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的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2018-05-14和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化

和纳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丽江地区纳西族非遗的保护现状,并对东巴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了丽江东巴文化保护中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式数字化保护;数据库;东巴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遗在数字化领域为保护和开发开辟了更深的領域, 非遗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信息完善成为当下热点,国内已然启动的非遗数据库仍处于建成之初阶段, 还有不少数据库处于决策动议和资源采集阶段,因此发展情况较不平衡。而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理念的提出, 为数字化保护工作和数据库建设较为薄弱的西南地区提供借鉴。

一、丽江地区东巴文化保护现状以及数字化建设

(一)保护现状

纳西族东巴文化是创造于唐宋前的灿烂文明,纳西族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和宗教成为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从19世纪外国传教士对东巴文字和文化关注至今,国内外学者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各方面对对纳西族文字和文化进行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

在国家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市、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乡镇文化站开展调研,走遍各个乡镇的办事处和村落,收集整理大量原始资料,努力开展传承工作,积极推进非遗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丽江市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三项世界遗产的保护为引领,完善和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并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抢救和挖掘,使一大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得到重生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数字化建设情况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由于其载体形式多样,且分布散化不集中,致使其数字化保护存在一定难和障碍,但是在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也有一定的进展。在2016年12月25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2016学术前沿论坛-ADCA专场研究创建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 主要通过文、理、工大跨度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的途径,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东巴文化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突破传统以纸质版抢救东巴经典模式,但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丽江市东巴文化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资源分散,缺乏统一规范标准

东巴文档案保存的条件不仅地区差异大,难以推行统一化规范标准,同时东巴文档案其本身囊括的内容较为丰富,它包括的内容不只是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文字档案,还覆盖了东巴的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祭祀、占卜等纳西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之东巴文字字少意繁,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象形文字独特的图形化以及发音和阐释方式,都使得东巴文化记录的载体与内容具有多元性特点,加大了东巴文化的图形以及内容数字化的统一难度。

(二)相关人才稀缺,编研工作进展缓慢

要实现对东巴文档案的整理、开发与利用,首先要保证高水平的编研工作,高水平的编研工作要依靠编研团队协作完成,尤其是纳西族东巴文识字人才的充分参与。但是急需编译的经典数量还有很多,由于东巴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以本族内较为原始的传承方式为主,通过师徒、父子等封闭关系传承,有一定的局限性,受现代社会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作为东巴文化掌握者、传播者与释读者的纳西老东巴越来越少,年轻人掌握的纳西东巴文化较为浅显,汉化严重,自主全面学习东巴文化知识的意愿降低,因此,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由此出现较为明显的“断代”,这个严峻的形势也制约了东巴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

(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

东巴文化的成果以及东巴传承人的录像资料、表演记录等都受到政府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展示东巴文化的网站中没有设置视音频资料、剧目介绍等的原因,所以,如何在确保东巴文化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整理、传播、采集合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化提升非遗保护的共享范围,也是当下东巴文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文化资源内涵表现形式单一,不全面

从网络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丽江市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仍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展示,多媒体呈现下的视音频资源较少,同时对于东巴文字文化内涵的揭示不全面,特别是对其活态性、流动性特征的展示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巴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与动态流媒体制作的过程中,东巴文化传承人没有话语权,只充当文化展示的作用,没有充分参与到非遗的数字化创作及生产过程,没有发挥主导作用,而参与东巴文化数字化创作与生产的策划人、拍摄者以及相关人员对其文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和偏差,不能够准确表现出文化的内涵。

三、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的数据库建设推进策略

(一)构建统一非遗数据库规范和标准

非遗数据统一化和标准化是推进非遗工作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非遗资源信息共享和数字化保护的保障。非遗数据的收集、整合、发布、传播等环节标准,能够让非遗的数字化成果在非遗数据库统一规范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以纳西族东巴文档案为例,由于东巴文档案的载体形式不同,因此,在制定统一标准化时要与实际相结合,求同存异,制定符合东巴文化本身特性的数字化保护规范和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实施。

(二)灵活多样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在涉及非遗传承的核心知识产权以及设计核心非遗技艺的采集过程中,要先进行协商获取相关知识产权主体的同意,签订协议书,在非遗数字化上明确标注好相关信息的来源出处,并在必要情况下设置一定的浏览访问权限。第二,在涉及非遗数据华过程中相关非遗传承人和拥有者的个人隐私方面的资料,要注意保密处理,保证非遗数据信息安全不泄露,并与其协商一致。第三,在非遗数字化过程中,要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保证非遗数据在传播过程中不被修改、歪曲等,确保非遗数字化能够还原非遗的本真性和完整性。

(三)参与式数字化保护,赋予非遗传承人和拥有者应有的权益

虽然非遗数字化进程在近几年被提上西南地区的政府重要议程,并有一定进展,但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仍面临一些发展困境,据学界研究,目前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出现了重技术、轻文化,非遗文化与技术协调困难的现象。数字技术生产出的非遗数字信息难以全面地展示出非遗的非文字文化内涵和特有的本真性、活态性及生态性,成为被展示、被欣赏、被塑造的对象,失去了非遗的唯一性。而在非遗数字化过程中,始终无法主动参与、并表现所熟知的文化成果,非遗传承人和拥有者一直处于失语状态,也是造成了非遗数字化建设的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而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很好地协调好非遗数字化中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使得数字技术不仅仅是传播非遗文化的工具,而是能够嵌入文化内容的生产和文化价值的表达中,尽可能让非遗具有原生意义。

(四)全方位立体开发式保护(原生态就地保护,利用传播媒体创制节目)

數字化推广同时重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第一,加大传统媒体对东巴文化的推广与再诠释,扩大东巴文化在网络和媒体的占有空间。第二新媒体再利用,包括两微一端,搭建与多媒体交互平台,多方位、全面展示非遗生存的文化空间特性,展示其活态性、整体性与传统性。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应用,把东巴文字进行图形化再设计与创造,结合美学的基础上,将东巴文以现代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进行艺术化的再处理,使其“形”蕴在含有时代特色的同时,“意”不失去其本真性原义,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

四、结语

非遗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字化传播的可控性、系统性、交互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非遗传统传承方式进行再补充和创新。保护利用时遵循其共性与个性规律,以东巴文化为纽带,与现代创意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创新东巴文化非遗开发的保护方式,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东巴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木仕华.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综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70.

[2]项江涛.建设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