约有1/3的使用者刺激割胶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割胶频率。最早使用刺激剂的农户出生在1949年,1970年开始使用;56.11%是从2010年以来开始使用的,期间价格大起大落。2011年国内外橡胶名义价格都达到历史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2014年以后持续低迷。极端价格可能诱导农户改变原来的割胶行为,高价位时可能为了追逐利润,低价位时可能是维持原有支出的状态。价格持续低迷中,部分通过调整配置劳动力放弃割胶,而不是通过改变割胶技术来实现收支平衡。

乙烯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对于割胶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在无法直接分析农户采用低刺激频割胶技术的情况下,研究橡胶种植户对刺激割胶技术的采纳情况,未使用过刺激剂设置为0,使用过则设为1。本研究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回归因子,包括户主特征、家庭结构、橡胶生产3个方面的变量。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4。男性户主比例超过85%,家庭生产经营主要由男性成员决定。年龄小于40岁的户主比例不足25%;而50岁以上的户主超过40%。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是海南4个主要民族,受访者民族以汉族和黎族为主,其中汉族受访者占比54.79%,黎族受访者占比42.91%。户主中党员比例不高,受访者中有100人曾经或者正在当村干部,占38.31%;没有当过村干部的受访者有159人,占60.92%。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7.47%(150人);其次为高中,占25.29%(66人);高中以上的仅有10人,小学以下的受访者仅有2人,不足1%。受访者普遍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好,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好或者非常差的约为13%(33人);认为健康状况一般的占31%,而认为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占比约为56%(146人)。受访者家庭人口规模平均为5.5人,家庭人口最少的仅2人,最多的达到17人,以4~6人的家庭单位居多,占总样本的67.82%,家庭劳动力平均为3.26人,农业劳动力平均为2.04人。

建立二元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使用刺激剂的因素,利用Stata 14.0进行回归分析。模型(1)引入了全部解釋变量,模型(2)~(5)根据回归结果进行调整,引入部分解释变量,以便考察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模型(2)未引入年龄、政治面貌、健康状况、橡胶收入比重、橡胶株数平方、是否有老龄橡胶树等变量;模型(3)未引入风险态度、民族、干部身份、生产意愿、参加合作社意愿、家庭支出规模、是否有老龄橡胶树等户主和家庭特征的变量;模型(4)未引入年龄、政治面貌、橡胶收入比重、橡胶地块数、橡胶株数、株数平方等橡胶生产情况和户主特征的变量;模型(5)未引入风险态度、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健康状况等户主特征的变量。

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5,效果并不理想,5个模型都没有整体通过检验,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解释。统计上显著的变量有文化程度、是否担任过村干部、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技术培训,除了受教育年限对是否使用刺激是负向影响,其它3个变量都是正向影响。橡胶种植园结构对是否使用刺激剂在模型中没有显著影响,是否有老龄橡胶树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农户择在老胶园里使用刺激剂的概率大。在老龄橡胶树上进行强割,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刺激剂对未来产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村干部能够接受的信息要比其他村民多,且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也相对强一些。因此,他们有更大概率选择刺激割胶技术。刺激剂的使用需要掌握好浓度和涂药频率,如果没有掌握好,就容易造成橡胶树资产加速折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对刺激割胶技术使用有较强的信心,对技术细节也了解相对全面,所以其倾向于采纳该技术。如果不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使用刺激剂,还需要注意橡胶树的养分平衡,这时需要户主很好地把握。技术培训对刺激割胶技术的采用有积极的影响,农户通过参加技术培训,了解刺激割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求,进而加大农户采用该技术的概率。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倾向于使用刺激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可能会更加注意到使用刺激剂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刺激割胶技术的采纳比较谨慎。

4.3 采纳比例

不少农户出于对橡胶树的爱护,拒绝使用刺激剂。150个受访者给出了不使用或不信任刺激剂的原因,主要还是担心死皮(42.67%)。橡胶树一旦發生死皮,难以恢复割胶生产。32.00%表示自家胶园的树龄偏小,还不能使用刺激;11.33%的农户因为还没有对刺激割胶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不使用;仅有12个农户考虑到当前的割制,选择d/2或更高频率的割制,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刺激剂,也不能使用。70%以上的农户表示会在老龄胶树或胶园更新时使用。有96个农户给出了刺激剂使用的树龄范围;只有3户表示新开割树和老龄树都使用刺激剂;有15户选择幼林树使用刺激剂(见图3)。决定使用刺激剂的农户考虑使用比例时,树龄结构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5 讨论

