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4李丽娜李兆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策略

李丽娜 李兆峰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職业素质和就业技能,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应根据培训主体的知识层次和社会岗位的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劳动者技能、知识、学习适应能力的需求,满足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促使劳动者在面临新的岗位和领域时能够尽快适应,尽快实现效益产出,推动河南省“四化”快速协调发展的整体进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

农村劳动力是指年龄在十六岁以上能够从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劳动或家庭副业劳动的劳动力。河南省农村人口在我国所有省中排名第一,为5171万人,富余劳动力占比达到六成以上,总量达到3200万。201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93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762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77万人。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2017年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的人员中,30岁以下人员约为1440万人,占比49%;30~50岁人员约为1146万人,占比39%;50岁以上人员约为353万人,仅占总量的12%;总体来看,转移就业人员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1.3 受教育程度分析

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约为1146万人,占比3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约为1793万人,占比达到61%。总体上看,该人群受教育程度较往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文化素质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四化”发展的整体要求。

1.4 就业意愿分析

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新的岗位需求不断涌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就近就业、回乡创业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成为他们的首选。

2 河南省高职院校现状

2.1 河南省高校组成概况

2017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4所,其中本科院校55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17所),高职高专院校79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0所),本专科院校数量之比为4.1:5.9。

2.2 高校学生规模发展状况

2017年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00.47万人,本专科分别为107.71万人和92.76万人,本专科之比为5.37:4.63;校均规模达到14935人,其中,本科院校校均规模24235人,高职(高专)院校校均规模8460人。

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上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已经超过本科院校的数量,从在校生规模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总体规模已经与本科院校总体规模相差无几,因此,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从在校生规模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占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

河南是农业人口大省,如果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也就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河南省“四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大好历史机遇下,要解决“三农”和“四化”有关问题,就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增强其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主要有两种转移就业的方式,一种是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劳动向加工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种是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劳动向劳动密集、产出效益高的城镇区域转移。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相继启动实施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百日培训计划”,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从政策保障、工作安排、培训范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办法等方面多管齐下,引导培训工作向着第二三产业及自主创业方面拓展,并采取与就业单位签订供需合同订单培养的方式,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通过培训,农民提高了知识和技能,增加了收入;企业获得了稳定成熟的技术工人,得到了更多的产出效益;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三农”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四化”协调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3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3.3.1 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目前,河南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县级的职教中心或社会上一些职业培训学校,村镇一级几乎没有设立培训机构。加之部分需要培训的村民因个人经济条件差,无力支付培训费用或无法获得补贴,造成培训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应加大对政府、社会培训机构及资源的整合力度,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力求工作实效。

3.3.2 地区差异明显,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经济基础好的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着良好的自身条件,在政策引导、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就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一些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政策保障难以到位,培训资源严重不足,培训方式极其落后,就业保障力度不强,导致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因此,从整体来看,培训工作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3.3 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偏低,适应能力不强。根据有关调研结果,当前农村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持有“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农民,这部分农民让子女接受教育的意愿较弱,甚至有很多适龄青少年没有完成初中教育就辍学在家,造成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现象。另据有关统计,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有近六成的岗位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有近一半的岗位要求职业技能证书。很多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接受培训时不能很好的掌握培训技能,无法达到岗位需求。

3.3.4 制度不健全,管理服务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国家和河南省的新政策,现行有关规定和法律未能及时跟进,存在反应慢、不接地气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用工单位存在违法违规用工现象,但缺乏有效制度约束,无法充分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在工作机制方面,由于培训和就业保障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还存在市场运作多、宏观调控少,宣传推介多、规划协调少,培训机构多、资源整合少,培训活动多、培训成果少,自主择业多、订单培养少,外出就业多、回乡创业少,跟风农民多、带头农民少等现象,劳动力转移工作无序性现象较为明显。大多数转移就业劳动力由于缺乏社会保障,还放不下以土地作为基本保障的观念,导致城镇化进程受到影响。

3.3.5 信息不对称,转移就业质量不高。最近几年,河南省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效,但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还比较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信息化工作平台还没有建立。导致劳动力转移需求信息不对称,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信息,且由于招工、用工市场还存在一定乱象,农民群体防骗、维权能力不强,加上监管不到位等,各种因素共同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效率不高,转移效果不好,就业质量不高。

4 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优势

4.1 教学培训资源优势

一般来说,受办学理念、政策要求、培养目标等影响,高职院校较县级职教中心有着更贴近生产一线的教育培养理念,更优秀的师资队伍,更先进的实训设备,更完善的学习场地,可以充分保证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4.2 职业资格认定优势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普遍要求,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在就业竞争时将会取得较大的优势。目前,河南省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结合劳动者的需求开展较为系统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有利于劳动者在短期内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方便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4.3 培训效果优势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较为规范的指导性意见,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走出了坚实的步伐,教育培训成果不断涌现,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在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培训时,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己的优势资源,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岗位需求的培训服务,取得更为扎实的培训效果。

