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于古 成于今

2018-05-14党震

山东画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笔法山水画中国画

党震

中国山水画传承流变至今,历经千余载。以今人之眼观古之佳作,常令我等后生晚辈扼腕叹息,确实有高山仰止之感。凡修习中国画,必经临古、写生、创作三大阶段,山水画亦不例外。近代李可染先生更是将这三个阶段推演到中央美院山水画室之教学体系中,单就如何解决临古与创新问题,又提出“以最深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之说。由此看来,山水画修习,应在“师古人、师造化、师心”三点上下功夫。而我想说的是,讲道理容易,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学与悟,继而创立当代山水画的新样,确非朝夕之功,也非等闲之辈可以企及,尤其是在此文化多元的当下,艺术观念各异,于古怕落了旧窠臼,于今又恐尾随了西方现代、后现代的鬼影而迷失分寸。如何在精神层面承继传统文脉精华,又能体现个体创作者的新视角、新理路、新面貌,这是摆在每一个有志于拓展中国绘画的实践者面前的具体问题。

近期看到青年画家毕波的山水画作品,有几幅好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横幅的《山居图》和《园林情节》,构图、色调、笔墨关系及虚实的对比与空间的设置都显示出不凡之力。这种方式于毕波本人虽然尚在探索阶段,尚未出明确体系,但其中对古法之意趣的掌握,对现代视觉方式之构成要素的灵活运用,对自然景物挪移变通为造型元素及笔墨结构的主动方式,无不显示出青年一代画家的勇气与才华。简而言之,这样的山水画作品,出于古而成于今。

所谓“出于古”者,从毕波在山东艺术学院本科阶段中国画基础以至于后来追随张志民深研山水画专业,在大量的临古习作中,毕波对唐寅、文征明、沈周以及元四家、宋四家等历代名家名作中的笔法及构图做了深入而细腻的学习。这样的功夫使他有能力創作多风格样式的拟古之作,不吃透传统是很难做到的,学树石云水的画法容易,而要自己起稿定构图完成一张画并且将不同时期的笔法色彩的程式特点呈现出来,这样的难度无疑加大了许多,更为可贵的是,毕波没有因此自得,而停留在拟古人遗慧的格局中,而是在写生中汲取自然的蒙养,转化出有新意的图式,开始步入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领地。他用简约明确的几何形状归纳树的造型,并配以鲜明的墨色对比,强势的笔法折射出磅礴之势,旁逸斜出的小枝又显露出巧妙之思。村落房屋也是他画中常有的景致,其特点体现在广角构图中节奏感的主观处理上,这就突破了常规,将宏大的气场带进山村小景中,极具新意。蓝天、绿水、紫泥、白屋……这种用色处理也异于古法,却又因为墨韵与留白的主动营造,保证了中国画特有的意韵。

“成于今”需要融会变通的能力,前提是在思想上有所准备。眼界与胸襟决定了一个画家创作的气与格。毕波习古、化古而不拘泥于古,得古意而能出新样,非常令人敬佩!

【人物简介】

毕波

1980年出生于山东莱芜,200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张志民、韩菊声。

2011年拜著名山水画家张宝珠为师。2012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山水画方向,导师张志民。现为山东泰山国画院高级画师、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站长)、天津市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笔法山水画中国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书画名人汇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左传》笔法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