本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低频刺激割胶技术在海南民营胶园中的扩散。虽然该技术能提高天然橡胶劳动生产率,且经过了近5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但在海南省民营胶园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采用d/3以及更低频率割制的农户占比非常低,但使用刺激剂的农户却有一定的比例。低频和刺激剂使用本是属于一体的技术,却被分离开来,刺激剂在某种程度上被用作增产的一种手段。在割胶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相关科技奖励中,增产也作为其中一个指标,这可能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这可能反映了在国内供需缺口大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在追求产量,部分地忽略了低频刺激割胶技术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户一般选择在老龄树上使用刺激剂,对其它树龄的胶园中使用,担心影响后期产量。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还没有充分重视这种分离对低频割胶技术在海南民营胶园中扩散的影响。现有成果比较关注割胶技术本身及其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考察割胶技术认知。本研究运用三阶段模型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低频采收技术在海南民营胶园扩散中的困境。在往后的技术推广中,应当充分重视把刺激剂使用与低频割制作为一体的现实意义。

科学合理使用刺激剂是低频割胶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需要大力提升户主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提高农户低频割胶技术的采纳率。开展方式恰当的技术培训是重要的渠道之一,首先是能够帮助改善农户对刺激剂使用和低频割胶的认识,强化技术的一体性和边界;其次能有效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农户对使用刺激剂的预期方差;最后是可以更好地发挥村干部在技术扩散中的积极作用。规范的低频割胶技术示范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显著地减少负面信息对农户决策中的影响,纠正对低频刺激割胶的认识误区。另外,还需要规范刺激剂相关产品市场,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从2014年以来,天然橡胶持续低迷,橡胶种植的比较效益低,急需通过低频刺激生产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加快低频割胶技术的扩散。但低频割胶技术面临着种植规模小的问题,户均种植面积仅1.13 hm2,且依据2016年入户调查发现,农户流转橡胶园的意愿低,实际流转行为非常少。低频割胶的规模服务或许是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我们正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 康,黄宗道. 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2] 谢黎黎,姜泽海,黄 志. 中国割胶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解决胶工短缺建议[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1):15-19.

[3] 庄海燕,安 锋,张硕新,等.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10,46(4):120-125.

[4] 魏小弟. 高产高效是割胶技术的永恒主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09(6):38-39.

[5] 高锦合,柯佑鹏. 割制改革对天然橡胶生产的贡献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3(1):61-64.

[6] 牛静明,校现周,杨文凤,等. 巴西橡胶树气刺割胶中不同刺激位置的生理效应[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2(7):1 191-1 195

[7] 杨文凤,牛静明,罗世巧,等. 橡胶树刺激割胶中不同割线长度生理效应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1 971-1 975

[8] 仇 键,杨文凤,吴 明,等. 橡胶树PR107不同乙烯浓度气刺微割的产量和生理效应[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8):74-77.

[9] 麦全法,李晓波,李文海,等. 气刺微割技术对不同品系的更新橡胶树割胶效果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64-67.

[10] 杨文凤,校现周. 橡胶树气刺割胶技术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13(4):18-21.

[11] 校现周. 我国气刺短线割胶技术发展策略与建议[J]. 中国热带农业,2014(6):9-10.

[12] 校现周. 我国割胶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国外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4):61-63.

[13] Abraham P D,魏小弟. 用Motoray Marka型电动胶刀的割胶试验[J]. 热带作物译丛,1987(1):16-18.

[14] 闫喜强,廖宇兰. 橡胶树割胶技术的探索: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 海口: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3.

[15] 操 戈. 我国橡胶产业有望实现机械化采胶[N]. 农民日报,2017-04-28(002).

[16] Lindner R K, Pardey P G, Jarrett F G. Distance to information source and the time lag to early adoption of trace element fertiliser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82,26(2):98-113.

[17] Lindner R K. Adoption and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an overview[J]. Aciar Proceedings,1987: 144-151.

[18] Tsur Y,Sternberg M,Hochman E. Dynamic modelling of innovation process adoption with risk aversion and learning[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0,42(2):336-355.

[19] Leathers H D, Smale M. A bayesian approach to explaining sequential adoption of components of a technological packag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73(3):734-742.

[20] Feder G, Umali D L.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 review[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3,43(3-4):215-239.

[21] Saha,Atanu, H. Alan Love and Robert Schwart. 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nder Output Uncertain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4,76(4):836-846.

[22] 潘建平,田世堯,袁沛元,等. 乙烯利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4(1):27-29.

[23] 何长辉,刘锐金,莫业勇. 农户割胶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云南和海南植胶区的调查[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6):85-90.

[24] 许闻献,曾 庆,王文成. 中国橡胶树割制改革30年[J]. 热带农业科学,2000(6):57-71.

猜你喜欢

橡胶树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天然橡胶种植管理技术研究
生如橡胶树
中国热科院在橡胶树低温应答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神奇的设计师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橡胶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磷水平对橡胶树幼苗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