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福建民居堡寨

2018-05-14徐子卿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土楼

【摘要】福建的防御类民居建筑并非只有土楼,通过对山寨、土堡、土楼的介绍,勾勒出福建民居堡寨的主要形式、种类、功能以及三者的异同。

【关键词】堡寨;土楼;防御建筑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堡寨建筑形式很丰富,涉及的专有名词很多,定义不清晰。往往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考证不仔细,使用不当。其实,此类建筑最早称坞壁,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表述:“城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为坞主。”,可见坞壁是民间自发组织建设的防卫小城堡。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且幅员辽阔,我国在历史上有过各种民间堡寨形式,通过不断的演化,在规模、材质、功能上存在许多差异。福建是我国民居堡寨保存较为完好且分布非常集中的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类建筑主要是以夯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并采用围合形式的家族防御居住建筑,因此我们所熟知的土楼属于福建堡寨建筑的一种;另外还有一种与其相近的形式是土堡;此外还有一种早于土楼、土堡的防御类建筑叫山寨。在下文中将作分别介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山寨

山寨在《永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录:“寨,为守险避患之所,间或不逞之,徒作负隅窟穴。寨,历唐、宋、元、明,以至于今,其他不一。”山寨的出现、发展、消失有其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现存的福建山寨几乎都是建筑遗址,完整的没有一座。由于山寨一般离村庄不远且偏僻,有隐蔽、据险、防守、逃生的优势,所以历史上福建中西部的山区山寨为数不少。这些山寨主要集中在离村落不远的相对独立的小山丘上,三面临深峡,仅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村民们一般步行500~1000米即可到达。山寨一般由石墙和夯土墙围合,但长期居住又有不少的限制与不便,所以成为临时性防守和避居的地方。一个村镇,或一个需避匪寇的地方,除了村镇中不同位置建有防卫类建筑外,还会在一个相对独立,可览全村或全镇的山头建筑山寨,形成了山寨、村落的二级联防机制。

山寨可以看作是秦汉时期坞壁的发展延续,由于坞壁目前国内没有发现实物遗迹留存,只能根据汉代墓中出土的陶楼、陶舍等陪葬品的形象进行推测,固在立论引证上不能作为实物资料引用,只能作为可依据的参考。而山寨目前遗存很多遗迹实物,据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尤以福建汀溪地区的山寨(如图1所示)遗存数量为最。山寨寨门建设得很坚固,为了防止匪寇火攻门拱顶设置了注水孔。大部分寨内分三级台基建筑房屋,依内寨墙一周用毛石垒砌道边,其内用土夯筑的跑马道是露天的,在寨门和山寨防御需要的部位有时会建有碉式角楼,墙上和角楼内均设竹制枪眼。寨内建筑一般用毛石作基,夯土筑墙,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也有全用石块垒成的山寨。山寨一般分级建有面阔5-11间、进深五柱的房屋,房屋样式均为穿斗式悬山屋顶。寨内建筑因地形而建,呈现出不规则分布状。除了住房,还建有牲畜间、仓储间等生活设施。

二、土堡

土堡(如图2所示)主要的分布范围以三明地区为主,同时在泉州市西北部、福州市西部、龙岩市漳平县北部的地区。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土堡”特指由建筑外围有极其厚实的夯土墙体环绕着的内部呈现院落式民居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如福建漳浦县的赵家堡、永安市的贡川堡这些用墙体围合起整个小城镇、小村庄,内部有街道、有市场的城堡、村堡就不归入土堡范畴。

福建土堡是当地的先民们为避免盗匪攻击,从自身实际的防御需求出发建造出来的大型民居建筑。堡墙的外围先用石头垒砌基础,再用生土夯筑高大厚重的墙体。一般墙体内的第二层或三层建有跑马道,便于防御力量的移动。墙上安装内大外小的斗形窗户和许多的枪眼,土堡大门顶上设置注水孔,一般也会在土堡的四角或关键位置建设碉式角楼。土堡内部的建筑主要由木材建造,并辅有各类生活设施。土堡平时可以供人居住,当土匪和强盗来袭时便关闭大门抵御敌人,以此保护族人们的安全,根据史料记载,土堡最长能闭守几个月。此外,也有一部分土堡平时不作为居所,只有在遇到土匪流寇袭击时,村民或者族人才暂避居其中,这一使用方式和前文提到的山寨类似。

至于土堡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土堡由古代坞壁演化而来,和夯土技术一起由两晋时期的中原移民带来的;第二种认为土堡是由当地的古代军营或山寨逐步演变形成的防御性建筑,而且三明地区的先民們很早就会用土来构筑墙体。目前可考的土堡建筑年代最早的是宁化县的土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土堡最早的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时期。宁化早期的土堡为方形,防卫功能和城堡类似。拥有很大的规模,可以容纳整个家族居住。

三、土楼

福建土楼曾经一直埋藏在深山, 直到1957年4月《南京工学院学报》发表了《福建永定县客家住宅》一文,外界第一次知道了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其主要分布在福建龙岩市、漳州市、泉州市,此外,闽南地区也有类似的土楼。福建土楼是特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且具有突出防卫功能的巨型多层居住建筑,由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以上概念的界定比较全面、准确,较为完整地勾勒出福建土楼的特色,同时又能与其他地区的大型夯土建筑区别开来,尤其是福建的“土堡”建筑。

福建土楼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圆楼、方楼与五凤楼。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形式,福建圆楼总数约1100多幢,大多数有3~5层,直径30~50米,圆楼有客家人居住的通廊式和闽南人居住的单元式两种。古时候闽西闽南一带是战乱频发的地方,又有土匪、强盗、倭寇等的侵扰。福建土楼正是应对迫切的生存安全需求的产物,它具有一整套优良的防卫系统,土楼的底层和二层对外不开窗,三层以上卧房外围也只开小窗。底层外墙是1-2米厚的石墙脚和夯土墙,有记载在当时足以抵御枪炮的攻击。福建圆楼环周扇形的卧室大小几乎一致,这种不分长幼尊卑一视同仁的聚居方式在封建社会中的确难能可贵。

四、总结

山寨、土堡、土楼是福建民居堡寨的三大主要形式,在建筑成形的过程中有着前后的演化关系。目前,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已经变得家喻户晓,在一些书籍资料和影视类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旅游开发也极为红火。但是,由于相关研究、考证、宣传方面的欠缺,福建土堡和山寨一直鲜为人知,在影视作品中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它们的形象。希望今后在戏剧影视作品中能多出现这些重要的文化历史建筑形象,丰富演出和拍摄场景的选择种类,不要千篇一律地使用土楼作为此类建筑的取景地,这样容易误导观众。此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影视作品中对于古建筑场景的使用和遗迹的数码复原方面,邻国日本做得非常不错,并由此衍生促进旅游开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汉民.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修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7).

[2]李建军.福建三明土堡群[M].福州:海峡书局,2010.

[3]刘良镇.汀溪寻古[M].汀溪寻古编委会,2015(10).

[4]戴志坚.福建土堡与福建土楼建筑形态之辨异[J].中国名城,2012(4).

作者简介:徐子卿(1985-),男,浙江宁波,博士研究生在读,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与演出史研究。

猜你喜欢

土楼
“美味”的土楼
土楼风采
追梦,我们在路上
“红美人”的故事
游览永定土楼
畅游土楼
客家土楼:坚不可摧的神奇堡垒
感悟土楼
天圆地方
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