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感觉与思维研究

2018-05-14郑秋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维

【摘要】在不同的地区,受到不同的文化的渲染,进而产生了不同种类风格的民歌。在民歌演唱时,掌握一首民歌的语言、题材、文化、精神、心理、习俗、风格、气质以及民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现今,民族的民歌融入了诸多的科学唱法,譬如,美声中的发生、共鸣以及呼吸等。在运用美声唱法的同时,充分学习戏剧演唱之中的经验和方法。在保证原有民族语言以及风格的基础上对美声中的高音与共鸣进行大胆尝试,并取得成果,从而使民族音乐演唱焕然一新。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感觉;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承传统,吸取美声

我国是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声乐文化、各个民族之间风格各不相同的大国,民歌就是所谓的民族声乐,是各地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各种各样的民族风格的舞台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运用民族唱法。原因是这样的唱法中吸收了美声唱法发声与呼吸的方法,在保证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在美声中的高音、共鸣的尝试上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使民族唱法达到新的境界。

继承优秀的民族声乐传统,借鉴美声的发声方法,令演唱同时拥有西方声乐的神秘与我们东方音乐的固有魅力。民族声乐作品的特色便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许许多多的歌唱家自民族声乐进入美声时代开始便主动去学习美声发声,展现新的民族声乐唱法,使民族声乐更上一层楼。其中最著名的有宋祖英、殷秀梅、杨洪基、阎维文等。用传承华夏文化精神,以美学充当向导,融合美与善,强调写意,重视艺术表象的民族唱法,用音乐来抒发情感,表达现象,借以用含蓄、内敛等的风格,结合声、情、韵、表的统一表达韵味。于演唱来说,演唱者要做到声音明亮、秀美、柔和;发声时只需微微调节共鸣腔、控制较小的声波振动。呼吸上就是最传统的“气沉丹田”。而对于演唱技巧,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唱者来说一定要质朴、清新、自然、亲切地去演唱,一定不要去刻意卖弄技巧,要“依字行腔,声情并茂”。演唱的不仅仅是歌曲,而是一种文化,表演之前一定要深层研究其语言、文化特点,以及美声发声技巧。弘扬民族文化也是我们声乐工作者的责任。

一名演唱者,对于一首歌曲最起码的尊重便是能够真切地把歌曲内的真情实感传达给听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真正值得被叫作声乐演唱者,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炫耀技巧,要以听众为主,让他们能够融入其中,并享受这个声乐表演。多明戈曾经说过:“我非常喜欢听众,我知道听众喜欢什么,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一个演唱者的内心中,观众的地位如何,对其演唱水平的影响是致命的。我国的宋祖英、吕继宏、阎维文、于文华等人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二、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的经验方法的借鉴

对于演唱民族声乐,单单了解美声唱法是不够的,其中戏曲演唱的经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印尼华侨黄源尹先生一首《思乡曲》唱响海内外,他曾经在文章中写道:“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唱法应该先把呼吸、发声、共鸣器官协调起来,同时也必须在民族语言的训练基础上,汲取戏曲、曲艺的共同特点来训练,这样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派。”“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便是戏曲演唱的内涵,其中对于发声用气等要求都有共同的科学发声。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应该充分深刻地了解戏曲内在的东西,吸收戏曲中更加完美的方法技巧。充分掌握这些,就可以更加熟练地用自己的演唱去感染听众,让歌曲的情感得以表达,引起共鸣。上述我国著名的演唱家能够达成如此般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在训练前段他们也是充分吸收了戏曲之中的经验与方法,是必不可分的。

戏曲在演唱上的要求,大体上讲就是声情并茂,融情境于歌声之中,字正,腔圆,板稳,情真。“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对;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古时候著名的音乐家便这样说过。高音演唱,要如同举起重物,有耐心,有毅力;低音演唱,要如放下手中之物,力量均匀;跳音演唱,要如树枝折断般明确;声音休止,如枯木一样寂静无声;刚柔兼备、符合规律;整个演唱如一串珍珠般,保持在统一的位置上。《明心鉴》书上明确:“每发一字,先审其唇、齿、、鼻,或半唇、半喉、半舌,半鼻均必辨明”。肺腔、口腔、头腔、喉腔是发声的地方,呼吸、成声、构音三部出声。依靠肺部的呼吸带动声带的颤动,构音形成不同的语言,口腔与舌头位置共鸣产生不同的音色,喉腔、口腔、嘴唇的分节发出字音。“唇、齿、舌、牙、喉五音和开口、启齿、合口、撮口四呼”。这些练习缺一不可。