4.4 就业保障优势

当前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拓展实习、就业基地及打造实习、就业链条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普遍可以做到就业率在95%以上。因此,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自身稳定成熟的就业渠道,为参加培训的劳动者提供优质、稳定的就业机会,除去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4.5 信息资源优势

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在了解国策、熟悉行业动向、调查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与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合作关系,频繁的信息沟通。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不但可以做到熟知国策、掌握行业动向,还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就业需求信息,对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有着先天的信息资源优势。

4.6 招生宣传优势

近年来,受总体生源减少的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高职院校都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做工作、善做工作的招生宣传工作人员队伍,有这支队伍做保障,就可以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用人市场的需求,职业发展的前景,职业培训的优势等信息很好的宣传到群众中去,调动他们参加培训、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5 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存在的困难

5.1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助力度还不够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为了加快转移步伐,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性文件,对转移培训工作给予一定的补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补助力度还不够大,还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支出,造成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差;或者仅补助培训费,还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脱产培训期间的生活需求,造成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参与培训实施补助的政策还比较缺乏,未能将大部分高职院校纳入补助体系,高职院校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还不高。

5.2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般来讲,文化素质不高的群体在面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难度大、速度慢,甚至可能会因自身认识原因存在抗拒心理,培訓难度本身就大。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平时授课时,面对的是高中毕业的生源,在开展培训时,尽管已经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但受思维惯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存在进度较快、语言不通俗、讲解不够详细、知识点不便记忆等问题,受训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往往反映学习吃力、接受程度不高等意见,因此,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5.3 宣传、培训、就业、保障的通道还没有真正打通

由于跟全日制在校生的培训机制、培养目标等存在一定差异,加上培训人员规模小、层次低、收益少、政策不规范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受训农民还没有享受到培训、就业、跟踪、保障的一条龙服务,社会还没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信息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咨询、就业推荐、社会保障等各环节的社会化就业服务机制,受训人员的培训—就业—保障通道还没有真正打通。

5.4 生源难以集中到办学所在地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一般处于省城、地级市或县级市中,受训对象分散在各个乡镇、各个乡村,高职院校跟职教中心一样存在难于集中受训对象统一培训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较远,脱产时间较长,经济条件有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象到高职院校接受培训的主观意愿不强。第三,由于当前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导致农民对国家政策、规定和培训工作机制了解不多、理解不透彻,甚至有部分农民对一些优惠政策采取不信任态度,不愿意参加培训。

6 河南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

6.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一,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主导性文件,调动高职院校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政策措施的角度保障培训转移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治理手段,打造一个集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高职院校、社会力量等优势资源为一体的转移培训工作平台,形成一个功能完善、供需融合、信息通畅、保障有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体系,打造一個“企业下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农民工就业、全社会受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从而促进转移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6.2 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平台,为宣传工作的开展做好保障。另一方面,要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电视在政策宣传方面的优势,推送政策宣传信息;第三,各级政府要利用自身的权威优势,多级联动、齐抓共管,打造一个良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环境和宣传氛围,使国家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能够尽快的实现“入心、入脑”。

6.3 将培训工作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几年,随着我国“四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使得工业、建筑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较强的吸纳能力。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在职业技能培训和把握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针对社会需求较高的岗位开展考证和技能培训工作,如维修电工、数控车工、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汽车修理、家政服务、保安员、餐厅服务员等,帮助他们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方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就业。

6.4 实施深度校企合作战略,创新转移就业方式

按照当前的供求关系,农民有转移就业的需求,企业有劳动力需求。高职院校应统筹好这两种需求,吸引企业积极投资,创造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获得更多的工作经费;同时,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实施订单培养工程,做好对转移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更适合企业的岗位需求,结业即可上岗,上岗即可熟练操作,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实现农民、企业、高职院校、政府、社会等多赢的格局。

6.5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创新教育模式

为了解决农民难以集中接受培训的难题,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慕课资源,利用互联网对新农民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探索与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方式,制作有关教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更简明易懂,更符合农民的文化层次与实际需求。

6.6 强强联合,做好创业服务

针对相当一部分农民存在的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政策研究、行业动向把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一些创业辅导、创业孵化机构合作,共同对转移人员开展创业辅导与培训,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对行业认识,提升其创业技能,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增加其创业成功率,确保其转移效果,共同做好转移人员的创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陆秋.对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21):104-105.

[2] 刘彩云,刘志兵,周红燕.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河北农业科学,2007(05):118-119+122.

[3] 张顺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264.

[4] 孙洪刚.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有效解决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育,2016(36):121.

[5] 董萍,冯巍慧.民办高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研究与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6):326+33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