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对象视域下优化革命纪念馆运营品质的五个基本维度

2018-05-14郎廓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摘要】革命纪念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类别,承担着褒扬先烈、传承精神、教育后人的基本功能,其管理运营具有强烈的价值影响指向。本文从革命纪念馆服务对象视角出发,试图从公共空间、文物、文化、体验、生活方式五个维度,建构提升革命纪念馆运营品质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运营品质;服务对象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革命纪念馆是国人普遍熟悉的公共场所,是褒扬先烈伟绩、传承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后人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纪念设施和纪念活动,教育国人内化社会核心价值,从而凝聚共识,巩固和发展执政基础。从此角度看,人们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程度,便成为评价其运营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围绕服务对象群体特征和主要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纪念馆的建设发展策略,便成为优化其运营品质的重要课题,成为革命纪念馆行使宣传教育职能过程中供给侧和服务需求面进行有效衔接的关键步骤。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角度和起点展开的,全文试图从公共空间、文物展品、文化产品、综合体验、生活方式五个维度,探析优化革命纪念馆运营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轻松自然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有别于家庭和工作场所,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个地点,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公园、广场、博物馆等。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交际场所,是彰显城市生气和城市魅力的重要场域。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源于部落时代以来世代进化不变的群居生活社会属性。人们普遍愿意周期性地置身在比家庭更大的群体中,特别是现代城市人所处的“陌生人社会”社区环境,导致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更甚。革命纪念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类别,从其展示方式和附属设施看,不少革命纪念馆建于开放式公园内,内设大型文史阅览区域,因此又具有广场、图书馆的部分特征,是典型的公共空间。革命纪念馆公共空间的打造,可重点围绕可进入性、安全性和自主性进行谋划布局。在具体管理运营过程中,应以更加包容和更加便捷的工作方法,让人们更少的受到安检扫描、身份确认和游览时间的限制,让游览学习的掌控权更多的掌握在来访人员手中,让游览学习和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特定场域和特定情境下自然而然的事;应适当分散权利,淡化过于具体的强制性限制措施,多用倡议、公约等参与式方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所处环境的公共属性。总之,建构革命纪念馆的公共空间,其重点是让人们感受到其公共性质带来的便利、自主、轻松和可控。

二、丰富的文物和深刻的文物内涵

文物展品是革命纪念馆展示其深刻内涵的物化载体,是其区别于其他场所,以及一个展馆区别于另一个展馆的基本构成要素。革命纪念馆文物展品的收集、研究和陈展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单从收集的角度看,就需要下不少功夫,最容易的当然是照片收集,因为其复制的成本和复制失真程度都较低。收集的难点在于实体文物,由于革命年代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许多革命文物已散落在世界各处,或因保管不善导致文物正在加速消亡。散落在民间的部分还可以通过购买、动员捐赠等方式找回,已经流失到国外的文物再要回来大概是难乎其难的事情,而收集因保管不善正在加速消亡的文物显得最为紧迫,一旦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效,这些与时间赛跑的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永远消失。收集文物仅仅是文物工作的第一步,研究则是更深层次的工作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革命纪念馆文物研究和传统博物馆文物研究具有显著区别,博物馆更加注重文物本身的材质、结构和工艺,而革命纪念馆文物研究更加注重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展现的主旋律精神。因此,上述谈到的革命文物消亡不单单是文物本身物理属性的加速腐朽,也指知晓文物背后对应故事的人和资料正在消失。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别处且具有丰富内容的革命文物不一定非得拿到真品,通过高仿复制进行收集,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革命文物真品和革命文物复制品在视觉上对来访人不会有显著区别,通过其展示背后感人故事的成分和有效性都不会显著减弱,其教育意义是相差无几的。总之,文物收集保护和文物研究应用工作成为革命纪念馆管理运营中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

三、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

革命纪念馆的文化产品较之于文物展品是更加成体系的综合展现方式,前者是文物展品、陈列逻辑、展示科技、讲解方式、综合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要素充分整合的产物。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不是内容粗浅化,而是让来访者很快看得懂、记得住的一系列逻辑化呈现方式。从陈列逻辑角度看,可以发生在本地区的重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革命先烈事迹为主线展开布局,让人们不知晓的易记得,知晓的更深刻。从宣讲方式看,应将人群的个体差异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差别化服务,充分考虑宣教过程中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精神或生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宣教重点和宣教方式。应更加注重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积极从“遇见觀众”向“培育观众”和“研究观众”转变,让服务对象更加乐于了解、容易接受并且主动内化宣教知识,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革命纪念场馆探索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大型革命情景剧、送展下乡、馆际换展、快板宣讲、大型3D场景复原等红色文化产品创新取得一些积极经验。

四、舒适的综合体验

舒适的综合体验是指来访者对革命纪念馆整体好的感受,是对场馆及服务便利程度、可读程度、友好程度的积极评价。从大环境布置看,考虑到其所展现内容的严肃性,以及人们对美的普遍认同视角,采用对称和平均的建筑布局方式显得更为稳妥,是被普遍认可的稳妥的关于美和庄重的解决方案。从配套设施角度看,停车空间与人群密度的匹配程度在拥挤的现代城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如果因为空间限制难以做到有效匹配,也应该在公交、地铁站等公共出行方式设置上争取更多倾向。从服务品质角度看,服务提供者是否善用普遍尊重、个性化服务、同理心等现代服务理念提供善意和温暖的服务,使得接待讲解过程从机械的宣读变成温暖的互动,是衡量服务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这也是革命纪念馆运营管理中借鉴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现代服务学科的必要性所在。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新界定了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够做多大。革命纪念馆的管理运营除了社会宣教、文保编研、陈列展览、队伍建设等核心工作外,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防卫、信息服务等基础性保障工作应擅用市场的力量提供专业化服务,这是确保核心队伍专心主业主责的有效做法。

五、内化的生活方式

著名畅销书《Us and Them》精辟地阐述了认知心理学关于认识他人的普适规律。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区分“我们”和“他们”,对内相对团结,对外相对排斥群居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很多情况下,为了保持内部的团结,人们会刻意地对外“仇视”。然而,人类与其他群居动物不同,在寻找“我们”的时候,其标准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很多时候由情境决定,著名的罗伯斯山洞实验雄辩的说明了这个现象。回归革命纪念馆的核心职能,对国人进行教育和激励是其最重要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融入受教育者的生活,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群体的普遍共识,成为人们自然而然所认可的用于区分“我们”和“他们”之间不同群体和民族特征的共同记忆。要实现这样的融入式教育效果,应从革命纪念馆管理服务机构单向度的宣教转变为社会各界合作配合的双向或多边互动工作格局,让多部门联动、多领域协同、多需求共赢,在革命精神传承事业中找到普遍认可的渠道;要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产品与红色旅游产业、国民教育事业、基层党建工作等进行有机结合;要主动将主题鲜明、方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送到宣教对象所在的单位、学校和社区,将宣教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机融合;要广开参与渠道,让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成为人们回馈社会、奉献力量的可选项,从而让看似“庙堂之上”的事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应知应为的普遍共识。

参考文献:

[]吴晓霞.丰碑永立天地间: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建设与管理[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7).

[2]翁路英.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价值的主体性回归[J].新疆大学学报,2008(6).

[3]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2).

[4] 魏震铭.红色旅游开发的旅游体验模式——以辽宁红色旅游开发为例[J].产业经济,2013(8).

作者简介:郎廓(1987-),男,壮族,广西靖西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广西革命纪念馆),主要研究方向为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场馆)管理运营、社会服务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