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应用研究

2018-05-14郑莉姜在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郑莉 姜在新

【摘要】在“推普”政策的冲击下,方言濒危,对方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迫在眉睫,东北方言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地域民俗文化的产物。东北方言如何弘扬传承地域文化积淀的方言体系。本文系统阐述了东北方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图形化设计的优势,将两者相结合,对于如何利用方言的优势,提出了将东北方言进行视觉转译图形化的呈现研究。

【关键词】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视觉转译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东北方言开始风靡起来,处于一个难以撼动的地位。通过对东北方言进行视觉转译图形化,将承载地域文化的方言通过设计衍生应用,促进东北方言的文化传播,交流与传承,防止文化缺失,为东北方言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东北方言概述

(一)东北方言简介

东北方言是一种官话,其区别于俚语,比较规范。主要分布于黑、吉、辽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河北等部分地区,不同地区之间的东北方言也有差异。有学者认为,普通话和东北方言的区别不大。东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东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联系紧密却又相互独立。比如,东北方言中的欠儿登、秃噜反帐、老鼻子、急头掰脸、砢碜、埋汰等,都是与普通话有着较大区别的代表。

(二)东北方言的语言特色

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融合。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和北方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与普通话关系密切,却又不同。东北方言以豪放、直爽、幽默的特点著称,在地域性特色文化的浸染下呈现出自身的魅力!

曾在网络上爆火的东北四大神兽“扯犊子、猫驴子、滚犊子、傻狍子”。“滚犊子”形容的是一种不耐烦,“扯犊子”则是表示闲聊,表面上描述的是各种动物,实际都是各种形容词,很有意思。可以看出东北方言的独特韵味,方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可想而知。

(三)东北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特征概论

起初对于东北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儿时课文中的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对生活场景的描述。由此不难想象东北地处中国塞北,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各类民族的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孕育出承载方言的衣、食、住、行的民俗。服饰上,东北的服饰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靰鞡鞋”和赫哲族的鱼皮服饰。饮食上,满族的白肉血肠大放异彩,以及冬季里不可或缺的酸菜和粘豆包。建筑上,赫哲族的地窨子、撮罗子最具传统,而现代的建筑以俄式建筑的圣·索菲亚教堂和沈阳仿建的故宫颇具盛名。通行上,冬季的雪橇是以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地域的差异性使得承载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的方言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且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二、方言转译视觉图形化设计

(一)国内外方言设计现状

对于方言的記载,保存方法多是通过录音、文档记载录入语言资料库中。据调研得出,国外的方言图形化设计的案例处于一个空白阶段,可借鉴的当属地域文化下语言文字的图形设计案例。国外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当属韩国和日本,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影响,文字也有相似之处。韩国、日本地域方言也是存在,但基本差异不大。方言的设计更是难觅踪迹,但对于文字的领悟和设计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国内对方言的设计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图形化的设计应用趋于少数,其中较多的有湖南方言、四川方言和武汉方言设计等。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对方言进行了一定的调研,总体来说关于东北方言的设计比较少,关于方言的设计的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方言视觉转译图形不够清晰;图形化的缺乏直观释义性;方言图形化的文化底蕴欠缺;地域性方言品牌意识浅薄;方言设计的衍生应用不足。这是东北方言现今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图形优势

图形设计是不分地域,没有界限的设计方向。对于方言的多变性,要达到传播性、直观性是最利于其发展的条件之一。早在语言文字之前就有了图形,通过眼睛可以交流的语言就是图形,图形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象征性。图形也能进行信息传达,是记录方言的高效途径之一。

三、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必要性

推普政策实施以来,无疑对各地方言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2010年《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学法>办法》,开始显示了“保护方言”的意识。2013年,相关政策指出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以记录保存为重点工作。如何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语言体系以普通话为主,生活方言体系多样化综合发展,方言自身的语言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值得设计研究。

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对民俗文化的记录,是考究当地文化的路径之一。东北方言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对于东北方言的设计也是一个开端时期,具有极大的艺术潜能。

