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的文化视角看庞德的论语译本

2018-05-14刘芸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庞德论语翻译

摘 要:在诸多《论语》的英译本中,庞德的译本简洁生动、主观性强,堪称论语译介乃至整个翻译学界的另类。本文以翻译的文化转向视角为理论依据,对庞德英译论语译本的诊释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从文化视角发掘庞德《论语》译本的新价值、新意义。

关键词:文化;庞德;论语;翻译

1、文献综述

1.1 国外《论语》英译研究综述:Wing Chan评述了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认为林语堂在选译《论语》条目翻译时细致、到位,《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些条目大部分都没有漏网,此外,译文“信”、“美”俱备,质量甚高。总体而言,国外《论语》英译的研究不如国内的研究丰富、广泛、深入。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英国和美国的几个学术刊物、研究机构或高等学校。《论语》英译的研究者也不很多,其中不少是旅居海外的华人。

1.2 国内《论语》英译研究综述:概括起来,近些年国内《论语》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语》的译本(对比)研究、《论语》中的核心概念词的研究、《论语》英译历史和传播研究及其他方面。

1.3庞德个人简介:埃兹拉·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他翻译的《华夏集》在美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了美国新诗运动中诗歌创作的一个经典模本。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创意翻译法。

1.4 翻译背景:庞德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前后陆续翻译了儒家经典。庞德译经时正处在战火连连秩序混乱的二次世界大战时代,他的翻译目的是要向西方社会传播他悟出的儒家思想,以求挽救当时的社会危机。而同时为让西方的普罗大众接受儒家思想,他的翻译选词有时有归化倾向。

2、翻译理论的文化视角

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源语与目的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这种文化转向的具体含义是:1)翻译应当以文化为单位,而不是把翻译单位局限在语言的范围里;2)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过程;3)翻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不同时期的翻译也都是为满足不同时期的文化需求以及满足特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威尔逊(Wilson)在写到庞德创作背景时总结了该时期内庞德作品八大特征,包括片断化、主观性、心理认知过程的揭示等.这些特点在其《论语》翻译中有所体现,现总结如下:

2.1.简约经济,注重格式:《论语》原文风格凝练,易读易记,然而在向西方语言诊释过程中往往被译者填充信息,出现明显化、清晰化,使《论语》在目的语文化中失掉音韵格律美,毫无含蓄之感.而庞德的译本却恰恰保留了原文的这一风格,试看以下庞德与理雅阁译本的比较。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The Master said,He who acts with a constant view to his own advantage will be much murmured against.(理雅阁译)He said:Always on the make:many complaints.(庞德译)相比之下,庞德多利用简单句式,并且以对仗、排比的形式追求与原文结构的相似,体现了他译作简约经济注重格式的特点.阅读其译本需要读者重构意向,以了解文本意义,并从中形成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概念.

2.2主观意识的介入:在英译《论语》过程中,庞德掺入了许多反映自我思想的内容,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立场来支配改编原文。他的译文中经常反映出与经济、政治及文学思想的关系。这些具有政治性的主观成分和其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以下译文: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He said "Governing them by looking straight into their heart and then acting on it(on conscience),and keeping order by rites their sense of shame will bring them not only to an external con-fortuity but to an organic order."(庞德译).在此处“格”有“亲近“归服、“向往”之意,庞德把“格”翻译为“to an organic order”又如“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中,庞德把“如礼何”译为“what ordered enlightenment has he”这对于秩序(order)的强调是特别明显的的。庞德在创作和翻译过程的同时也着眼于社会动态,他是当时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倡导者。庞德的受社会影响的主观意识形态影响了其译文。

3、翻译与文化交互视角下社会因素对庞德译本的影响

上文介绍了翻译的文化视角理论以及文化因素下庞德翻译的文本特点.下文将以文化视角翻译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翻译与文化交互视角下社会文化对庞德译本的影响因素及过程.

3.1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动荡:庞德在翻译《论语》时,并非对语言和儒文化进行了单纯的转换及传播,而是抒发和传达了自己的政治经济观点。因而在此过程中,以自己的思想来改编原文意义的情形在其《论语》译本中出现也不足为奇.

3.2新文学潮流与诗学观念的影响:庞德是意象主义流派的最主要代表者.他在诗歌的创作与翻译中强调意象与美感,擅长于蒙太奇“片断”(fragment)式的意象渲染手法,与此同时,中国诗歌所注重的“意象、‘神韵,‘格律”等与意象主义的诗学风格有相通之处。这一点便使庞德更大胆的以当时的诗学风格来解释论语并且同时应用的简洁的风格、短语形成的意象、以及考究的用词就相应的出现在论语的译本中。

3.3自我意识形态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就庞德个人而言,他厌倦了传统的宗教教条.通过与中国入学的比较他认为基督教的教条与惩罚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孔子提倡的“仁、善,‘礼”可以传播和谐,以理论感染人们,从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他在进行翻译时也对译文利用性的做出了改写.

庞德对论语的诊释中体现出其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文本风格和翻译策略。以翻译的文化視角为理论依据,庞德英译《论语》受到当时社会背景、诗学意识形态、及个人意识与经历因素的影响,使其《论语》译本呈现迥异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T.S.Eliot Ezra Pound:Selected Poems[C].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34.

[2]Brita Lindbern,Syersted.Pound/Eliot:The Story of A Literary Friendship [C].New York:Routledge,1982.

[3]Ezra Pound.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M].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54.

[4]G.Singh.Ezra Pound as Critic[M].New York:St Martin' s Press,Inc.,1994.

[5]John J.Nolde.Ezra Pound and China[M].Maine:University of Maine,1996.

[6]黄运特译.庞德诗选比萨诗章[[Z].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7]杰出·特感切尔(张子清译).庞德的《华夏 集》和意象派诗[[J].外国文学评论,1992 C1).

[8]蒋洪新.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fl.外国语,2001(4):66.

[9]赵毅衡:《儒者庞德—后期<诗章)中的中国》,《中国比较文学》

[10]杨平.20世纪《论语》的英译与淦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0)

作者简介:

刘芸(1995-),女,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英语,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庞德论语翻译
被“舆论”困扰的庞麦郎一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庞德子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海明威学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