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追问技术的五条路径

2018-05-14包国光

创新 2018年1期
关键词:存在论海德格尔技术

包国光

[摘 要] 海德格尔在其各个时期的“存在之思”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技术问题”。依据海德格尔理论的前期和后期的几个文本,可从中归纳引申出五条追问技术的路径:通过在世(生存)、通过自然(产生)、通过艺术(作品)、通过“四因”(招致)、通过物—空间(栖居)。这五条追问技术的路径得出的结论是,技术的本质关涉着“物—世界—生存”。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 技术; 解蔽; 栖居

[中图分类号] B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1-0042-09

海德格尔本人不承认其提出过存在论,本文中的“存在论”指的是“存在之思”的意思。海德格尔认为“追问”构筑了一条道路 [1 ]3。追问技术,表现为问技术是“什么”,也就是问技术的本质。本文试图根据海德格尔各个时期的“存在之思”与“技术问题”的关系,运用现象学的“看”和生存论的“领会”方法,从中引申出追问技术的五条路径,并给出所“看”到和“领会”的技术。

一、通过“在世”(生存)显示的技术

前期(1930年以前)的海德格尔把“此在”① (Da-sein)的存在方式解释为“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简称“在世”。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分析起点,是从此在——也只有人才符合其规定的——这个存在者开始的。为了指明此在的存在与其他存在者的存在的区别,海德格尔用“生存”(Existenz)一词专门来标示此在的存在,而此在的存在论就可以释为生存论。

1.技术显示为对上手性的揭示

此在的“在世界之中存在”,表现为“操心”(Sorge),其中就包含与世内存在者打交道的“操劳”。从存在论立场来看,技术与任何种类的“存在者”(工具、机器等)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工具、机器等各类存在者,或者是作为技术的条件和手段,或者作为技术的对象被技术所影响。技术通常是通过器具或机器等的使用显示出来的,技术作为手段、方式和条件,让上手存在者如此这般向操劳来照面。某物能够被使用,某物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必须已经被领会了,即预先被“看”到了。向操劳活动照面的和被使用的东西总是某种存在者(器具),被看到和被领会了的是存在者(器具)之存在,即上手存在(Zuhandensein)和上手性(Zuhandenheit)。

上手性是器具等存在者在能够发挥“功能用途”的存在性质,这种上手性规定着在此在的日常在世操劳中出现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海德格尔把世内存在者的上手存在状态称为“因—缘” [2 ]98,上手性中就包含着这种因—缘性。器具能够在此在的日常操劳活动中被使用并发挥功能,是由于器具的“上手性—因缘性”已经预先被揭示(Entdecken)和被展示(Augenblick)了,即器具的上手存在和因缘存在已经预先被此在领会掌握了,也就是说器具的上手性和因缘性被给予了。通过对器具的用途和上手性的考察,就能够发现技术已经在器具的被使用中现身了。

向操劳活动照面的和上手的总是某种存在者(器具),被展示和被揭示了的是存在者(器具)之存在,即上手性和因—缘性。这种对上手性和因—缘性的展示和揭示,就属于日常操劳中的技术所指的东西。在日常的在世的生存中,在此在的操劳制作活动中,技术现身了。技术以揭示和展示上手性和因—缘性的方式而显现出来。现身的技术作为揭示和展示包括:对器具等上手存在者的上手性和因—缘性的揭示,对制作对象的自然物的现成性和适合性的展示,对制作方式、制作步骤和制作标准的揭示。

2.技术作为“寓世存在”的方式而显现

在《存在与时间》第41节,海德格尔称“操心”(Sorge)为此在的存在结构:先行于自身——已经在世界之中的——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 [2 ]222。这里的“寓于世内存在者”,指的是此在必须在存在者整体中间并且与诸存在者打交道着去存在。此在总要向自身之外(世界)去存在,总要与自身之外的其他存在者相关联地去存在,此在的存在“离不开”其他存在者的存在。因此,此在的存在是“在一个被抛的世界之中先行于自身地寓于世内存在者而存在”。

技术首先在器具的使用等日常操劳活动中显示出来的。从存在论生存论立场来看,技术不能是任何种类的“存在者”,技术是操劳着使用器具的模式,技术是让上手存在者如此这般向操劳来照面的打交道的方式。技术在本质上是“让上手存在者产生”,技术通过上手之物的存在而显示自身。

