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经济视野下鄂尔多斯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路径及模式选择

2018-05-14翟雪艳张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旅游经济民俗文化

翟雪艳 张帆

【摘要】本文从当前鄂尔多斯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入手,按照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内在机理深挖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试求探索出一条适合鄂尔多斯自身发展的路径模式,并结合鄂尔多斯的长远发展愿景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 旅游经济;民俗文化;活态传承;路径;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新时期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发展旅游经济是实现鄂尔多斯传统优秀文化活态传承的“双赢”选择。

一、面临的主要困境

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并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鄂尔多斯的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诸多困境,致使传承效果较弱、传承的可持续性不强,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与旅游经济相脱节,定位太局限

民俗文化资源“产品化”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很表层化,没有很好地表现出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的特点。例如区域旅游形象长期“淹没”在内蒙的“草原”形象中,而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文化”宣传寂静无“声”,成吉思汗祭祀中充满神秘色彩的“守陵人”达尔扈特人等的传播雷声大雨点小,默默无“闻”。

(二)市场宣传力度不够,传播途径不畅

在民俗文化形象和产品上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在宣传上存在误区,使游客认为最佳旅游季节是5-10月份,重要的民俗文化没有宣传出去。例如著名的查干苏鲁克大祭,时间安排在五月份之前;冬季响沙湾沙漠滑雪场别有一番风味;布龙湖温泉度假村,是“西北第一温泉”;等等,这些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而且很显然从旅游时间上来看也并不拘泥。

(三)交通问题存在,制约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虽然有自己的机场,但目前在航线开发方面显得有所欠缺,且机票价格非常昂贵,基本没有折扣,国内其他省市直达线路不多,多需要转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另外,到达鄂尔多斯各主要景点之间的路程较远,需要多挖掘这中间有地域特色的景点,以免游客漫漫路途枯燥无聊。总体来说,鄂尔多斯桥头堡的作用发挥不好,对外开放不够。

二、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内在机理

民俗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的社会性、稳定性、传播性、变异性对游客很有吸引力,而旅游丰富了民俗旅游活动。具体来看,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存在以下机理。

(一)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发掘地区民俗文化

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作为激活民间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随着当地旅游活动的开展,出于经济因素等商机的考虑,许多被“淡化”甚至遗忘了的传统习俗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以“重生”,这无疑会发掘地区民俗文化。

(二)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空间

文化传统有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的无影无踪。虽然人类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有些传统会伴随人类世代延续。而且,人们为应对旅游的冲击,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与思考,从而形成一些新的传统来适应当前,这无疑会拓展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三)传承民俗文化有利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倒逼形成文化和资源保护意识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会使得此地区中的居民对自身的文化有觉醒意识。对于那些原本在自己看来“耳熟能详”的景致,开始学习用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逐渐意识到景观保持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形成对地区文化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旅游经济背景下推动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路径探索

按照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之间的内在机理关系,探索两者之间的融合,互促发展,是新时期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主要路径选择,本文以农家乐民俗旅游经营模式为例,探索鄂尔多斯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主要路径。

(一)注重在分析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基础上形成个性形象

依据定位、形象及客源市场选择营销手段,将鄂尔多斯民俗村“农家乐”打造成一个整体景区,做到整体规划,规划中包括很多旅游项目,譬如参加当地婚礼、制作坊手工、留影馆拍照等,利用自己独有的资源,如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族服装服饰手工制作、草原留念、梦回蒙古等形成鲜明的个性形象。

(二)注重打造参与式体验式平台

现代旅游者希望能有亲身体验创作手工艺品的机会,提供一个这样的参与式平台,蒙古族习俗和生活方式和手工艺品的制作,鼓励游客参与制作,例如马具制作(马鞍、马笼头、马鞭、马镫、马缰)、头饰、饰品、蒙古族妇女首饰制作,深入挖掘相关产品的文化内涵,设计多种参与式活动,满足那些喜好民俗工艺、有想法、愿意尝试制作的游客们。每位来访的游客可以请教制作的师傅,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创造,制作属于自己独有的作品。制作坊内的设置要具有民俗特色,尤其要体现在细节上,例如,具有民俗特色的座椅等,坊内备有蒙古族传统工艺的图书和杂志,并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

(三)注重在旅游中植入体验乡村生存生活方式和传统婚嫁风俗

主打“蒙古族婚礼”,让游客可以扮演其中角色,亲身体验蒙古民族的马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在一场当地婚礼这个项目中,游客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音乐、饮食、服饰等方方面面。例如,短期游客可以选择在求婚中扮演一个小角色,将写在纸上的良辰吉日給女方送去,通知结婚日期等。在送哈达和求婚礼物中体验一下蒙古族的嫁娶风俗。大批游客可以在迎亲队伍马队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观赏一下草原,体验骑马射箭。或在搭建新蒙古包中感受蒙古族建筑文化。女游客参加新娘的姑娘宴(三四天),了解蒙古族独特的礼仪文化。同时,鼓励和扶持牧民群众开展家庭那达慕、珠拉格(马奶节)等民俗文化活动。

(四)注重“农家乐”民俗旅游文化品牌价值的打造

亲自置身于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民众生活,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和审美情趣。在这其中注重文化品牌的植入,感受内蒙的风土人情。“农家乐”中每个村子每一户人家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当地村民既是旅游经营者也是旅游活动组织扮演者,有的村户开酒庄,村民充当酒客推销当地的饮品;有的村户开饭庄,现场学做“手指羊”。整体规划的农家乐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让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有别于惯常生活的感觉,真正做到以原生景致吸引游客,使游客达到身心满足,以民俗村的独有魅力留住游客,让游客之间口耳相传,赢得口碑,吸引更多人前来。

四、对策建议

新时期,应通过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宣传以及民俗文化带的建设和打造,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一条旅游经济与文化活态传承融合发展新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定位民俗体验主题

杜绝雷同或效仿,凝练出民俗文化资源中那些无法复制、无法模拟超越的特色体验主题。例如祭敖包、祭玛尼宏、蒙古包、乌兰依德根(肉食)、查干依德根(奶食)、汉蒙融合等,这些才是鄂尔多斯的特色。只有鄂尔多斯自己独有的才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必须准确自身定位。

(二)运用现代手段宣传民俗文化

出版专门宣传鄂民俗文化的期刊、杂志、小册子、印刷品、邮票、藏品等,利用广告、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或通过公共活动、人员推销、明星效应等多种方式对外宣传。改进现有网站,将鄂尔多斯资源的多样性、历史传说、趣味性融入网站宣传资料,播放一些民俗节庆和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视频等。使旅游行业充分重视民俗文化的開发,在旅游宣传中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游客好奇了解和喜爱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带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扶贫等项目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带,一是在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游客在欣赏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和牛羊遍野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乡村生活方式和蒙古族的婚嫁风俗;二是建立民俗风情体验区,让游客神摇目夺,深入体验民俗民情,流连忘返;三是建立美食文化一条街,集中展示鄂尔多斯特色美食,在美食品尝中“耳濡目染”特色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潘彬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J].艺术百家,2013.

[2]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正效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梁俊仙等.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生态旅游发展相融合研究——以草原天路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秦兆祥.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转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1.

[5]朱小憧.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2007.

[6]陈芳.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3.

作者简介:翟雪艳(1987-),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硕士研究生,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张帆(1987-),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硕士,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旅游经济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