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微视频设计与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5-14叶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微课信息技术

叶文

[摘 要] 随着科技和教育手段的进步,將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营造轻松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丰富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鲜艳生动的图像,大大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24-02

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微视频,不仅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书写板书浪费的时间、体力及财力,而且微视频能够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及的地方。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容易被微视频所带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不仅会局限高中生的思维想象,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时间长久后高中生便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对高中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而现今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教育当中,能够以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促使高中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倡导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教育并不是要让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希望将信息技术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当中,以提高学前教学的效率及效果。本文以微课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微视频教学的优势

(一)传统“面授”式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1.学生人均教学时间不足

传统“面授”式教学采用本班授课,老师“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现实情况是,往往1位老师要面对45位左右的学生进行教学,而真正将练习指导时间分摊到每一位学生上时,可能连30秒都不到。

2.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效率低下

传统教学过程中书写板书浪费时间、体力及财力,而微课能够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这也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地方。

(二)微视频相较“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

1.可反复观看

学生对技术动作可以反复观看,做到“哪里不懂看哪里”,跟着微课一步步进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讲解专业规范

由中文专业的老师和学习质量高的学生来进行微课的拍摄,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高质量。

3.“一对一”教学

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看微视频,还能在家里观看练习,并通过互联网和老师交流探讨,实现“一对一”教学。

二、高中数学微视频设计与教学实践

(一)结合内容特点设计微视频

根据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进行微视频的设计,包括基本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分析、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练习手段、后期制作等环节,分步骤逐一录制教学微视频,上传网络平台。

1.微课制作与保存、上传

录制微课教学视频挑选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女生2人,男生1人(更贴近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授,规范及拍摄。然后对录像进行后期剪辑、配音、注解、画图、配字等制作,完成微视频的制作。

2.关注个体差异

考虑到班里不同能力层次的同学,我们的教学视频设有“基础学习”和“拓展动作”两块内容。基础学习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拓展学习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练习。

3.丰富微视频类型

微视频不仅有AVI、WMV格式的视频格式文件,还有“SWF”格式的“视频”,这种类型的视频可以由学生自由点击想要学习的课程,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将制作完成的教学视频保存在学校配备的移动教学电脑中,同时通过优酷PC端上传网络空间及校园资源平台。

(二)“O2O”学习模式的探究

“O2O”学习模式是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线上学习、线下改进”方式的学习。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云空间。学生通过“上网跟着视频自主学习,产生问题—带着疑问进课堂—老师帮助进行解疑、纠错、提高”的方式来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形成“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纠错巩固”的新型教学方式。“O2O”学习模式还在探究阶段,关键是要注重建立生动、合理的教学与评价机制。学生在课下跟着线上教学微课学与练,在线下实际数学课中与老师交流探讨,提高学习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面授式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无法反复进行等弊端,但同时要注意:(1)要引导学生会看微课,看懂微课,特别是重点与难点。(2)关注个体差异,多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对能力强的提高要求,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三)微课教学实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教学通过情景创设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

例如,笔者在讲解函数f(x)=logax的底数大小与所形成的图像的高低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过微课展示图形的生动变化直观形象,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在学习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微视频创设情境——拉面制作过程。等学生看过拉面的加工过程后,教师问学生如果一块拉面能够拉出10万根面条,则拉面师傅需要来回捏合拉伸多少次呢?学生则仔细地用等比数列的公式开始计算起来,很快就得到了计算结果。这种贴近生活的微课视频,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程参与积极度。

微课视频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比如在讲授“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化的场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视频里,教师借助课桌和细绳,通过将细绳固定于课桌的不同腿和支点上,引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异面直线的概念。课本上的异面直线,部分学生还难以想象出它的特点,在微课视频里则看得一目了然。

三、微课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更加适合高中学生

微课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积极利用数字资源,将课程以离散化的形式呈现,非常适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高中数学知识点复杂深奥,教师一堂课讲下来,部分学生难免会存在跟不上节奏、理解不了知识难点的情况。而微课视频时间较短,能够将课程知识离散化,让学生学懂学透每一个知识点,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例如,在讲述《函数》这一课时,函数有很多性质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教师在一堂课上讲到这几种特性时,学生学起来会很头疼,也容易混淆概念。若是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仔细推敲每一个知识点,能够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函数的相关性质,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能够更好地调动师生积极性

通过微课在高中的有效利用,很容易实现课程的游戏化,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以及高中生、高中生家长的积极性。通过网络服务平台,高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精心组织的游戏活动安排专业的拍摄人员拍好,经过处理剪辑后,上传到微课平台上。微课所准备的游戏活动的高中演员要进行精心的打扮化妆,类似于演员的标准,一言一行也要经过几次排练,这样才能够收到更好的视频效果。

(三)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過制作微课视频,还能实现重难点知识的对比串联,比如在《圆锥曲线》这一课中,动态演示椭圆和抛物线的生成原理和区别。在微课视频里,椭圆和抛物线的由来不再是由理论公式推导,而是由一个平面切割圆锥而形成,不同的是垂直圆锥中心轴的平面截的平面是圆;把平面倾斜得到的是椭圆,当平面倾斜到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的是抛物线。学生观察微课视频比课本的理论公式推导更有兴趣,对圆锥曲线的理解也更加直观深刻。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圆锥曲线的生成原理和区别,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家园互动

在微课教学中,高中教师可以观看其他优秀名师组织的一些经典的微课教学活动,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开阔教师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微课在教学中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知识,只要有网络即可实现,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很有帮助。

通过微课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很多学生家长或者不同高中的老师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看了微课的学生家长或者高中教师同行可以对微课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经验看法以及建设性建议。上传微课的老师可以在后台看到微课的点击量以及相关的评论,并进行相应的交流,这样能够取长补短,对高中教学有益。

四、结论

不管课堂教学的方式如何变化或创新,在数学课中,老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者,微课始终是辅助教学的地位。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后认真思考和精心制作微视频,同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和指导,切不可把微课当成老师,把真正的老师的主导作用高高挂起。制作微课时可以添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使学生更乐意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立广.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教育微视频课件制作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4).

[2]孟艳丽.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71.

[3]孙玉娥.微视频在高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作用[J].高中科学(教师版),2015(9):32.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5]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高中生微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