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林风眠的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2018-05-14许少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

【摘要】林风眠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与画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和绘画艺术对我国艺术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风眠的艺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科学调和了中西艺术思想,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审美需求。本文将进一步对林风眠艺术的个性化特征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个性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林风眠的艺术创作是中国现代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艺术界所提倡的“中西调和”理论广泛影响了众多艺术研究学者。林风眠主张的“古为今用”“中西调和”的思想为促进我国社会艺术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徐悲鸿、刘海粟等都是我国“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充分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营养,并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将自身真实经历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从而创出了属于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林风眠简介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院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其代表作品主要包括《江畔》《春情》以及《仕女》等。[1]林风眠的艺术教育思想及艺术创作风格与他从小生活经历和艺术天赋具有很大的关系。林风眠将中西文化结合在一起,创建了属于个人特色的“林风眠格体”,无论是在艺术绘画技巧上,还是在绘画风格上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其创作作品艺术表现性强烈,呈现出豪放、粗简的特质。林风眠的艺术生涯就像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

二、林风眠的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一)艺术的本质

何为艺术的本质,林风眠在1926创作的《东西艺术之前途》文章中提出了自己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他认为,要想了解艺术如何进行复兴,就必须先深入研究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从林风眠个人艺术发展历程来看,他强调艺术本质研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积极寻求艺术之原始,科学说明艺术的由来;另一方面要寻求艺术构成的根本方面,以此说明艺术整体。从林风眠艺术理论中提出的“寻求艺术之原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他想要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探讨人类艺术发生的起源,对艺术本质科学界定具有极为重要的发展意义。而林风眠艺术理论提出的“寻求艺术构成只根本方法”,则可以看作是他对多样化艺术产品构成规律的深层次探寻。

(二)美育与艺术运动

林风眠在中国社会提倡发展的艺术运动,是他想要振興中国艺术使命感的充分体现。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邀请开始担任大学院中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一职,在这期间,林风眠参加了蔡元培的学术讲座,讲座会议谈到了关于文明社会分工的机械工作过于枯燥,应当大力提倡艺术化劳动。林风眠因此受到了启发,创作出了他回国后最长的一篇论文《致全国艺术界书》,在论文中,他充分解释了自身对当时中国社会艺术发展现状的观点,发表了自身对发展艺术运动的见解。林风眠认为,当时中国艺术已经丧失了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能力,社会民众在精神上反其寻常的态度已经成为了一种变态的生活,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因此,林风眠大力提倡在社会上推行艺术化,引导广大艺术者参与到艺术创新发展运动中,利用艺术教育感化人们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样,林风眠也高度关注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他明确提出了“艺术代宗教”的观念,在传统艺术发展中,宗教与艺术是相互而生的,宗教是安慰人类情感的重要工具,而艺术则是维持社会宗教信仰的关键利器[2]。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发展价值会高于宗教,艺术更加符合人类自由化发展,其表现方法更为自由,能够实现人们在生活中的个性化发展,不会受到宗教仪式那样的约束。

(三)中西艺术融合

林风眠的艺术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调和中西”思想上,林风眠的中心艺术融合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正如他所说的“艺术绘画创作本质就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之分,也无所谓中西之分”。在林风眠艺术创作中,他科学地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有效调和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冲突,全新创造出了一种与中国传统绘画形态不一样的绘画风格方式。林风眠的中心艺术融合是西体中用,他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多数会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工具,具体包括包括了水墨、毛笔以及宣纸等,而在绘画技巧和风格上则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绘画特点。林风眠在对中西两种艺术的融合中,不只是体现在艺术绘画创作技巧上的融合,而是更加着眼于中西方审美观的相互结合,科学地将西方理性与客观态度同中国传统高度联想与主观精神结合在一起。

三、林风眠艺术个性的继承

(一)关注学生

林风眠艺术教育思想始终强调关注学生艺术学习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吸收创作元素,形成属于个人的艺术创作风格。从林风眠艺术创作个性内容来看,他更加倡导艺术实践创作的活动民众化,也就是要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民间艺术历史中汲取营养,科学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存在的艺术创作矛盾。林风眠艺术创作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物,艺术创作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发挥出艺术领域中的各项资源,更应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知识了解,丰富自身的艺术创作手法。这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与现代学校素质教育实质保持了一致性,能够对学生良好人格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正是由于林风眠在艺术创作上的多元化吸收,才有效开拓了中国实验艺术的崭新历程。[3]众所周知,如今,社会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形态,人们需要面对多元并存的艺术发展动态空间,林风眠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艺术发展趋势,这种先进的艺术创造发展观念值得现代艺术教育家的借鉴和吸收,同时要将这种艺术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促进现代学校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艺术教育要因材施教

在林风眠艺术教育思想中,他始终提倡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发展,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结合学生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手段。比如,一些学生学习水平偏低,不敢尝试新鲜事物,林风眠会采用一定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绘画。如果一些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情绪,林风眠会让他们停止绘画,去外面活动放松一下。在艺术教育上,林风眠注重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积极聘用一些高能力、高素质的创新教育人才,如齐白石、吴大羽以及林文峥等人,林风眠将这些愿意全身心投入艺术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引入了中国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4]林风眠在艺术教育上还不断完善教学体制,关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出了他不同层次教育的灵活性。他强调艺术学科应该与其他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力发展自由艺术教育,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

(三)重视艺术理论发展

林风眠在艺术教育改革工作中,他对学生学习的关注重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掌握,而且注重学生艺术理论发展水平自我提升。林风眠本身作为一名具有实践创新精神和高度理论思想的学者型画家,他围绕“中西调和”理论所发表的学术文章从各个角度谈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科学见解。林风眠的艺术理论主要涉及到艺术主体、社会性以及美学高度,他认为,研究艺术创新发展的人,自身必须坚决履行好引导社会人类精神向上的职责,充分发挥出先进理论研究在艺术教育上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种作为优秀艺术家的职责,促使林风眠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美术理论修养,要将艺术理论与实践艺术创作相互融合在一起,不能一味排斥抵触枯燥乏味的艺术理论学习,忽视了艺术理论学习水平的提升。林风眠认为,艺术理论就是艺术创作发展活动的科学总结,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发展作用,具有客观的科学性,能够推动社会艺术稳定可持续发展。如今,社会艺术学习爱好者应该高度重视艺术理论知识文化的学习,而不只是注重各项绘画创作技巧的学习掌握。只有将林风眠艺术理论研究持续传承发扬下去,才能够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风眠的艺术个性化特征体现在其“中西调和”上,他的艺术绘画创作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有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林风眠强调艺术教育发展不仅要关注到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运用,也要注重学生艺术理论的学习理解,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推动艺术研究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伟.穿越世纪——解读林风眠的中西融合艺术教育思想[J].史论研究,2015(80):121,123.

[2]莫艾.林风眠:现代中国的艺术理想[J].美术史研究,2016(2):74-75.

[3]何文婷.调和中西——林风眠艺术思想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5-48.

[4]陈池瑜.林风眠艺术理论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7-59.

作者简介:许少芳(198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林风眠艺术
林风眠《静物·瓶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是艺术家,也是教育家
纸的艺术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救恩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理解彼此的差异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