此在的在世生存总是与世界内的各种存在者打交道,海德格尔称其为“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简称“寓世存在”。从操心的结构层面上来看,“寓世存在”作为此在去存在的“先天的”结构性环节,给出了此在与世内存在者打交道的基本方式,即是让存在者来到此在的近处(或者存在去向存在者的近处),让存在者以上手存在的方式显现和被给予,让存在者以上手存在的方式向此在来照面。“寓世存在”总是通过“技术的”方式而展开的,此在与世内存在者打交道的方式就是揭示着上手性而使用上手存在者(器具等)。在操心的结构层面上,“寓世存在”作为操心的一个结构性环节,其方式也是“技术的”,即技术作为此在与世内存在者打交道的方式,而在操心的结构中显现出来。

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就是去揭示着和展示着世界内的各种存在者的存在,即揭示着上手存在者的是“什么”和展示着上手存在者的“如何”着。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也就是“技术性”的存在,即通过技术并实行技术而“去存在”。从日常在世的操劳活动的展开来看,技术是对世内存在者上手性(上手存在)的揭示和展示;而从此在的存在的操心的整体结构来看,技术就显示为是“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就是揭示着存在者的上手性而展示与存在者打交道的方式,即揭示着展示着存在者的上手存在而处身于存在者中间。

依据此在的在世存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结构,可展示出生存论上的两个层面的技术:作为“操劳”活动的条件,技術显示为对世内存在者的“上手性”的揭示和展示;作为“操心”的环节,技术显示为此在的“寓世存在”的方式。①

二、通过与自然(产生)对比所展示的技术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φ■σιs)概念做了深入的解说。海德格尔认为以“自然”和“技术”来翻译古希腊语言中的φ■σιs和τ■χγη,这种解释丧失了φ■σιs和τ■χγη的古希腊含义。海德格尔在解说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中,详细地阐释了φ■σιs的本质和含义,揭示了τ■χγη的本质及其与φ■σιs的关系,从中显露出技术与产生(或生成)的密切关联。

1. φ■σιs是γ■νεσιs(产生)

通译为“质料”和“形式”的亚里士多德的另一对概念μλη 和μορφs,海德格尔按照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文本进行了新的解释。海德格尔主张μορφs必须从ε■δοs(爱多斯)出发来理解,而ε■δοs必须联系λ■γοs(逻各斯)来理解。

传统哲学把古希腊的μορφ■翻译为“形式”,而海德格尔却将其释义为“设置”,“入于外观的设置”。μορφ■并不是在质料中现成地潜存着的东西,而是物的一种存在方式。μορφ■的入于外观的设置,是把作为ε■δοs(爱多斯)的外观提取出来并设置入φ■σιs的运动的在场中。这种“设置”的含义是“形式”概念中所缺乏的。西方哲学通译为质料的■λη一词,海德格尔将其释义为“具有适合性(或潜能)的可占用物”,即适合于为某种φ■σιs占有它作为起始开端。但只有在被设置入某种外观的状态中,■λη才属于特定的φ■σιs。仅仅作为■λη(可占用的有潜能的质料),还不能称为φ■σιs,只有在μορφs(外观的设置)也出现形成的时候,■λη所命名的东西才被规定为可占用物,才能称为φ■σιs。[3 ]319在《物理学》第二卷中,亚里士多德把φ■σιs看成是γ■νεσιs(产生)的一种方式。海德格尔说:“作为入于外观的设置,μορφ■被作为γ■νεσιs(产生)。” [3 ]336而γ■νεσιs(产生)的本质是“置造”(Herstellen), 置造不同于制作(πο■ησιs),置造的意思乃是摆置和造成,摆出来(Her-stellen)带入在场化之中而造成具有如此外观的东西,是“设置”的在场化。制作(πο■ησιs)仅是置造的一种方式。φ■σιs是置造的另一种方式。置造或生成是一种对“外观”的“提取”。

2.τ■χγη是另一种γ■νεσιs(产生)的方式

海德格尔提示φ■σιs是τ■χγη的对立概念,τ■χγη的含义要参照φ■σιs来理解。在哪种意义上τ■χγη是与φ■σιs对立的呢?作为以τ■χγη(知晓)为指导的γ■νεσιs(产生)方式,τ■χγη与φ■σιs(产生)相对立。

