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传统建筑与文化渊源之间的关系

2018-05-14卓阳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统

【摘要】闽台自古一家亲,闽台传统建筑作为闽台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它所遗留下的文化痕迹,展示着闽台两岸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闽台传统建筑承载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血脉情,同时也汇聚着两岸不可分割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闽台建筑;传统;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一、闽台传统建筑分析

闽台传统建筑发展历史悠久,艺术底蕴非常深厚,闽台建筑与文化在发展中历久弥新。通过浏览历史画卷,可以清晰地看到闽台传统建筑发展脉络与闽台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脉情缘。闽台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两岸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更表现出闽台传统文化艺术的大成。下面主要通过分析几种传统闽台建筑风格,以论述说明闽台传统建筑与文化渊源。

(一)反映“民间信仰”建筑模式——以关帝庙为代表

关帝信仰自古以来便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民间信仰当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帝信仰不像传统宗教信仰当中必须具有明确的传承人、严格的宗教教义、严密的组织机构等,也不需要信徒进行自我修行,而是一种自发、自由、自在的思想表现。关羽是忠义忠诚的代表人物,对主对友都尽忠尽义。关帝信仰始于宋朝,主要在明清时期广泛传播。到光绪时期更是被崇尚为武庙,且关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够与成圣的孔子一起祭祀的人。关帝信仰是通过闽南移民流入台湾的,因此,在台湾民众的心目当中,关帝爷是一位来自于故乡的神明,他可以时时刻刻保护民众的平安,并成为了台湾民众心目中的文化象征。由此可以发现,台湾民众关帝信仰之深厚表现出了其对于大陆故土的思念,通过思念凝聚而成的关帝信仰在台湾岛上经久不衰。闽臺两地的人民所共有的关帝信仰,都以其“忠勇仁义”作为主要的内涵文化特征所体现,并且两地人民都将关帝当做是“统一之神”,也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闽台两地同胞之间共同的精神寄托所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把握。关帝信仰的作用不仅仅是引领闽台人民的行为举止以及正能量风向标,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统一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关帝信仰有效地将闽台两地的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目前,在台湾拥有近千座关帝庙,其中有十六处是一级古迹,其中,在台湾的祀典武庙当中,其内部结构主要是依据中轴线为基准,通过在中轴线上建造山门、拜殿、正殿、后殿,并结合两侧的护室或是围廊构建成三进三院落的形式,让院落成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并且其造型特征都极具闽南地方建筑特色。[1]

(二)反映“海洋文化”建筑模式——以妈祖庙为代表

妈祖原是福建莆田人,本名叫林默娘,因为救助海上遇难的人员而深受沿海人民的赞誉,并且设立妈祖庙进行祭祀。妈祖文化是福建人民移民至台湾时所传播的。妈祖也是泉州、漳州人最早带到台湾的祭祀神之一,随着明末年间福建沿海地区的万人移民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移民热潮,妈祖信仰开始在台湾生根发芽,并被不断传颂。台湾本岛上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是彰化鹿港天后宫。到清朝时期,台湾地区的妈祖文化发展势头迅猛,台湾岛修建了数量甚多的妈祖庙。直至今日,在台湾地区拥有妈祖信仰的台湾人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根据相关机构统计研究,目前,台湾地区大概拥有近千座妈祖庙,并拥有妈祖信众约1500万人。[2]在台湾地区,根据其妈祖信仰来源地的不同,也各自具有不同的分灵庙宇与称呼,如泉州称为“温陵妈”,同安称为“银同妈”等。据官方统计,近十年间莆田湄洲岛一共接待台湾游客将近130多万人次。在闽台两岸合作交流当中,妈祖文化是备受关注的。闽台两岸同胞都认同妈祖文化,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以及泉州的天后宫内,均建有梳妆楼,而在台湾地区的澎湖天后宫以及其余妈祖庙内也有相同的建筑。闽台两地的妈祖庙均主要沿着河流沿线建造,并且妈祖庙庙门方向均位直对码头地区,以表示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并且相互之间的布置格局与祭祀方法都跟祖庙相同,反映出了两岸一家亲的关系。