东北方言与图形化设计的结合,语言通过视觉转译成图形。通过图形展现,对东北地域文化进行直观性了解和一定的传播作用,对保护东北方言,防止文化缺失有积极的作用。

四、东北方言图形化应用研究

(一)东北方言视觉转译图形化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视觉传达领域也取得了初步发展成效。通过将东北方言视觉图形化,利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符合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不断完善方言图形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北方言图形化以语言的视觉转译图形为基本元素,以实现图形化为最终目的。图形化对语言进行图形化处理,通过“形”体现出方言的“意”,实现形与意的结合,不仅形象地传达了信息,还具有很强的美感。东北方言图形化结合各种视觉处理方法的同时也要兼顾方言的内涵,以图形化的方式将方言的信息呈现出来。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层出不穷,设计软件的功能不断增强,让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不断更新我们的视觉领域。

(二)方言图形化主要呈现形式

方言图形化主要呈现形式有两种,即意象性和趣味性。在方言图形的设计中主要呈现形式是意象性,通过意象的图形设计给视觉者心理上的感染。东北方言图形化不仅是一种视觉呈现的方法,也是对地域性民俗文化图形视觉效果的情感表现。在探索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方言图形的分解重构

分解:顾名思义就是将方言图形分解成若干结构部分,分解方法有图形的结构分解,图形中二级形的分离等。分解不是一味单纯的切割,而是按其自身结构进行有规律的自然分解,在保证部分分解重构后图形的和谐共生。分解重构后的图形一定是有特殊内涵,从而使图形自然构成,受众一眼便能识出内涵。

2.方言视觉转译的无理图形

自然的构成方法反常态而行之,将熟悉的、规律的、有秩序地放置于一个违背常理、荒诞的图形之中,将隐含型东北方言重新认识到视觉转译的图形化中,形与意的结合,不仅得到好的效益,也将隐藏的深层含义表露出来。

3.方言图形的残缺留白

方言图形在设计中利用残缺的手法,从而呈现出视觉图形上的残缺,给予观者在视觉心理上留有极大的空间想象,从而用极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使人们利用想象从视觉到心理“形残缺”到“意完整”,从而达到“无中生有”的境界。

4.方言图形的趣味空间

方言图形的趣味空间是东北方言图形化的必要手段之一。将方言本身的幽默,趣味通过图形直观地呈现出来。是方言到图形最生动的转译,图形给人视觉上直观,趣味在心理上给人愉悦,双重感受方言图形文化。

5.方言图形图底共生

将自然生物现象的共生,喻指通过无关联性的两个生物联结诞生的物的新的形态。理论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共生图形便由此产生。共生方言视觉图形化互为前提,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发展,一方都是对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方言似图形

对事物直观形象重新审视,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转移,从而催生了图形的新概念,对自然物象的再设计,在不断设计中实现语意再发现,注重的是方言视觉转译图形整体形态的相像性,以此为手法导出不同的概念和方言的意境,既生动又富有情趣的心理联想,从而达到有效传递,实现视觉心理交流。

东北方言图形设计的应用,对整个方言衍生的可实践应用范围也是很广的。比如可应用在海报、宣传册、旅游、甚至是产品的包装上等。衍生的应用也是对方言文化提升附加值的途径之一。

五、结论

综合全文,分析了方言濒临的危机、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必要性及方言图形化在其设计中的应用,得出图形化在东北方言设计中的应用既是东北方言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作为民俗文化传递浓厚底蕴的需要。

通过对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有效解决地域之间不同方言沟通的障碍,为了解、研究地域方言文化开辟了新的形式,方言和图形化的结合为文化宣传开辟了新方向,形成属于这个东北话独一无二的符号。通过图形化对东北方言进行文化传承,防止文化缺失。

参考文献:

[1]王世凱,杨立英.东北方言与文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9).

[2]楼正国.从图形到标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9).

[3]孙绪曙.图文并茂—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装与设计,2014.

[4]戴秀珍.看得见的语言—方言视觉化转译设计初探.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104-107.

作者简介:郑莉,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姜在新,男,齐齐哈尔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