作为制作物的产生方式的τχγη,也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置造。在φ■σιs这种产生的运动中,运动者(自然物)就是它自己的起点。而在制作物产生的运动中,一个在制作物之外的他物(制作者)成为运动的起点。作为产生的τ■χγη,其意思不是通常的技艺(技术和艺术能力),海德格尔把τ■χγη的本质规定为“知晓”,即对任何一种制作活动之基础的熟悉,对一种制造(如床的制造)过程必须从何处开始、何时结束和完成的精通 [3 ]280。因此,制作物的■ρχ■(起始占有或运动的开端)是τ■χγη。

τ■χγη先行领会了被制作物的ε■δοs(外观)的样式,因而这个τ■χγη才能引起并支配制作物的运动状态或产生过程。τ■χγη既是指一种知识,也指以这种知识为基础的、与φ■σιs相区别的制作物的产生方式。在τ■χγη这种产生方式中,被预先“预先”看到的(外观)仅仅是自行显示;而在φ■σιs那种产生方式中,外观(爱多斯)却是依靠自己本身自行摆置和自行设置的。自行显示在τ■χγη中的外观,只是一种παρ■δειγμα(摹本或原型),其还不能进行“自我设置”,还需要一个他者的协助,才能把适合于如此外观的适合者和可占用物摆置入这种外观中。

制作技术就作为这种协助者而进入τ■χγη这种产生方式中。是(工匠的)制作技术依据自行显示的外观(例如斧头)去选取适合的可占用物(铁块和木头),并把这种具有适合性的可占用的铁块和木头设置入斧头的外观中,从而生成了斧头。然而,铁块和木头对于斧头虽然具有适合性或可能性,但是不能只靠自身自动生成一把斧头。在制作物的产生中,“入于外观的设置”的实行就是技术,制作物产生的“途中”通过技术而展开。

3.τ■χγη的生成通道显示为技术

制作物的产生运动需要技术活动过程的协助,τ■χγη作为产生就与φ■σιs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虽然技术活动并不是制作物的生成运动的本质,但是作为“協助者”的技术,对于制作物的生成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技术过程就没有制作物的产生。制作物产生的“实现”只有依靠技术活动才能展开和进行,技术活动成为制作物生成的必要条件,技术活动在制作物的产生中具有某种优先性。在制作物的产生中,自行显示的“外观”被先行领会了还不够,挑选适合者并将适合者的适合性设置入外观中的运动过程,也必须依靠技术去实行。制作物生成的全过程都贯穿着技术活动,技术仿佛是支撑和保证制作物有效生成的一条“通道”,只有在这条“通道”中运动的制作物,才能到达终点(生成后的在场)。

τ■χγη是制作物运动的■ρχη(起始占有)和生成方式。根据对制作活动过程之基础的精通,τ■χγη是制作技术活动进行的依据的指导原则。作为设置于外观之实行的技术,显示为τ■χγη这种产生方式的协助者。技术制作活动过程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到达生成终点,是要由τ■χγη来衡量、评价和确定。从另一方面来看,τ■χγη所确定的外观之成形的在场的终点,也必须通过技术活动来决定它能否实际有效到达。作为入于外观之设置的实行的技术,显示为τ■χγη这种产生方式的协助的通道。在τ■χγη中自行显示的外观,并不能自动地把适合者带入在场化,只有通过技术这种设置途径,制作物才能到达终点而产生。

一方面,制作技术属于作为产生的τ■χγη。另一方面,τ■χγη也离不开制作技术。因而,从技术出发来解说τ■χγη也是正当的,τ■χγη从特定方向上被称为“技艺”。技术虽然是τ■χγη的协助者,但是逐渐成为首要者,最后把技术与τ■χγη看作是同样的。τ■χγη以技术作为产生的通道,τ■χγη便不能像φ■σιs那样涌现着返回自身。技术作为τ■χγη这种产生的通道,便不断地背离自然。

三、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出技术的可靠性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通过观赏和领会梵高的一幅绘画,追问和展示了“器具”的本质。

海德格尔首先提出了“物之物性”的问题,因为艺术作品也是一个物。人们通常把物划分为三大类:自然物、(广义的)器具、艺术作品。在西方思想中,代表性的对物的解释有三种:一是物是其特征(属性)的载体(实体);二是物是感性上被给予的多样性的统一体;三是物是具有形式的质料(的综合体)。海德格尔认为第三种对物的解释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适合用来解释用具和艺术作品中的物的因素。

