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2018-05-14申小梅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高校

申小梅

摘 要: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一意见的出台预示着高校科研经费进入放松式的管理模式。新时代下,如何在松绑式的大环境下,防范科研管理漏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

一、新形势下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技创新深入人心,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增加,而高校作为科研研发的主要基地,科研经费已逐步成为高校事业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获得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为了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增强科研人员“成就感”。新形势下,如何在松绑式的大环境下,防范科研管理漏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大部分的科研管理制度都是照搬照抄国家相关的科研制度和文件,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科研管理制度。老师在获得课题立项后,不清楚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能报销,造成在报销的过程中出现随意列支现象,报销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科研经费报销中,财务部门在审核时提出异议,经费报销人会让财务人员拿出政策文件提供依据,财务人员有时无法提供,这样在核算过程中带来很多矛盾,同时也造成课题负责人继续列支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支出。

2.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力

首先,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实际开支与预算安排大相径庭。由于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时,一般由课题负责人编制预算,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清楚财务核算科目的内容,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编制预算,项目预算随意性大,没有合理依据,导致课题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較大的偏差。高校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鼓励老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主要重视项目申报的内容及申报成功与否,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往往被忽视。

其次,在“放管服”的大环境下,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课题负责人作为课题经费的直接审批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缺少监督,没有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支出进度和支出的合理性,缺少中间控制环节,对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控制力不够。同时由于课题最初的预算编制随意性大,课题负责人实际发生支出时,无法跟项目预算吻合,一方面造成课题经费无法报销,另一方面造成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发生冲突,认为财务人员有意刁难他们。

3.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使用本应遵循“专款专用、勤俭节约”的原则,但实际使用中科研项目支出混用窜用现象比比皆是。科研人员一般都获得了多个课题,很难区分这笔费用应该属于哪个项目的支出,实际报销时,课题负责人签字时往往随意性大,造成课题经费混用,最终导致项目经费的使用无法按照预算编制执行,同时由于财务人员没有参与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更不了解项目的执行进度,所以在课题报销时很难检验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跟项目实施进度的一致性,科研人员虚报支出时,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导致大量的个人支出或非科研项目支出用在科研经费里,大大地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4.科研项目实施进度与科研经费使用进度不一致,导致突击花钱

科研项目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会通知科研管理部门办理立项手续,科研项目在财务系统生成项目号后,科研项目负责人就可以通过查询平台查询自己的项目经费。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认为项目经费立项后,项目经费的使用完全由自己掌控,可以慢慢使用,同时由于科研人员一般都负责几个课题,在实际使用中,会集中在某一个课题中支出,导致其他科研项目发生少量支出甚至没有支出。当前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来源于财政拨款,财政部门要求高校要保证执行进度,两年以上的财政专项将被收回,而很多科研项目两年内无法完成结题,导致财政资金滞留,执行进度缓慢,最终学校迫于财政专项资金被收回的压力,不得不催促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报销完科研经费,最终导致虚开发票、虚列劳务费等行为,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5.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缺乏绩效评价机制

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评价更多地关注课题的立项、课题经费数额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忽视了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高校科研环境下,科研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科研项目能否如期结题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对于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性效益性关注较少。绩效考核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短板,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科研项目投入多少、科研项目的研发时间长短以及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高低等,这些都是考核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性的重要指标。由于科研项目没有绩效考核要求,导致科研人员科研研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低。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

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要从科研项目立项时就对教师们进行培训宣传,按照项目类型分别解读项目管理规定,重点告知科研经费归国家所有,科研人员应该意识到虽然国家给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科研经费。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管理,按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进行指导,让老师们熟悉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知晓科研项目的开支范围以及定额标准。

2.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随着学校科研收入的日益增加,高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到学校是科研项目的承办单位,是科研项目的主要责任主体,学校要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要依据中办发〔2016〕50号文件精神,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按照科研项目的类别分类进行管理,梳理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各类项目的支出范围等,既要提高科研人员的自由度,又要保证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有据可查。

其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明确相应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论证、立项并配合财务处完成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来款到账确认、科研经费的日常报销审核,保证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法合规,并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提供财务决算数据。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日常工作中,对重大科研项目要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最后,科研经费实施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作为直接负责人,应知晓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按照项目预算使用经费,对科研报销的每一笔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负法律责任。

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共享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科研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及时将课题经费到账信息通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要将科研项目立项的完整资料报给财务部门。在拨付配套资金前,相关部门要进行沟通协调,确保课题立项资料真实无误,立项程序合法合规。财务部门要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把不合理的开支情况通报科研管理部门。

4.建立科研经费内部监督机制,实施全过程跟踪

内部监督是整个科研经费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从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结题进行全过程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应该实施跟踪审计,从而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和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5.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目前高校科研部门会根据教师每年的科研成果、申报的课题类型以及课题到账经费进行奖励,课题经费实际使用情况缺少绩效评价分析,对于不能按时结题的项目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成果有哪些,都成为项目资助方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体系,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将科研项目的先进技术水平、研究成果、经费使用合理性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此同时,推行奖惩机制,科研成果获奖给予奖励,增强了教师科研研发的动力,对于科研项目未完成或考核不合格的实施惩罚,扣将相应的绩效工资,从而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谢珊珊.新政策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究.教育财会研究,2016(5).

2.冯娟.内部控制视角下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金融经济,2018(2).

3.马珂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

4.刘虹.新常态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7(07).

5.张依群.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探究.教育财会研究,2016(06).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放管服科研经费高校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