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伽倻琴为例的音乐人类学研究

2018-05-14彭丽颖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彭丽颖

【摘要】朝鲜族群音乐相关的文化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发展,基本都是从人类学的推动和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中国早期的人类学研究专家有诸多先驱。目前,人类学作为当前人文科学类学习的基本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在人类学学术理论的推动下,艺术人类学成为了音乐艺术领域的一大研究课题。本文以朝鲜族传统乐器伽倻琴为例,简要阐述了对此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伽倻琴;人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伽倻琴简介

伽倻琴从诞生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该乐器的产生是伽倻国仿照中国古筝而制造。作为筝类乐器,伽倻琴在朝鲜语中又叫嘎呀高,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随着朝鲜时期的《乐学规范》(????)的问世,对伽倻琴有了新的诠释和记录。书中记录了主音和弦音不同的17种伽倻琴的调弦法,当然这些调弦法并没有全部使用,只是根据理论的原理对乐曲调式的分析而规整的调弦法而已。宋贞慧的《高丽时期音樂研究:比起玄鹤琴更喜欢伽倻琴的高丽时期的文人们》中介绍,比起玄鹤琴,高丽时期的文人们更喜欢伽倻琴。

二、音乐人类学理论的研究

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不能只是了解和调查表面的音乐艺术,更重要的是深入地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了解音乐作品的出处和真实意义,作品要表达的某种含义和感情抒发才是通过音乐了解文化的一种表现。

薛艺兵的《论音乐的二元结构》一文中,所指的音乐结构不同于大众所知的曲式和作品等分析,而是通过音乐形式的构成原理,音乐人类学视角探讨音乐的模式概念。文中指出,二元结构音乐的概念来源,主要是源自于法国人类学的文化语法中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在二元结构中,“对立”和“依存”是互为存在的前提,他们作为组成构成的两种关系,互为依赖,缺一不可。音乐中的节奏疏密、速度快慢和力度强弱都体现着二元依存与对立的过程,音乐作为传递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会用声音来传递、感染人们的情感,从古自今也是通过音乐排解人类的情绪,例如,祭祀音乐、仪式音乐等都是人类社会中相互制约、相互教授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可以通过音乐把不能直接表达的内心情绪抒发出来,这就是一种矛盾的再现,可以说是二元对立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是具有矛盾性和对立性的,正是通过这种对立才能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缓解社会中所存在的部分矛盾,也有利于其稳定发展。黑格尔说:“在音乐的灵魂里最深刻的亲切感和最严谨的知解力一样重要,这样,音乐就把对立的情感和思想两个极端结合在一起了。”

三、对伽倻琴的音乐研究简述

在韩国,伽倻琴受到瞩目是从20世纪中期,由国乐制度教育改革开始的。1959年伴随着首尔大学的国乐系的设立拉开了伽倻琴专业的序幕。1963年在大学院的国乐专业的设立下,伽倻琴正式走在了研究的前沿。初期的伽倻琴的音乐研究主要以音乐分析为主,特别是以散调伽倻琴为主,进行了调式、节奏、构成法、旋律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逐渐延伸到“灵山会相”“步虚词”等传统正乐(宫廷乐)的研究上。以传统曲目为主的研究方法又逐渐扩大到创作曲上,主要还是以伽倻琴的作品分析为主。本文通过笔者在韩国搜集、整理的伽倻琴资料,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伽倻琴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除此以外,伽倻琴的创作作品分析的资料也很多,李静熙的《黄秉冀的伽倻琴演奏法的研究》和李忠参的《黄秉冀伽倻琴音乐的样式变化研究》、安英段的《黄秉冀伽倻琴创作曲的指法研究》,主要对近代伽倻琴演奏家黄秉冀的新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而申云水的《伽倻琴独奏曲中的作曲技法研究:以12弦伽倻琴的作品为中心》 和曹宝罗的《不同时期的伽倻琴创作曲的演奏法变迁研究:李成千的作品为例》,主要对李成千作曲的伽倻琴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对近代作曲家李海植(???)、白大雄(???)等名家的伽倻琴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献。创作作品文献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众多作曲家中,只有黄秉冀是伽倻琴演奏家,而其他作曲家均是作曲专业的专家,所以说,到了近代,由黄秉冀为源,伽倻琴作品进入了创作阶段,随之众多作曲专家也对伽倻琴的创作作品产生兴趣,并产生众多伽倻琴创作作品。

同样,从音乐乐器伽倻琴中也可以看到其核心思想的影子。众所周知,伽倻琴的演奏方式十分丰富,除基本的演奏之外,伽倻琴弹唱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是如何呈现音乐的魅力,伽倻琴在速度快慢和力度强弱上都在体现着二元依存与对立的过程,尤其是在李云静的《留声机音源中的伽倻琴弹唱演出形态的变化局面》和崔允贞的《郑南熙伽倻琴弹唱《新水宫歌》的研究》两篇文章中,对早期留声机音源中的伽倻琴弹唱作品进行了音乐人类学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琼丹.朝鲜族乐器伽倻琴的教学与发展探索[J].当代音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