历史以来我国声乐艺术就十分讲究“字是骨头,韵是肉”“以字行腔,空下腔圆”“千斤白,四两唱”,易知声乐表演对演唱过程中的语言表达的重视。以五声四韵,构以十三辙归韵收声的咬字吐词方法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的韵味。只有语言足够清晰、生动,才能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出声乐之意,使曲中之人栩栩如生浮现眼前,塑造出如此的形象,能够在升华主题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咬字的力度与声音的大小,同样是各种曲目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触即发的如江水迸发出的力量。唇、齿、舌、喉,采用不同的技巧正确的发声,按照”平、齐、撮、合”的方式清晰地咬字。吐字时要力量充足,咬字的精准在于出口之后这个字的口型不变,但又不能咬死。朗读时辅音加重,而对于歌唱则更重。咬字之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曲调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把每一个部分完美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圆润、连贯的发声才能达到极致。只有如此才能让整首歌声圆润、优美。“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真意切,才能打动人心。干净利落,富有弹性如《爱我中华》;委婉激昂,圆润柔和如《青藏高原》;热情欢快,清新明朗如《四季歌》;力量充足,圆润饱满如《风雨同舟》。如此演出,定可以婉转悠扬,和谐悦耳。

三、展现民族时代与情感

随着历史的推移,一个民族便会因生活习性、生存方式、生活地点等因素孕育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这种根深蒂固的特性,理所当然的具备延续性和保守性,因为他作为世代延续下来的东西,完美的符合着族民的喜好与审美。独唱、合唱、齐唱、半场等是民族声乐通用的演唱形式。不过,无论哪一种,在演唱上都没有所谓的捷径,演唱者必须用心去再创造,才能让听众会意,让听众享受,使其感動,以此来达到歌者与听众的心灵相通。“音律美则音响感人,有意境则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乐工之技;重音律重意境者,唱家之本领也。”生活于城镇之中的藏族、蒙古族等,基本以两种语言在不同场合使用。众所周知的本民族之内交流习惯用母语,其他交流通用汉语。而对于歌手而言,他们的演唱更多的是民族语种与汉语都会使用。声乐之中的语言,大部分出自日常生活之中,其语言经过提炼简化,加工包装,修饰以辞藻,像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各样的艺术也好,爱好也罢,或是说成一种职业,只有音乐是最善于表达人们的情感,采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没有什么人去创造声乐这种艺术,一切源于人之本性,有感而发,并发扬光大。山歌般的高亢,小调般的委婉抑或是号子般的粗犷都是承载着民族人民内心最情真意切、最想发泄出来的情感。《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民族声乐之中的佳作,堪称经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唱,经王洛宾之手的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成为人们对草原之向往、热爱时,寻求善良、美好的一曲堪称神曲。几千年文化流传,茫茫歌曲海洋,经典绝唱、动人心弦的歌曲数不胜数。以传情达意为目的,以唱歌为形式,然而此情此感必须情真意切。用心灵去演唱,笃志灵去展示,才会动人心弦,扣民气弦。油腔滑调、装腔作势的假的声音,演唱出来,只能让听众厌倦,听而无味,背而弃之。情感的迸发到了极致便产生声乐,其演出便是歌者用精美的声音、熟练的本领、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心情、和谐清雅的形体举措来展示和展现歌曲融合的深深感情。在声乐演出中,歌唱的人凭借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经历,经由自己对声乐的热情搭配上渊博学识,花费时间精力去理解每一个作品的背景、作者、人物、情感如何,精确驾驭作品的艺术、基调、气质、天性、期间的、民族的、地区的特征等。带着对歌曲最高的理解向观众展示这个民族的高贵、民族的情感、民族的基调。

四、总结

民族声乐演唱的这种形式,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对那时人们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对于演唱者,同样对于喜欢这种形式演唱的观众来说,充分了解那些时代,体会那些时代,才能更加充分地体会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希望作为声乐工作者的各位能够用心把这种优秀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佳.声乐演唱中的感觉与思维研究[J].艺术评鉴,2017(13):54-55.

[2]康彦龙.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应用策略[J].艺术评鉴,2018(5):65-66.

[3]王伟,刘莉莉.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1):81-82.

作者简介:郑秋芳(1963-),女,汉族,本科,山东搏兴人,大学教师,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思维
词语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设疑开始
例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体操
思维总动员(三十一)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七)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