但海德格尔对“物是具有形式的质料”这种解释也仍有怀疑。他在分析器具的物因素时指出,器具的,如鞋子的“形式与质料的交织首先从用途方面被处置好了。这种有用性从来不是事后才指派给鞋子这类存在者的”。海德格尔认为器具的有用性比质料与形式的结构更基础。“服从有用性的存在者,总是制作过程的产品。这种产品被制作为用于什么的器具(Zeug)。因而,作为存在者的规定性,质料和形式就寓身于器具的本质之中。器具这一名称指的是为了使用和需要所特别制造出来的东西。质料和形式绝不是纯然物的物性的原始规定性”。[4 ]13有用性指示了器具的存在特性,但有用性还没有完全揭示器具的本质,因为器具的有用性随着使用逐渐消耗而失去。但在观看一幅画的时候,如梵高的《鞋》,鞋子所归属的“大地”和穿鞋者的“世界”凸现出来。海德格尔说:“虽然器具的器具存在就在其有用性中,但这种有用性本身又植根于器具的一种本质性存在即可靠性中。借助于这种可靠性,农妇通过这个器具而被置入大地的无声召唤之中;借助于器具的可靠性,农妇才对自己的世界有了把握。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在此。” [4 ]19器具的本质在于器具的可靠性,在于器具与“大地和世界”的关联。作为有用性的技术的本质,在于实现器具的可靠性,从而维系一个世界和大地的敞开性的关联。

海德格尔认为,对器具本质的揭示,不是通过对一个真实器具(鞋子)的解释,也不是通过描述制作鞋子的工序步骤,也不是通过鞋子的使用,而是通过对梵高的關于鞋子的一幅油画的观赏。“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呢?在这作品中有什么东西在发挥作用呢?梵高的油画揭开了这个器具即一双农鞋实际上是什么。这个存在者进入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希腊人把存在者的无蔽状态命名为■λ■θεια。我们说真理。” [4 ]21器具的本质存在最后指向的和归属的是解蔽意义上的真理。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就已经把器具和技术的本质追问到“解蔽”上,而且已经提到了“座架”(Ge-stell)这一后期的重要术语。在《艺术作品的本源》的附录中,海德格尔解释了“座架”的含义:“它是生产之聚集,是让显露出来而进入作为轮廓的裂隙中的聚集。” [4 ]72这里的“座架”还是希腊式的,主要是指摆置的聚集或聚集的摆置。

四、通过四因到达了解蔽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通过技术的“工具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把技术的本质引入了真理即解蔽(■λ■θεια)的领域。进而,海德格尔把现代技术的本质释义为座架(Ge-stell)。

海德格尔说:“工具性的东西占统治地位的地方,也就有因果性即因果关系起支配作用。” [1 ]5那么,因果性的本质又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把因果性看作是原因引起结果的必然性,原因是起作用的东西。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四原因理论: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效果因或动力因。海德格尔认为,今天欧洲人所谓的原因(Sache)来源于罗马人的causa,仅仅突出保留了四原因中的效果因或动力因。而希腊人的原因是招致,即把某物带出来,四因是聚集在一起的共同招致的方式。如银盘,就需要质料(银材料)、将成型的银盘的形式(外观)、银盘的目的(终点)和银匠(技艺)共同招致银盘的生成。海德格尔说,招致具有起动(An-lassen)和引发(Ver-an-lassen)的特征。四种招致方式即四种引发方式,它们共同在何处配合着起作用呢?“它们使尚未在场的东西进入在场之中而到达。据此看来,它们便一体地为一种带来(Bringen)所贯通,这种带来把在场者带入显露中。” [1 ] 9这种带来就是产出(ποíησιs)。招致即引发的诸方式,是在产出的范围内起作用的。那么,这种产出又是怎么回事呢?

