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2018-05-14宛诗平

奋斗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风田园乡村振兴战略

宛诗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绘就了乡村发展新图景。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乡村不仅是农耕经济的载体,而且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诗宋词中曾留下几多对田园乡村的咏叹。不可否认的是,在工业文明的发展大潮中,乡村越来越变得黯然失色、日渐没落甚至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无论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吐槽,还是对农村“空心化”引发各类社会治理问题的担忧,乡村几乎成了封闭与落后的代名词。乡村发展向何处去,已是一道令人困惑的选择题。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远的历史眼光和文化胸怀,让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寻找梦中田园、留住记忆乡愁的探索实践。当此之时,致力于乡村振兴、重构新型城乡关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当然,“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响亮的宣言。“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乡村发展新图景,要实现这一战略,就需要从“形”“魂”“人”三方面入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契合实际的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路子,使“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

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村之“形”。“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乡村就会变成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镇的“四不像”。因此,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突出规划引领,抓好整体设计,尊重乡村特有的田园景观、传统建筑,切实保护村庄传统肌理和格局,注重有機更新、渐进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整村装修,努力以最少的、最自然的、最不经意的、最有效的人工干预,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确保规划和方案充分体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理念,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村之“魂”。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常常把振兴乡村当成改天换地的舞台。然而,“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传统农业文明在当下,得到了重新解读的生命力。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各种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流淌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只有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并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加强研究、讲好故事,才能孕育出乡村的独特气质与性格,让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得到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让人们能够找到乡村的“根”和“魂”。

乡村振兴,更需要留住乡村之“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一盘散沙的农民并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才能成为主体力量。乡村不但要美丽,而且要宜居,更要有活力,只有这三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乡村建设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此,我们要立足生态人文资源优势,以乡村全面发展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富农为主线,以职业农民扎根为目标,抓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化的生活。<\\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猜你喜欢

乡风田园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