(三)反映“佛教文化”建筑模式——以寺院为代表

自汉朝起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开始传播以来,在寺院大雄宝殿当中所设立的释迦牟尼神像,都是在中心的中轴线上。佛教文化在闽台文化当中与其民间宗教信仰相互融合,并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3]而闽台地区人民更多地是崇尚观音菩萨。在闽地众多寺院当中,尤以泉州开元寺规模最为宏伟,建筑雕饰与构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拥有传统中国建筑内的浓郁民俗风情,又具备特点突出的闽南地区建筑风格。台湾地区的大多寺院为闽地移民所建筑,譬如在台湾安海龙山寺,不管是其寺院建筑结构还是祭祀方法,都是继承了福建祖庙的特色。这些特征都说明了闽台建筑之间所具备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4]

二、闽台传统建筑是闽台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文化结晶。闽台文化主要指生活在闽南与台湾地区的民众所共同具有的物质及精神财富。闽台文化是根据其地域内部主要文化特色作为主框架,并通过闽南语作为语言载体,以闽台两地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主线,将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痕迹、文化艺术结晶、传统宗教习俗、民俗民风等方面作为文化表现形式。闽台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而闽台传统建筑作为闽台文化的物质化表现,通过建筑特色的表现形式展示出闽台文化发展的历程与内涵。

(一)闽台传统建筑丰富和发展了闽台文化

闽台传统建筑主要的构图形式是通过其建筑立面呈现出“三段式”。其一部分台基主要是通过尺砖或者板石的形式,柱础一般通过石条进行砌筑,且比较高,因而能表现出精湛的石雕技艺,而对于柱网的布置较为常见的是传统的“双槽”副阶周匝形式;而其屋顶部分,闽台传统寺庙建筑的正殿大多采用的是歇山顶或者是重檐歇山顶的形式。传统的闽台建筑大多数是以大雄宝殿或者圆通宝殿作为中轴线展开建筑的,传统妈祖庙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规定必须是作用于祭祀妈祖的正殿,并且一定要摆放有梳妆台。

(二)闽台传统建筑以实用性、审美性、空间性和物质性彰显闽台文化特色

与传统的中国建筑类似,传统闽台建筑无论是在民房、宗教祠堂,或者是在会馆、寺庙等方面,主要都是通过以“间”构成栋的形式作为基本的空间单元,形式一般较为简单并且能够互通。[6]闽台之间的同种宗教建筑在其整体建筑布局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选址主要都是在三川脊以及燕尾脊,而在马背脊上一般都是建筑硬山顶的民居或者是一些比较不重要的庙宇。闽台的传统建筑继承了传统中国建筑当中的木梁柱结构形式,因此其室内的空间分割一般都较为简便。[7]目前,在台湾的汉族移民有80%左右是闽南地区的泉州人、漳州人,因此,台湾早期的传统建筑构建主要依靠于闽南工匠师傅以及闽南地区的建筑材料。由于闽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在移民的同时也为台湾带去了闽南地区当地的民俗以及建筑方法、建筑内容和建筑形式,并通過其传统闽台建筑风格的实用美观以及建筑特点,成为台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所在,并被广泛渗透到人民群众当中,也为之后的闽台区域文化同质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有力地见证了闽南以及台湾地区之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

三、结语

闽台文化是连接闽南与台湾地区之间的精神纽带,闽台传统文化则是两地人民多年来共同的智慧结晶。闽台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闽台人民。闽台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书写着闽台两地人民共同奋斗的历程,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韩娟.闽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应用探究——以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开发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7):71-77.

[2]陈顺和.匠心独运——析闽台传统民居空间衍化与营造技艺之传承[J].艺术评论,2016(10):61-65.

[3]王华丰.地域宗教文化在台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表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李霄鹤,兰思仁,余韵,等.闽台传统红砖聚落景观要素识别及其影响因素解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4-130.

[5]苏振芳.闽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两岸和平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3):111-115.

[6]林朝霞.生态美学视域中闽台文化群落可持续发展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3(5):105-111.

[7]毛现辉.传承闽台文化,沟通两岸交流——基于闽南语电视频道定位与传播策略的分析[J].东南传播,2014(10):25-26.

作者简介:卓阳萍(198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毕业于国立华侨大学中文艺术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览开放部馆员。

猜你喜欢

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Task 7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少年力斗传统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漫谈写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