海德格尔说:“产出从遮蔽状态而来进入无蔽状态中而带出。惟因为遮蔽者入于无蔽领域而到来,产出才发生。这种到来基于并且回荡于我们所谓的解蔽(das Entbergen)中。”由于每一种产出都建基于解蔽,技术之本质与解蔽关系大矣。工具性的东西作为手段被包含在引发方式中,通过作为技术基本特征的工具性追问技术根本上是什么,就会到达解蔽那里。“如是看来,技术就不仅是一种手段了。技术乃是一种解蔽方式。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适合于技术之本质的领域向我们开启出来。那就是解蔽的领域。” [1 ]10“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技术乃是在解蔽和无蔽状态的发生领域中,在■λ■θεια(无蔽)即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 [1 ]12

五、通过“物—空间”的聚集和栖居

后期海德格尔通过对物进行追问,阐释了物之物性、物的位置空间以及世界的四重性。

后期海德格尔所谈论的物(Ding),不是指物质实体的自然物,而是指广义的人工物。对于物是什么,或物之物性,海德格尔认为表象性思维不能把握这个问题。表象性思维至多能把物表象为对象或站出者(Herstand),而不能达到物之为物。从人的制作的置造(Herstellen)角度也不能达到物之为物,置造只是让物(比如一个壶)进入在场而出现,制作决不能造出“壶之本质”这种本己因素。[1 ]175壶是盛水或酒的容器。壶之所以具有容纳作用,在于壶底和壶壁所限定和围起的“虚空”。这种虚空并不是置造出来的,置造只是使壶占有了一个虚空,也就是使壶“进入”其本己因素之中。壶中倾注了水或酒的时候,天、地、神、人“四重整体”就通过壶而聚集。后期海德格尔把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称为世界。

物的本質即物之为物,在于聚集。海德格尔说:“物物化,物化聚集。” [1 ]181聚集什么呢?物化聚集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

作为特定的发挥作用之物的桥,横跨水面地段之上,便于人们通行或运货。然而,桥不仅仅是一个“有用”的建筑物。桥的本质在于作为场所位置而设置开启了空间,悄无声息地聚集着四重整体而敞开了一个世界。

由于世界的四重整体就被聚集到以桥为空间位置的敞开域中,从而使人的生存即栖居,也能在人造物所开启的“世界”空间中逗留。这种开启空间的物的生产就是筑造。“筑造的本质在于:它应和于这种物的特性。” [1 ]167“筑造的本质是让栖居。筑造之本质的实行乃是通过接合位置的诸空间而把位置建立起来。” [1 ]169栖居(Wohnen)有居住、栖留、居有、依靠、照料之意,是海德格尔后期标识人的存在的基本术语。

人的生存作为,要通过物来展开和实现。人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活动而进行“筑造”,工程物的产生也即建立设置了场所空间,从而把世界整体聚集,让人栖居。物的本质是让人去存在。

海德格尔以壶和桥为例,阐释了物的本质是对四重整体的聚集,是对世界的开启,是让人栖居。工程技术的本质显示为,通过工程物开启的空间而聚集世界四重整体,让人栖居而生存。那么,工程技术的本质是对世界之“四重整体”的“解蔽着的聚集”,不再单纯是“促逼着的解蔽”和“强求着的聚集”。座架不再是技术的唯一的本质。工程技术的本质还包括物的筑造、空间的设置和让栖居。

六、总 结

五条追问技术的路径分别通达了技术的本质领域的一部分。通过“在世”生存,技术显示为揭示器具的上手性;通过自然和产生方式,技术显示为人工物的产生的通道;通过艺术作品,技术的本质在于维系一个世界的可靠性;通过四因,技术的本质归属于解蔽(真理);通过物—空间,(工程)技术的本质在于聚集四重整体而开启世界,让人栖居生存。这五条追问技术的路径得出的结论,都共同关涉“物—世界—生存”。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3.

[2]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3]马丁·海德格尔.论ф■σιs的本质和概念——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M].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马丁·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M].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杨 彧]

Abstract: Heidegger involved more or less in"technical issues"in all stages of "Thinking of Being". According to Heidegger's texts of earlier and later stages, five methods of "questioning technology"have been concluded and extended: In-der-weltsein (Existenz); Nature (Generation); Art (Creative Works); Four Causes (Verschulden); Object-Space (Dwelling).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e five methods of questioning technology is that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involves "Object-World-Existenz".

Key words: Entdecken; Ontology; Technology; Uncovered; Dwelling

猜你喜欢

存在论海德格尔技术
雅克•朗西埃文学研究中的感性存在论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1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资本论》:经济学术语中的哲学革命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